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芥簡介

白芥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辭典》:白芥 2.1 出處 2.2 拼音名 2.3 白芥的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歸經 2.9 功能主治 2.10 白芥的用法用量 2.11 註意 2.12 附方 2.13 摘錄 附: 1 用到中藥白芥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白芥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白芥 1 拼音

bái jiè

2 《*辭典》:白芥 2.1 出處

《唐本草》

2.2 拼音名

Bái Jiè

2.3 白芥的別名

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

2.4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2.5 原形態

壹年或二年生草本。莖較粗壯,高達1米,全體被稀疏粗毛。葉互生;莖基部的葉具長柄,葉片寬大,倒卵形,長10~15厘米,最寬處達5厘米以上,琴狀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漸小;莖上部的葉具短柄,葉片較小,裂片較細;近花序之葉常少裂。總狀花序頂生;小花梗長1厘米左右;花萼4,綠色,直立;花冠黃色,長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長爪;雄蕊6,4強;子房長方形,密被白毛,花柱細長,柱頭小。長角果廣線形,長2~3厘米,密被粗白毛,著生種子部分常有淺度縊縮,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種子,光滑無毛。種子圓形,淡黃白色,直徑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2.6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2.7 性味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2.8 歸經

《本草經疏》:"入肺。"

2.9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治咳嗽氣急,胃、腹冷痛。

①《本草拾遺》:"主冷氣。"

②《醫學入門》:"能發汗,散腹中冷氣作痛。"

③《現代實用中藥》:"鎮咳,並治胃病。"

2.10 白芥的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2.11 註意

凡瘡瘍、目疾、痔瘡、便血及平素熱盛之患者忌食。

2.12 附方

①反胃上氣。用白芥子末壹、二錢,酒沖服。

②熱痰煩暈。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湯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③腹冷氣起。用白芥子壹升,微炒,研為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湯送下十丸,甚效。

④腫毒初起。用白芥子為末,加醋調塗。

2.13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白芥的方劑 舒肝湯

ūgāntāng《玉案》卷五:方名:舒肝湯組成:白芥子2錢,柴胡2錢,青皮2錢,橘核1錢5分,烏藥...

釣筋藥

àojīnyào別名:吊筋藥處方:紅山梔16兩,白芥子4兩,紅花2兩,桃仁5兩,苦杏仁4兩。制法:...

陽和二陳湯

外科醫鏡》:組成:半夏3錢(9制),廣橘紅3分,白芥子2錢,茯苓2錢,甘草1錢(生),上猺桂1錢,...

芥子竹瀝湯

竹瀝3瓢,黃荊瀝2瓢,生姜汁4滴,陳紹酒2小匙,白芥子8分。功能主治:痰註,濕痰挾瘀血流註經絡,日...

痞塊神膏

éngāo《醫方易簡》卷七:方名:痞塊神膏組成:白芥子2斤,川山甲8兩,真桐油2斤。主治:痞塊。用...

更多用到中藥白芥的方劑

用到中藥白芥的中成藥 消喘膏

Gao標準編號:WS3B081591處方:白芥子(炒)210g鮮姜汁500g延胡索(制)21...

復方甲亢膏

25g。復方甲亢膏的主要成份:黃芪、黨參、麥冬、白芍、夏枯草、生地、丹參、生牡蠣、蘇子、五味子、制...

控涎丸

anWan處方:醋甘遂300g、紅大戟300g、白芥子300g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

八味安寧散

5處方:寒水石(制)400g褐鐵礦(制)100g白芥子350g甘青青蘭10g鐵棒錘10g訶子10g...

清金寧肺丸

4g茯苓24g五味子(醋炙)240g桂枝240g白芥子(炒)144g瓜萎子(蜜炙)384g川貝母3...

更多用到中藥白芥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白芥 《本草新編》:[卷之四(征集)]白芥子

消能降,能補能升,助諸補藥,尤善收功。近人不知用白芥以化痰,而頻用半夏、南星以耗氣,所不解也。白芥子...

《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壹]白芥

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從戎中來。藏器曰∶白芥生太原、河東。葉如芥而白,為茹食之甚美。保升曰∶...

《外科醫鏡》:癰疽真假例論

)甘草(二錢生)乳香(二錢去油)沒藥(壹錢去油)白芷(壹錢)防風(七分)山甲(三片炒)黃明膠(五錢...

《辨證錄》:[卷之二]中風門(二十五則)

)當歸(五錢)黃(三錢)防風(三分)秦艽(壹錢)白芷(五分)桂枝(三分)天花粉(二錢)甘草(壹錢)...

《石室秘錄》:[卷六(數集)]內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