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回族馬氏的由來

回族馬氏的由來

馬 回族中的馬姓最為多,故有著“十個回回九個馬”之說。回族馬姓由來主要主要有以下幾種:

“‘馬’是第壹音節的音譯,原來是人名,”(《回族人物誌.明代》)如元世祖時,回族人“阿合馬”官拜丞相,其後以名為姓,如瑪合麻、瑪合木、馬哈馬、摩訶沙、馬哈木、馬哈默、馬速忽等亦曰馬姓。

烏瑪兒、亦思馬因、哲瑪魯丁等後裔多取中間的“馬”為姓。如清代內務府瑪蘇哈,便以“瑪”音而改馬姓等等。

即便是本名中沒有“馬”,也因諧音關系,取了馬姓。如“吉雅漠迪、默裏契沙、吉雅謨丁”等,默和漠音與馬相近,故為馬姓。穆薩等壹些帶有M字頭的名字,在翻譯時,也在向“馬”靠近,如將其譯成“馬沙”等。這也就是“以名為姓”和馬姓現在是回族第壹大姓的緣故之壹。

取自先民住地或部族的意譯為姓,如元代葛邏祿人(即哈剌魯人,原中亞巴爾喀什湖地區駐牧的遊牧部族),在公元1211年自願跟隨成吉思汗,組成哈剌魯軍參加了元帝國征戰,後大批入居內地囤居,成為回回戶的成員。而“葛邏祿”的漢譯意思為“馬”,故回族姓馬的也就多了。

回族中的馬姓,還有部分是因各種原因改作馬姓的。據雲南《保氏宗譜》稱:“有因世變逃避於蠻夷間者。有改姓馬氏者。”也‘有從母之故,改姓馬者。”又如尋甸馬氏《族譜》載:“始祖姓納,南京應天府籍……至二世祖,於明弘治年始就尋甸而蔔居焉。改姓馬。”明成祖永樂年間,敕封武德將軍、鹹寧候、世襲錦衣衛指揮使的賽哈智(賽典赤七世孫),“後辭職隱居滇西,改姓馬氏。”

也有壹部分屬於賜姓。如明洪武元年(1368年)西域魯密國(今伊斯坦布爾壹帶)人馬德路丁受太祖之聘入中國,授職為回回司天監監正,“兩個兒子也隨父親在監內任職。又賜姓馬,封回回大師”。《宋元以來的中國回回天文學家》)又如“定亦德,西域回回,太祖洪武中入華居北京,因姓馬,名信”。(《回回歷史與文化》)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西域回回亦刺思之子馬黑麻歷功進都督僉事,“賜姓馬,名政。”《回回歷史與文化》)瓦刺回回皮兒馬黑麻,“上賜皮兒馬黑麻曰‘馬克順’。”(《回回歷史與文化》)據《懷寧馬氏宗譜.誌尚公牟言》載:“吾族系出西域魯穆。始祖諱系魯穆文字,漢譯馬依澤公,遂以馬授姓。宋太祖建極,初召修歷,公精歷學,建隆二年,應召入中國,修天文。”在中國,懷寧馬氏年代久遠,分布較廣,已成大家族,其後裔歷宋、元、明、清至今,人才輩出,“今已傳至四十代,人口遍布全國各省及港臺地區,海外美、日、新、比諸國亦有族裔,為中國回族重要家族之壹。”(《中國回族大詞典》)馬姓在中國回族中所占比例較大,在國外壹些國家和地區回族(如中亞東幹)中也有分布。此外,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中姓馬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