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氏善為盜》的全文翻譯和重點字解釋.

《國氏善為盜》的全文翻譯和重點字解釋.

《國氏善為盜》全文翻譯:

齊國壹個姓國的很富有,宋國的壹個姓向很貧窮,(姓向的)從宋國到齊國,請教他(致富)的方法,姓國的告訴他說:“我善於盜竊。壹年就自給,兩年就自足,三年就大豐收,從此往後,施舍到的(全部的)鄉裏鄰居。”姓向的很開心,知道了他做盜賊的話,卻不知道他做盜賊的辦法,於是穿墻破室,手能碰到的、眼睛能看到的,沒有不拿的。沒多久,(就)人贓並獲被判罪,沒收了他祖輩的財產。

姓向的認為姓國的在騙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國的說:“妳是怎麽做盜賊的?”姓向的說了自己(偷盜的)情況。姓國的說道:“哈哈!妳偏離做盜賊的方法也太遠了吧?現在我告訴妳吧。我聽說天有時,地有利,我偷盜天地的時利: 雲雨滋潤,山川孕育萬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長,生養我的莊稼,築我的墻,建我的房屋;陸地上我盜禽獸,水裏我盜得 魚鱉,沒有壹樣不是盜得的啊。所有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盜天的 就沒有禍殃;而金玉珍寶、谷物錦緞財物,是別人聚集的(財物),哪是天所擁有的啊?妳偷盜那些東西被判罪,怎麽 能怨恨(我)呢?”

姓向的感到疑惑,以為姓國的又在欺騙他,就去拜訪東郭先生,向他請教。東郭先生說:“姓國的獲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為,所以沒有遭受懲罰;妳獲取外物的行為,是出於私心的盜竊行為,所以被判罪受罰。”

《國氏善為盜》重點字解釋:

自宋之齊 之(到)

喻其為盜之言 喻(明白)

亡不探也 探(拿,取)

以國氏之謬己也 謬(欺騙)

若為盜若何 若(妳)

生吾禾,殖吾稼 殖 (使…生長)

齊之國氏大富 之(的)

三年大穰?穰(莊稼豐收,富足)

施及州閭?州閭(鄉裏鄰居)

然吾盜天而亡殃?殃(禍害)

遂逾垣鑿室 逾(翻越)

《國氏善為盜》原文: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壹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居之財。

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桓,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東郭先生曰:“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 。” (選自《列子·天瑞》)

《國氏善為盜》賞析:

《列子·湯問》是列子所輯註,裏面具有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列子》這部書的作者,舊本題周列禦寇撰。《漢書·藝文誌》道家有《列子》,班固自註曰:“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現存的《莊子》書中二十二次提到列子,分別見於《逍遙遊》、《應帝王》、《至樂》、《達生》、《田子方》、《列禦寇》、《讓王》諸篇,有時尊稱他為子列子,有時稱他為列子,有時直呼其名,作列禦寇,或禦寇,{上禦下示}、禦、圖三字古音全同,當可通用,因此,《莊子》中的列禦寇,即班固所說的列圄寇。

作者簡介:

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禦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約與鄭繻公同時。先秦天下十豪之壹,道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歸同於老莊,被道家尊為前輩。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或為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全書***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寓言故事:

齊國有壹個姓國的人家,非常富有。宋國有壹個姓向的人家,非常貧窮。姓向的人專程從宋國來到齊國,請教姓國的人發財致富的方法。

姓國的人告訴他說:“我非常善於做盜賊。從我做盜賊以來,壹年就能自給自足,兩年就開始富余,三年就有大片的耕地,年年大豐收,可以施舍財物幫助鄉鄰。”姓向的人非常高興,以為自己得到了真傳,將這番做盜賊的話牢牢記在心裏。可是,他卻沒有詢問偷盜的方法和對象。

回到宋國後,姓向的人開始四處偷盜,趁夜進入別人家的宅院。每偷盜壹家,他把手能夠到的、眼能看到的財物全部席卷壹空。沒過多久,這個姓向的人就被抓個正著,不但判了罪,連房屋和祖上留下的財產也被官府沒收了。姓向的人覺得姓國的人騙了自己,從牢裏出來後,就去齊國責問他。

姓國的人問:“妳怎麽做盜賊呢?”姓向的人將自己偷盜的經過壹五壹十說了壹遍。姓向的人笑著說:“是妳誤解了我說的偷盜!而且錯得太離譜了!我偷盜雲雨的滋潤、山水的產物,使我的莊稼長得越來越好,使我的院墻和房子越來越結實。我偷盜地上的飛禽走獸,水裏的魚鱉,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偷盜天地而生的東西是不會犯法的。妳偷盜的金玉珍寶、谷物絲帛,是別人積聚的財物,有不是老天給的!妳因為偷盜別人的財物而獲罪,難道還是我的錯?”

寓言本意:

是想告訴我們:只從詞句的表面意義去理解問題,而不去深刻領會精神實質,結果就會導致巨大的錯誤和傷害,而此類人物往往還會反過來抱怨別人,以致產生更大的疑惑。其實,真正害人不淺的只是那些不求甚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主觀主義的思想方法而已。這種人還能怨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