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醫學的“諸子百家”(歷朝代宗師和派系)有哪些?

中醫學的“諸子百家”(歷朝代宗師和派系)有哪些?

1、傷寒學派:創立於東漢之際,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將理論與方藥熔於壹爐,著作《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辯證論治的基礎,專門探討傷寒雜病的診療規律。

2、寒涼學派:又稱河間派,金元大家劉完素主攻火熱病機,提出“六氣皆從火化”之說,創“火熱論”,療疾多用寒涼藥物。他不僅對中醫病機理論提高有很大貢獻,對後世創立溫病學說大有啟迪。

3、易水學派:金代醫家張元素,河北易水人,在《內經》、《中藏經》的啟示下,以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的論點來分析疾病的發生與演變,歸納用藥,創立了“臟腑病機說”,對後世醫學家頗走影響。

4、攻邪學派:金元大家張從正,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張治療應以驅邪主,善用吐汗下三法,偏重攻法,反對濫用補法。

5、補土學派:又稱溫補學派,金元大家李杲認為“人以胃氣衛本”,獨重後天脾胃,創立“脾胃論”,長於溫補之法。

6、滋陰學派:金元大家朱丹溪受到劉完素“火熱論”的影響,又接受李杲“內傷論”的觀點,提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新論,治病多用滋陰降火之法。

7、溫補學派:明代薛已、張介賓、諸多醫家重視命門水火的研究。充實發展了命門學說,使中醫理論有所突破。

8、溫病學派:明代末年,瘟疫流行,用傷寒治療無效,以明代吳又可為首,清代葉天士、吳瑭為中堅,對外感熱病治療進行了探索,提出了瘟疫病機和溫病學說,取得了很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