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ǎi jiāng téng
2 蘿藦科植物通光散的藤莖·《中醫大辭典》·奶漿藤奶漿藤為中藥名,出自《貴州藥用植物目錄》,為《滇南本草》記載的通光散之別名[1]。
2.1 奶漿藤的別名奶漿藤、烏骨藤、黃木香、下奶藤、通關藤[2]。
2.2 來源及產地蘿藦科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藤莖[2]。分布雲南、貴州等地[2]。
2.3 性味苦,寒[2]。
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熱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2]。
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咽喉炎[2]。
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2]。
3.疔瘡腫毒[2]。
4.近試用於食管癌,賁門癌,宮頸癌,及淋巴網狀細胞瘤等[2]。
2.5 奶漿藤的用法用量煎服:9~15g[2]。
2.6 運用通光散葉:鮮葉搗敷治疔瘡腫毒[2]。
2.7 化學成分藤莖含苦味甾體脂苷,其主要苷元為通光素(Tenacissigenin)及通光藤苷元(Tenacigenin)[2]。
2.8 藥理作用苦味甾體酯苷能對抗組織胺所致的豚鼠離體氣管痙攣,對離體兔耳血管有擴張作用[2]。給麻醉犬靜註,可見短暫的輕度降壓[2]。總苷對小鼠有止咳作用,在體外能抑菌[2]。
3 蘿藦科植物蘿藦的全草或根·《中醫大辭典》·奶漿藤奶漿藤為中藥名,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為《本草經集註》記載的蘿藦之別名[1]。
3.1 奶漿藤的別名白環藤、羊角菜、婆婆針線包、奶漿藤[3]。
3.2 來源及產地蘿藦科植物蘿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的全草或根[3]。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3]。
3.3 性味甘、辛,平[3]。
3.4 功能主治補氣益精,通乳消腫解毒[3]。
1.治虛損勞傷,陽痿,遺精,白帶,乳汁不足,小兒疳積[3]。煎服:6~15g[3]。
2.治丹毒,瘡腫,蛇、蟲咬傷[3]。搗爛敷[3]。
3.5 奶漿藤的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