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面癱簡介

面癱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病名·面癱 4.1 癥狀 4.2 面癱的病因病機 4.3 面癱的治療 4.3.1 辨證治療 4.3.1.1 風寒外襲 4.3.1.1.1 癥狀 4.3.1.1.2 治療 4.3.1.1.2.1 刺灸法 4.3.1.1.2.2 電針法 4.3.1.1.2.3 穴位註射法 4.3.1.1.2.4 穴位貼敷法 4.3.1.1.2.5 皮膚針 4.3.1.1.2.6 艾灸療法 4.3.1.1.2.7 推拿療法 4.3.1.2 風熱阻絡 4.3.1.2.1 癥狀 4.3.1.2.2 艾灸治療 4.3.1.3 氣虛血瘀 4.3.1.3.1 癥狀 4.3.1.3.2 艾灸治療 4.3.1.4 痰濁內阻 4.3.1.4.1 癥狀 4.3.1.4.2 艾灸治療 4.3.2 對癥治療 4.3.3 醫案 4.3.4 註意事項 4.4 面癱患者日常保健 5 癥名·面癱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面癱的穴位 2 治療面癱的方劑 3 治療面癱的中成藥 4 面癱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面癱 1 拼音

miàn tān

2 英文參考

facial paralysis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Bell’s palsy

facial paralysis

facioplegia

mimetic paralysesprosopoplegia [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面癱俗稱口眼?斜。1.病名;2.癥名。[1]

4 病名·面癱

面癱為病名[1]。俗稱口眼?斜[1]。是指單純性的壹側面部肌肉癱瘓[1],以口眼向壹側歪斜為主要癥狀。面癱為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筋脈,經氣阻滯,肌肉縱緩不收而成[1]。面癱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的季節性。

面癱分為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本病起病急驟,顏面向健側歪斜,患側肌肉松弛,額紋消失,眼睛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作皺眉、露齒、鼓腮等動作。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味覺減退或消失。

面癱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面神經麻痹癥)和面神經炎[1]。

4.1 癥狀

面癱起病急驟,顏面向健側歪斜,患側肌肉松弛,額紋消失,眼睛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做皺眉、露齒、鼓腮等動作。部分病人初起有耳後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味覺減退或消失。[2]

面癱通常急性發作,突然壹側面部表情肌麻痹,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睛流淚,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作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和撅嘴等動作;

部分患者初起時有耳後、耳下疼痛,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癥。病程延久,可因癱瘓肌肉攣縮,口角反牽向患側,形成“倒錯”現象。

4.2 面癱的病因病機

面癱多由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入中經絡,導致氣血痹阻,面部少陽脈絡、陽明經筋失於濡養,以致肌肉縱緩不收而發。

現代醫學認為面癱可因風寒導致面神經血管痙攣、缺血、水腫,使而神經受壓,神經營養缺乏,甚至引起神經變性而致病,亦有因病毒感染引起非化膿性炎癥所致。

至於腦中風引起的中樞性面癱與本病病理雖然不同,但可參照本治法進行治療。

4.3 面癱的治療 4.3.1 辨證治療

面癱壹般分為風寒外襲和痰濁內阻兩型。

4.3.1.1 風寒外襲 4.3.1.1.1 癥狀

起病急,多在晨起起床後發現壹側口角歪斜、流口水,不能自止,眼瞼不能完全閉合,進食後易造成食物殘留,不能鼓腮、吹口哨等,可伴有惡寒發熱,頸項不舒,多在吹風、吹空調後犯病,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2]

4.3.1.1.2 治療

4.3.1.1.2.1 刺灸法

治則: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處方:太陽 陽白 地倉透頰車 翳風 合谷

方義:風中經絡,氣血痹阻,經脈失養,縱緩不收所致,取太陽、陽白、地倉、頰車疏調局部經氣,溫經散寒,濡潤筋肉,翳風疏解風寒;合谷循經遠取,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

隨證配穴:人中溝歪斜加地倉透水溝,體弱加足三裏。不能蹙眉加攢竹;鼻唇溝平坦加迎香;人中溝歪斜加水溝;頦唇溝歪斜加承漿;乳突痛加完骨;舌麻、味覺減退加廉泉、海泉[1]。中樞性的則加太沖、風府[1]。

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亦可溫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合谷穴可取健側穴位,10次為壹療程。註意初起時針刺量不宜過強。

4.3.1.1.2.2 電針法

選穴:太陽 陽白 地倉透頰車 翳風 合谷。

方法:面部穴針剌後,通電10~15分鐘,通電量以患者感到舒適,面部肌肉微見收縮為宜[1]。每2穴為壹組,每次選1~2組,得氣後分別接通電極,通電15~20min;每日1次,10次為壹療程。 *** 量以患者耐受為宜,早期患者不宜電針法。

4.3.1.1.2.3 穴位註射法

選穴:太陽 陽白 地倉透頰車 翳風 合谷。

方法:維生素B1或維生素B12或加蘭他敏,或胞二磷膽堿註射液,每穴註射0.5ml,每次3~4穴,每日或隔日1次。

4.3.1.1.2.4 穴位貼敷法

選穴:太陽 陽白 地倉透頰車 翳風 合谷。

方法:將馬錢子銼成粉末0.3~0.5g,撒於膠布上,貼穴位處,5~7日換藥1次。或蓖麻仁搗爛加少許麝香,取綠豆粒大壹團,貼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換1次。或白附子研細末,加少許冰片作面餅,貼敷穴位,每日1次。

4.3.1.1.2.5 皮膚針

輕叩陽白、太陽、四白、牽正等穴至微出血,然後加拔小火罐,適用於發病初期或面部板滯感等面癱後遺癥[1]。

4.3.1.1.2.6 艾灸療法

[2]

選穴:風池、翳風、頰車、太陽、合谷。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至面癱痊愈後,鞏固1~2個療程。

4.3.1.1.2.7 推拿療法

[3]

選穴:印堂、陽白、太陽、四白、睛明、迎香、地倉、顴髎、下關、頰車、聽宮、承漿、翳風、風池、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用壹指禪推法自印堂穴開始,經陽白、太陽、四白、睛明、迎香、地倉、顴髎、下關至頰車,往返5~6遍。用雙手拇指抹法自印堂穴交替向上抹至神庭穴,從印堂向左右抹至兩側太陽穴,從印堂穴向左右抹上下眼眶,自睛明穴沿兩側顴骨抹向耳前聽宮穴,從迎香穴沿兩側顴骨抹向耳前聽宮穴,治療約6分鐘。指按揉承漿、翳風、每穴約1分鐘。用大魚際揉面部前額及頰部3分鐘左右。在患側顏面部向眼方向用擦法治療,以透熱為度。患者取坐位,用拿法拿風池、合谷各1分鐘。

註意事項:推拿治療時,手法要輕柔,以防止擦破皮膚;註意面部保暖,避免寒冷 *** ,以便加速康復。

4.3.1.2 風熱阻絡 4.3.1.2.1 癥狀

多見於起病初期,多繼發於風熱感冒、中耳炎、牙齦腫痛之後,壹側口角歪斜,流口水不能自止,閉目不全,不能鼓腮、吹口哨等,可伴有惡風、頭痛、咳嗽,舌紅,苔薄黃,脈浮數。[2]

4.3.1.2.2 艾灸治療

[2]

選穴:陽白、下關、地倉、曲池、合谷。

灸法:艾條雀啄灸,每穴10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至面癱痊愈後,鞏固1~2個療程。

4.3.1.3 氣虛血瘀 4.3.1.3.1 癥狀

多見於恢復期及病程較長或外傷日久不愈的患者,證見口角歪斜,閉目露睛,伴有肢體困倦乏力,面色淡白或暗,頭暈頭痛,舌淡有瘀點,舌下絡脈瘀黑,脈弦澀。[2]

4.3.1.3.2 艾灸治療

[2]

選穴:聽會、陽白、頰車、足三裏、血海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至面癱痊愈後,鞏固1~2個療程。

4.3.1.4 痰濁內阻 4.3.1.4.1 癥狀

顏面向健側歪斜,患側肌肉松弛,可見患側額紋消失,眼睛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做皺眉、露齒、鼓腮等動作,可伴有言語不利、舌強硬、舌歪斜等證,舌淡胖,苔白厚或膩,脈弦滑。[2]

4.3.1.4.2 艾灸治療

[2]

選穴:翳風、陽白、頰車、豐隆、陰陵泉。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灸至面癱痊愈後,鞏固1~2個療程。

4.3.2 對癥治療

面癱常伴有感冒癥狀,臨床可以加用以下方法[2]:

選穴:大椎、肺俞。

灸法:艾條雀啄灸,每穴10分鐘,灸至局部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病愈即止。

4.3.3 醫案

羅某,女,18歲,學生。主訴左側面部不適、口眼歪斜1周,伴左側面部疼痛及左側頭痛。查體:左側額紋消失,不能皺眉、閉目,鼓腮漏氣,面部潮紅、水腫,耳後乳突處壓痛強陽性,血象不高。於外院針刺後面部疼痛加重,考慮為 *** 量過大引起之反應,予以頸項部及患側頭部 *** ,2次後疼痛消失,施以面部輕微針刺同時配合推拿,1周後痊愈。[3]

牛某,男,56歲。1998年6月3日當晚在激烈運動後覺悶熱、多汗,便用空調直吹乘涼而睡,第2日醒後覺右耳後跳痛,右口角麻木,漱口流涎,右側閉目露睛,右側額紋及鼻唇溝消失,鼓腮漏氣,遂到我康復科治療。考慮其為風寒乘虛而入面部經絡,至氣血痹阻,經筋功能失調,筋肉失於約束,出現?僻,遂以活血通絡,疏調經筋,針灸並用,平補平瀉,局部取聽會、頰車、太陽、下關等穴,經治療幾天,患者病情好轉,1周後康復出院。[2]

4.3.4 註意事項

(1)艾灸治療的患者應在1周內配合針刺治療,效果更佳,若超過1個月未進行治療則極有可能遷延不愈[2]。

(2)面癱患者若還伴有語言功能下降、壹側或雙側肢體活動能力下降、行動較前遲緩者,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治,以避免腦出血或者腦梗死等腦病得不到及時治療[2]。

(3)治療期間應避免面部吹風受寒[1]。

(4)眼瞼閉合不全者,每日須點眼藥水2~3次,以防感染[1]。

4.4 面癱患者日常保健

(1)患者盡量避免食用海鮮發物及 *** 性食物[2]。

(2)註意面部的保護,避免感受風寒,導致加重病情[2]。

(3)預防眼部感染,可配合滴眼藥水或塗眼膏[3]。

(4)當神經功能開始恢復後,患者可對鏡練習癱瘓面肌的隨意運動[3]。

5 癥名·面癱

面癱為癥名。指伴發於他病中的面部肌肉癱瘓。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中樞性面癱。前者臨床多表現為病側眼瞼閉合不全,流淚,口角向健側歪斜,流涎,不能皺眉、蹙額、鼓腮、示齒等,額紋消失,鼻唇溝變淺。部分病人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聽覺過敏等癥。病程日久,可因患側面肌攣縮而使嘴角歪向病側,稱“倒錯”現象。後者多無眼部癥狀,常伴有同側偏癱或上肢癱。[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