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仿和手語。
在使用語言之前,擬態和手語是向受眾傳遞特定信息的最實際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打獵的過程中,壹個人遇到壹群野牛,馬上跑到同部落的人能看到他的高地,用雙手舉起身體覆蓋,夠到頭,然後慢慢放下,反復。這是動員所有墮落成員狩獵的信號。原始獵人喜歡在狩獵中互相合作。當獵人發現動物蹤跡,需要隱藏時,他們用手語互相交換信息。那些姿勢往往能顯示出動物最顯著的特征。雙手舉在空中,食指伸直,說他看到的野獸是壹只扭曲的大角馬,有壹對大犄角;中指彎曲,其他四指伸展。大家都知道這是長頸鹿的發現。當鴕鳥被發現時,它會斜著舉起手臂來象征它的長脖子。民族學研究證明,這種擬態和手語在古代社會隨處存在,是原始人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
2.人體彩繪和紋身。
在身體上塗上顏色或圖形的裝飾稱為塗身,起源很早。鐵鋁尖晶石可用作顏料,經常在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直到現代,很多有古老習俗的民族還是喜歡在自己身上畫畫。在中國的端午節,很多地區的少數民族都習慣在頭上和手腕上畫雄黃或畫符號,把牙齒染成黑色可以說是壹種繪畫裝飾。古籍中記載中國東南有壹個“黑池國”:“日本之東,有四千裸國。裸國東南有黑池,乘船壹年可達。”中國雲南的傣族、基諾族、布朗族等民族,平時喜歡嚼檳榔、酸橙,長期嚼也能使牙齒變黑。
紋在人體皮膚上的裝飾叫紋身,這個習俗起源很早。據古籍記載,我國古代江南的吳人、越人、楚人崇拜龍圖騰:“文身刻畫其身,為龍之形。當它們進入水中時,龍不能傷害它們。”中國大多數民族,包括漢族,在古代或現代都有紋身的習俗。黎族婦女從12歲到16歲開始紋身。有了愛人,就要在手上紋壹個特別的記號,往往是愛人自己給的。在中國,雲南的基諾族、布朗族、獨龍族,臺灣省的高山族同胞也有紋身的習俗。.....(有刪節)由於文身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交往中,在原始人的群體活動中,具有很強的識別功能,因此在不同群體之間的交往、鬥爭、通婚過程中,也傳遞著特定的信息。隨著原始群體的遷徙和活動,它們也在更廣泛的土地上發揮作用,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壹種可以傳達生活和社會信息的原始廣告媒介。
3.人體飾品。
在人體上添加裝飾品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北京周口店的穴居人遺址中發現了豐富的裝飾品。其中有中空的動物牙齒、中空的海蚌殼、鉆過的石珠、鉆過的鵝卵石、鉆過的魚骨、有凹槽的骨管等。他們用帶子串在壹起,穿在身上。人體飾品種類繁多,可分為發飾、頭飾、耳飾、鼻飾、唇飾、頸飾、足飾等。人體飾品的搭配與人的發型、不同時代的發型密切相關。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通常將頭發紮成椎形,或紮在額前或背後,逢年過節也常常開滿鮮花。廣西瑤族婦女的發型因地而異。他們的頭上插著兩截竹箭,長約兩尺。頭發分成兩股,綁在箭頭周圍,用圍巾遮住,形狀像蝴蝶翅膀。還有人戴上竹箍,兩端向上翹起,形似牛角,再用珠子和絲綿紮緊。在浙東的壹些地方,畬族婦女的頭飾是用竹筒制成的,長約三尺,外包紅花呢,鑲銀邊。竹筒正反面釘壹枚銀牌,掛白色珠子。根據不同的飾品,可以判斷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特點,通過不同飾品的搭配組合,可以傳達特定的思想或文化信息。在這裏,人飾不僅反映了原始人的喜怒哀樂,還將這種生活和文化信息傳播給族群的每壹個成員,甚至傳播給相鄰或敵對的氏族群體。原有的廣告傳播功能也比較強大,有明顯的廣告“告知”功能。
根據以上材料,我們不難看出,在漫長的原始社會和早期文明的歲月裏,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地區的不同民族,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是用肢體語言來傳遞信息的,尤其是在壹對人和壹群人之間傳遞具有“告知”和“識別”功能的特定信息。肢體語言在這裏成了最原始最重要的廣告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