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景儉文言文閱讀答案

李景儉文言文閱讀答案

1. 蒲松齡《聊齋誌異任秀》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選文

蒲留仙先生《聊齋誌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相傳先生居鄉裏,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壹大磁罌②,中貯苦茗,具淡巴菇③壹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壹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年,此書方告蕆④。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註釋

(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②[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菇]煙草的舊音譯名。④[蕆(chǎn)]完成。

練習

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

居( ) 於( ) 置( )

語( ) 是( ) 方( )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

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誌異》的特點:

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麽?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誌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動詞,說話; 這樣;才

2.為:擔任,動詞;

向,介詞。

故:所以,副詞;

舊的(知識),名詞。

3.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

4.長期大量的從民間搜集整理素材

譯文

蒲松齡在作此書的時候,每天攜帶壹個大瓷器,裏面裝滿濃茶,並帶壹包煙草,放在行人路過的大道旁,下面用蘆席墊著,他自己坐在上面,將煙草擺在席子旁邊。見到走路的人經過,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說話。搜集奇異(的故事),講說離奇(的事情)。隨便(經過的)人們知道什麽(都可以);(路人)渴了,則恭恭敬敬地請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煙草,壹定要使路人盡興方才讓其停止。偶然聽到某壹件事,回家以後就加以粉飾加工。像這樣經歷了二十余年,《聊齋誌異》這本書才告完成。

2.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3.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4. 剛正晏敦復文言文閱讀答案

晏敦復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孫.少學於程頤,頤奇之.第進士,為禦史臺檢法官.紹興初,大臣薦,召試館職,不就.特命祠部郎官,遷吏部,以守法忤呂頤浩,出知貴溪縣.會有為敦復直其事者,改通判臨江軍,召為吏部郎官、左司諫、權給事中,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淮西宣撫使劉光世請以淮東私田易淮西田,帝許之.敦復言:“光世帥壹道,未聞為朝廷措置毫發,乃先易私畝.比者嶽飛屬官以私事幹朝廷,飛請加罪,中外稱美,謂有古賢將風.光世自處必不在飛下,乞以臣言示光世,且令經理淮南,收撫百姓,以為定都建康計,中興有期,何患私計之未便.”權吏部侍郎兼詳定壹司敕令. 渡江後,庶事草創,凡四選格法多所裁定.敦復素剛嚴,居吏部,請謁不行,銓綜平允,除給事中.冬至節,旨下禮部,取度牒四百充賜予.敦復奏:“兵興費廣,凡可助用度者尤當惜,矧兩宮在遠,陛下當此令節,欲奉壹觴為萬歲壽不可得,有司乃欲舉平時例行慶賜乎?”遂寢.有卒失宣帖,得中旨給據,太醫吳球得旨免試,敦復奏:“壹卒之微,乃至上瀆聖聰,醫官免試,皆壞成法.自崇寧、大觀以來,奸人欺罔,臨事取旨,謂之‘暗嬴指揮’,紀綱敗壞,馴致危亂,正蹈前弊,不可長也.”汪伯彥子召嗣除江西監司,敦復論:“伯彥奸庸誤國,其子素無才望,難任澄清.”改知袁州.又奏:“召嗣既不可為監司,亦不可為守臣.”居右省兩月,論駁凡二十四事,議者憚之.復為吏部侍郎. 彗星見,詔求直言.敦復奏:“昔康澄以‘賢士藏匿,四民遷業,上下相徇,廉恥道消,毀譽亂真,直言不聞’為深可畏.臣嘗即其言考已然之事,多本於左右近習及奸邪以巧佞轉移人主之意.其惡直醜正,則能使賢士藏匿;其造為事端,則能使四民遷業;其委曲彌縫,則能使上下相徇;其假寵竊權,簧鼓流俗,則能使廉恥道消;其誣人功罪,則能使毀譽亂真;其壅蔽聰明,則能使直言不聞.臣願防微杜漸,以助應天之實.”又論:“比來百司不肯任責,瑣屑皆取決朝省,事有不當,上煩天聽者,例多取旨.由是宰執所治煩雜,不減有司,天子聽覽,每及細務,非所以為政.願詳其大,略其細.” 八年,金遣使來要以難行之禮,詔侍從,臺諫條奏所宜.敦復言:“金兩遣使,直許講和,非畏我而然,安知其非誘我也.且謂之屈己,則壹事既屈,必以他事來屈我.今所遣使以詔諭為名,儻欲陛下易服拜受,又欲分廷抗禮,還可從乎?茍從其壹二,則此後可以號令我,小有違異,即成釁端,社稷存亡,皆在其掌握矣.”時秦檜方力贊屈己之說,外議群起,計雖定而未敢行.勾龍如淵說檜,宜擇人為臺官,使擊去異論,則事遂矣.於是如淵、施廷臣、莫將皆據要地,人皆駭愕.敦復同尚書張燾上疏言:“前日如淵以附會和議得中丞,今施廷臣又以此躋橫榻,眾論沸騰,方且切齒,莫將又以此擢右史.夫如淵、廷臣庸人,但知觀望,將則奸人也,陛下奈何與此輩斷國論乎?乞加斥逐,杜群枉門,力為自治自強之策.”既又與燾等同班入對,爭之.檜使所親諭敦復曰:“公能曲從,兩地旦夕可至.”敦復曰:“吾終不為身計誤國家,況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請勿言.”檜卒不能屈. 胡銓謫昭州,臨安遣人械送貶所.敦復往見守臣張澄曰:“銓論宰相,天下***知,祖宗時以言事被謫,為開封者必不如是.”澄愧謝,為追還.始檜拜相,制下,朝士相賀,敦復獨有憂色曰:“奸人相矣.”張致遠、魏矼聞之,皆以其言為過.至是竄銓,敦復謂人曰:“頃言秦之奸,諸君不以為然,今方專國便敢爾,他日何所不至耶?” 權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故事,侍從過宰相閣,既退,宰相必送數步.敦復見檜未嘗送,每曰:“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尋請外,以寶文閣直學士知衢州,提舉亳州明道宮.閑居數年卒,年七十壹. 敦復靜默如不能言,立朝論事無所避.帝嘗謂之曰:“卿鯁峭敢言,可謂無忝爾祖矣.” 譯文 胡銓被貶到昭州,臨安派人讓他載上刑具押送到昭州去.敦復去拜見守臣張澄說:“胡銓評議丞相,天下人都知道,祖宗時就因為言論而被貶謫過,治理開卦的人決不能做這樣的事.”張澄羞愧地道歉,因此追趕著去掉了胡銓的刑具.當初秦檜剛做丞相的時候,旨意剛下,朝廷眾人都來相賀,只有敦復面有憂色說:“奸佞的小人做了丞相了.”張致遠、魏矼聽到這句話,都認為他言過其實.等到這壹次陷害胡銓,敦復對人說:“我以前說秦檜是壹個奸佞小人,妳們都認為我說的不對.現在他剛手握大權便敢做這樣的事,以後他還有什麽事不敢做呢?” 敦復是吏部尚書,同時兼任江淮等地的路經制使.按照舊例,他要去宰相閣匯報,退出的時候,宰相壹定要送他幾步.可是敦復從來沒見秦檜出來相送過,於是每每對人說:“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然後別人才侮辱他.”不久他就請求外調,以寶文閣直學士的身份去做了衢州的知縣,監督亳州明道宮.他在家閑居了幾年後辭世,享年七十壹歲. 敦復為人沈默寡言好象不能開口說話壹樣,但是在朝廷上議事卻從不忌諱什麽.帝曾經這樣評論他:“妳為人耿直敢言,可是說沒有辱沒妳的先祖啊.。

5. 範冉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註音並釋義。

啖dàn 粥而讀 音 : 義:吃,食用

輒以水沃wò 面 音: 義 :澆洗

食不給Ji 音 : 義 :接濟

乃至被讒chán 受貶 音 : 義:詆毀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B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晚昏昏欲睡時,就用水澆洗面孔。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老婆、孩子吃的穿的只是狗用罷了。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壹層:寫其少有大誌,發奮苦讀。二層:做官關心國事,勇於但當。三層:寫其刻苦自勵,天下為先的崇高境界。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所作《嶽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壹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交代了範仲淹高風亮節的思想基礎,是畫龍點睛之筆。

6. 張萬公字良輔閱讀答案

1. 張萬公(?~1207) 金大臣。字良輔。今東阿人。萬公自幼聰悟,喜讀書。金正隆二年(1157),登進士第,調新鄭主簿,丁憂離職,服喪畢,除費縣主簿。大定四年(1164),為東京辰淥鹽副使,遷長山令。久之,補尚書省令史,擢河北西路轉運司都勾判官,改大理評事、侍禦史、尚書右司員外郎。萬公敷奏明敏,金世宗對他十分賞識,不久,遷刑部侍郎。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簿。以憂去。服闋,除費縣簿。大定四年,為東京辰淥鹽副使,課增,遷長山令。時土寇未平,壹旦至城下者幾萬人,萬公登陴諭以鄉裏親舊意,眾感悟相率而去,邑人賴之,為立生祠。丞相嘗謂曰:“後代我者必汝也。”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謂侍臣曰:“張萬公純直人也。”章宗即位,會北邊屢有警,上命樞密使夾谷清臣發兵擊之。萬公言:“勞民非便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簿。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簿。。”詔百官議於尚書省,遂罷兵。明昌二年,知大興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養,詔不許,賜告省親。還,上問山東、河北粟貴賤,今春苗稼,萬公具以實對。初,明昌間,有司建議,自西南、西北路,沿臨潢達泰州,開築壕塹以備大兵,役者三萬人,連年未就。禦史臺言:“所開旋為風沙所平,無益於禦侮,而徒勞民。”上因旱災,問萬公所由致。萬公對以“勞民之久,恐傷和氣,宜從禦史臺所言,罷之為便”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簿。文章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泰和元年,連章請老,不許,遷榮祿大夫,賜其子進士及第。明年,章再上。後致仕。六年,南鄙用兵,上以山東重地,須大臣鎮撫之,特起萬公知濟南府、山東路安撫使。山東連歲旱蝗,萬公慮民饑盜起,當預備賑濟。時兵興,國用不給,萬公乃上言乞將鹽引會山東行部給賣,納粟易換。又言督責有司禁戢盜賊之方。上皆從之。復乞致仕,許之,加崇進,仍給平章政事俸之半。泰和七年,薨。命依宰臣故事,燒飯,賻葬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悟,喜讀書。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簿。

萬公淳厚剛正,門無雜賓,典章文物,多所裁正。上嘗與司空襄言秋山之樂意將有事於春蒐也顧視萬公萬公曰動何如靜上改容而止輔政八年其所薦引多廉讓之士焉。

7. 李崇矩,字守則.文言文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4.C(直:通“值”,價值)

5.C(①是說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現李崇矩采用懷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財物遺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誤。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撫慰,以己財遺其酋長”,這裏的“遺”應該翻譯為“贈送”,不是“遺落”)

7.(1)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註意“戮力”“獎”“構”“罹”的翻譯,註意“為……所”被動句式)

(2)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註意“因”“槁”“願”“櫬”的翻譯,註意判斷句式)

參考譯文:

李崇矩字守則,是潞州上黨人。年幼時孤貧,有善行,為鄉裏人所推服。漢祖在晉陽起兵,駐紮在上黨,史弘肇當時任先鋒都校,聽說崇矩的名聲,召來任為親吏,乾祐初年,史弘肇總領禁兵兼任京城巡檢,常常殘殺軍民,身邊的部屬害怕,慢慢都離開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發謹慎。弘肇被誅殺時,得以身免。

周太祖與弘肇向來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後,訪求弘肇的親屬故交,找到崇矩。對他說:“我與史公得到後漢的厚恩,同心盡力,***同輔助王室,但(由於)被奸邪構陷,史公最終遭到大禍,我也僅僅免於壹死。妳是史氏家的故吏,請妳替我尋找他家的近屬,我要憮恤他們。”崇矩推薦史弘肇母親的弟弟福。崇矩歷來主持他家家事,把財產都收集攏來交給福,周太祖贊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軍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亂,任命崇矩率領龍捷、驍武左右射禁軍數千人駐屯河陽,率領所部進攻大會砦,攻克下來,斬敵五百人。改任澤、潞南面行營前軍都監,與石守信、高懷德、羅彥瑰在碾子谷***同大敗李筠的部隊。澤、潞平定時,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圖冊,管理府庫。趁機上書皇上:“上黨,是我的故鄉。我的父親還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讓我護送靈柩回到京師。”皇帝答應他的要求,賞賜很多。部隊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張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為右監門衛大將軍。

開寶初年,跟從皇帝征伐太原。軍隊班師回朝途中,任命崇矩為後殿。駐紮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醫診治,命他乘涼車回京城。崇矩叩頭說:“涼車是天子的座車,讓我乘坐此車是加速我的死亡啊!”堅決謝絕得免。

太平興國二年夏天,黃河河防常常決口,詔令崇矩乘驛馬從陜到滄、棣,巡視河堤。這年秋天,出京任邕、貴、潯、賓、橫、欽六州都巡檢使。不久,改任瓊、崖、儋、萬四州都巡檢使,部下軍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壹***值錢數百萬,全部分給軍士們,他們才被感動。當時黎賊擾亂,崇矩到他們的洞穴壹壹加以撫慰,把自己的財物贈送給酋長,黎人都感德歸附。換任回朝,授任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軍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終年六十五歲。追贈太尉,贈謚號為元靖。

8. 廣陵散絕 鄭人買履 初壹配套教材 課外文言文閱讀 答案

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有壹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他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他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了帶量好的尺碼。”於是返回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賣鞋的也走了,他最終沒買到鞋。 有人問:“妳為何不用腳試試鞋呢?” 他回答說:“我寧願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鄭人買履,既是壹個成語,又是壹個典故,更是壹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廣陵散絕

[原文]

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譯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東市將要被處死,他神色不變,索討古琴來彈奏,彈奏的是壹曲《廣陵散》。彈奏完畢,(嵇康)說:“袁準曾經請求學習這首曲子,我十分吝嗇,不肯傳授給他。從此以後,《廣陵散》就成了絕響啊!”(當時)有三千太學生上書,請求以嵇康為老師(想用這種方法來救嵇康),(朝廷)不允許。(嵇康被殺後)不久,文王司馬昭也後悔了。

9. 姚弋仲文言文翻譯 閱讀答案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堅毅,不謀劃經營產業,只把收容貧苦撫恤孤弱作為要務,大家都既敬畏他又親近他。永嘉年動亂,向東遷徙到榆眉,用布包著嬰兒背在背上跟從他遷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眾有幾萬人,自稱護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風公。劉曜平定陳安的時候,讓姚弋仲做平西將軍,封為平襄公,把他分封到隴上。等到石季龍攻下上邽,姚弋仲勸說他說:“您手中擁有十萬兵眾,正是施行權力制定策略的時候。隴上有很多英雄豪傑,秦地的民風勇猛剽悍,即使是治理策略隆正他們也遲後順服,如果是治理策略不正他們會先期反叛,應該遷徙隴上的豪俊,使它的核心力量空虛,借此來加強京城的力量。”石季龍采納了這個意見,奏報石勒讓姚弋仲代理安西都督、六夷左都督。後來晉豫州刺史祖約來投奔石勒,石勒依禮優厚的對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說:“祖約為害晉朝,逼死太後,對國君不忠,可是您寵幸他,我擔心奸邪之風,禍亂的萌發,這是它的開始啊。”石勒認為他的意見很好,後最終殺死了祖約。石勒死了以後,石季龍掌權,想起姚弋仲的話,就將秦、雍等地的豪俊遷徙到關東。等到石季龍廢掉石弘自己稱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賀。石季龍多次召見,才赴朝,臉色嚴厲地對石季龍說:“為什麽石勒握住妳的手臂把石弘托付給妳,妳接受托付竟然反過來要篡奪王位呢?”石季龍畏忌他的剛強正直,因而沒有責怪他。遷任持節、十郡六夷大都督、冠軍大將軍。性格清正儉樸,為人耿直,不修飾自己的官儀,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論,沒有什麽顧忌的,石季龍非常器重他。朝廷裏面重大的議決,他沒有不參與決斷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龍寵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經侵擾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舉他欺壓威脅的情狀,下令叫手下人殺了他。左尉叩頭謝罪,頭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諫勸,才沒有殺他。他的剛正、堅毅,都是像這之類的。石季龍末年,反叛的太子侍衛梁犢在滎陽打敗李農,石季龍非常恐懼,快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領他的部屬八千多人駐紮在南郊,自己輕騎趕到鄴。當時石季龍病了,不能及時召見姚弋仲,屬下把他帶到領軍省,賞給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發火不吃,說:“召見我討伐叛賊,難道是來討食物的嗎?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讓我見壹面,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屬下把這話告訴了石季龍,才引他去覲見。姚弋仲責備石季龍說:“妳的兒子死了才開始發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兒子小的時候沒有讓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輔佐,以致讓他們自己殘殺。妳的兒子自己也有過失,責求他的手下過於嚴厲,所以反叛了。妳長期生病,所立的兒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壹定會亂。應當憂慮這個,不要煩勞擔心叛賊了。梁犢等人因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壹起做了奸邪的叛賊,所做的事兇殘狠毒,這是註定會被擒獲的。我請求以死效命做壹回前鋒,讓我壹舉而結束叛亂。”姚弋仲性情率直,習慣對別人無論地位高下都用妳稱呼,石季龍寬容他也不責備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節、侍中、征西大將軍,賜給他鎧甲戰馬。姚弋仲說:“妳看老羌我可以擊潰叛賊還是不能?”於是在庭中披上鎧甲跨上戰馬,鞭馬向南奔馳,沒有辭別就出門了,於是消滅了梁犢。因為功勛加封可以持劍步行上殿,進朝堂後不用趨行,晉封西平郡公。姚弋仲有四十二個兒子,常常告誡兒子們說:“我本來是因為晉朝大亂,石家對我很仁厚,所以想要討伐他們的奸臣賊子來報答他們的恩德。如今石家已經被消滅,中原沒有領主,自古以來沒有戎狄作天子的。我死後,妳們就歸順晉朝,壹定要竭盡為臣的節義,不要做不道義的事情。”於是派遣使者前往請求歸降。永和八年,去世,時年七十三歲。9

答案B.修:修飾,裝飾

10

答案C.(①寫遷徙;④表現其剛正:其剛直不回,皆此類也。)

11.

答案C.(“姚弋仲責備石季龍苛責下人”有誤,“苛責下人”是石季龍兒子的過失,是梁犢反叛的原因。)

12.

參考答案(1)石季龍忌憚他的剛強正直,因而沒有責怪他。(“強”、“而”、賓語前置各1分)(2)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能見上壹面,即使死去也沒有遺憾。(“壹見”“雖”“恨”各1分)(3)(姚弋仲)於是在庭中披上鎧甲跨上戰馬,鞭馬向南奔馳。(“貫”“策”“南”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