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0世紀50年代,收藏圈才出現了“元青花”的概念。
●元代青花紋飾十分飽滿,南京博物館鎮館之寶《月下蕭何追韓信》梅瓶堪稱傑作。
我國東漢出現青瓷,南北朝以後開始出現白瓷。唐代的越窯秘色瓷、邢窯白瓷成為貢瓷,唐代的湖南長沙窯、宋代五大名窯的釉下彩都是瓷器的奇葩。收藏最多的是元、明、清瓷器,包括單色釉和彩繪瓷,其中青花瓷最受歡迎。從元代開始,青花瓷成為瓷器的主流。所謂“白釉青花”是火,花從釉中明。可以參與先天之美,無限來自太極。“青花瓷是壹種青花彩瓷,是以含氧化鈷的鈷礦石為原料,先塗於瓷坯上,再塗以透明釉,經1300℃高溫壹次燒成。主要產於江西景德鎮。
青花瓷最早出現於唐代,發展於元初,但真正成熟於元代至正念。民國初年,英國的帕西瓦爾·達維德爵士向旅英華僑武運西購買了壹對青花象耳瓶。據武運西介紹,這兩個大瓶子是北靜寺的寺寶,但琉璃廠的古董商不肯買,認為是不值錢的明代青花。20世紀50年代,美國弗裏爾美術館中國古陶瓷學者約翰·波普博士對伊朗阿爾德比爾神廟和土耳其托普卡·比比宮收藏的80件中國青花瓷進行了詳細比對,將元代青花瓷與明代青花瓷區分開來,命名為元青花,從而改變了“元無青花”的學術結論。
元代青花紋飾十分“飽滿”,蓮花花瓣紋常上下出現,彩繪牡丹花瓣多留有白邊。
說到青花瓷,就不能不提到青花材料。元青花主要用兩種料,壹種是南陽進口的,藍色料含鐵較多,特點是色彩豐富,會產生壹些鐵銹斑;壹種是產於雲南會澤的珍珠料,含錳較多,呈藍灰色。
壹般高檔青花瓷都是進口材料。現存的這壹時期的名瓷有《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鬼谷子下山壇子》、《尉遲恭獨騎救星壇子》、《三顧茅廬壇子》等。
●明代永樂、宣德是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所用進口料的傳說是鄭和下西洋帶回的。
●宣德青花瓷沒有固定的位置,後續的銘文都在器物的大底。
●明代成化年間,青花瓷達到頂峰,國產,講究“留白”,最難仿制。
明代永樂、宣德官窯青花瓷器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所用的進口青料,據說是鄭和下西洋帶回的“馬謖李青”料。不僅如此,器物的造型和裝飾特征顯然與伊斯蘭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馬謖黎青產於土耳其,其色彩豐富而深邃。凝結處常出現黑點,且滲入胎骨,用手摸感覺不均勻。
相比兩朝的器物,永樂的器物更為輕巧美觀,而且大多沒有錢,只看到“永樂年制”四字篆書。但玄德有多種運鈔器,玄德正處於探索期。錢可能掉得到處都是,有的在外沿,有的在內底,所以說宣德滿錢。後來的簽名都在器皿的大底上。
雍、宣之後的明代、景泰、天順,由於政治、經濟原因,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中葉的成化王朝歷時23年,進入陶瓷燒制史上的重要時期。成化青花的特點是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此時由於大門緊閉,進口料已用盡,所以改用江西樂平產的“平等青”料,藍色略呈青灰色。成化青花裝飾紋樣雍容華貴,結合繪畫技巧,講究“留白”,所以註重釉色的質量,追求玉的質感,是青花的巔峰。另外,成化青花的風格非常獨特,“大明成化年制”二字歪歪扭扭,最難仿制。
明末嘉靖、隆慶、萬歷三代,西域出產的徽青紫色最多,江西盛產的石子青青中帶灰黑色。崇禎年間,浙江衢州產有壹種浙江料,是靛藍。
●清康熙的《青花五彩》推崇備至,人物特點“有眼無珠”
清康熙是青花瓷的鼎盛時期。
康熙青花瓷釉色細膩,青花鮮艷,造型簡單多樣,花紋優美。其特點是產自雲南會澤的“毛毳藍”,綠色明亮,呈寶藍色。康熙青花有“頭強、正強、次強、正光、影光”五級色階,被稱為“青花五彩”,備受推崇。
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的特點是“目無珠”,即不畫瞳孔,人物服飾分明。如果裝飾中有兩個人物,身上的服飾壹定要厚重輕盈。
青花瓷在康熙朝以後開始衰落,瓷器的衰落是在乾隆末年,嘉慶以後。
雍正、乾隆時期的青花瓷器多仿明代永樂、宣德的馬謖李清,但無進口料,筆尖點銹斑,顯得生硬。
嘉慶初年的器物與乾隆基本相同,但工藝粗糙,器形笨重笨拙,釉薄灰青。
道光、鹹豐、同治時期的器物大同小異:青花發飄,胎質粗松,釉薄,胎釉結合不緊密。
光緒年間青花瓷壹度興盛,仿康熙器水平較高,但胎體較輕,白釉薄澀,補胎不夠精細。
到了光緒年間,出現了壹種“海藍”,是化學混紡的。顏色是藍色和紫色,紫色浮在表面。
袁清華
月下追韓信的蕭何梅瓶
身高44.1 cm,口徑5.5 cm。南京博物館之寶。1950年,朱元璋之子、明朝開國功臣將軍陵園被盜,袁慶華《月下蕭何追韓信》梅花瓶就是被盜文物之壹。這個青花梅花瓶被盜墓賊挖了出來,很快被壹個叫陳的文物商人買走。當時文物商人用七根金條換了青花梅花花瓶(七根金條在當時可以買三套豪宅)。
評估文章
●陳設品的價值高於使用者,價值從高到低的順序是“壹瓶兩罐三盤四碗”。
●人物地圖比植物地圖更有價值,尤其是講歷史故事的地圖。龍是最昂貴的動物設計。
●巔峰時期的作品比起源時期的作品更有價值。
先說壹下藏家很關心的問題——如何評估青花瓷的價值?
壹般來說,評估壹件古董藝術品的價值,可以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研價值、市場估價四個方面來考慮。
所謂歷史價值,是指這件文物是什麽時候生產的。1949之前的文物都可以稱之為文物,但是文物是不是越老越好?不壹定。以青花瓷為例,歷史價值從高到低依次為高峰期、成熟期、起源期、衰退期。
評價青花瓷的藝術價值,可以分為造型、裝飾、圖案三個方面。在塑造中,用於審美的陳設價值最高。陳設品種類繁多,價值從高到低的順序是“壹瓶兩罐三盤四碗”;除了陳設之外,都是實用器皿,它們的價值依次是文具、明器、寢具、日用器皿。先說裝飾,分為彩飾、釉飾、胎飾。從設計角度看,價值依次是人物、動物人物、植物文字,尤其是講述歷史故事的人物圖形最好,故事越有名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畫很難模仿,頭大身長腿短,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龍是最昂貴的動物設計,牡丹和其他豐富的植物是最好的。
所謂科研價值,是指器物是否有年代學知識,是否出土於年代墓。如元式青花象耳瓶的瓶頸上有幾道紋,使元式青花得名,很有特色——“新洲路玉山縣順城鄉德角經堂社,弟子張,為聖人,賜香爐花瓶壹對,祈福家人兒女平安。記得十壹年四月,興元宗祠的胡景翼元帥給了壹份供狀。”據說在元十壹年,壹個叫張的人專門建造了壹對香爐和花瓶用來燒香。博物館最看重的是文物的歷史價值,市場看的是藝術價值。
此外,還有殘存程度、大小、稀有程度、地域等因素,也影響著青花瓷的估價。比如英國的蘇富比[微博]和佳士得[微博]拍賣的文物價格都比較高,因為他們是世界的拍賣中心,聚集了大量的藏家。
器皿有齊全的,也有不齊全的,價格相差很大。從尺寸上來說,雖然大尺寸更好,但是越大越好。目前拍賣的最貴的物件都在壹尺左右,可以觀賞,也可以把玩。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袁慶華《鬼谷子下山》壇子拍出約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創下當時世界中國藝術品最高拍賣紀錄。正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元代是青花瓷制作的成熟期)和藝術價值(陳設、大小適中、人物故事題材)高,才是世上僅存的壹件,應該物有所值。
明成化青花絞枝瓜邊瓶
高27.8cm,口徑4.3cm,足徑6.7cm,瓶體為四瓣瓜形,略撇口,長頸中間有壹圈凸筋,將頸部分為上下兩部分,肩部豐富,腹下內收,圈足向外撇。底白釉沒有錢。脖子* * *有三層花紋。凸筋上面有海水紋和斷枝花紋,下面有纏枝花紋。肩足飾海石榴壹周,腹飾縛枝珍花紋。明代成化年間的瓜邊瓶形制較永樂年間更為精致,足較短,胎較薄。成化時期的瓶、罐等切割工具代代相傳,這種形狀的瓜邊瓶更為罕見。此瓶為成化時期切割工具的代表作品,現藏於故宮微博博物館。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蓋罐
高23.7cm,口徑23.1cm,足徑14.2cm,壇口直,頸短,足圓。蓋子是平頂的,稍微折疊,有壹個環形的抓扣。罐子上裝飾著青花山水人物。青花嬌嫩翠綠,清新活潑,有水墨畫的藝術效果。這幅畫輪廓分明,很有立體感。畫中的文人,如高適、獨釣老人等,惟妙惟肖。這件瓷器是康熙朝民間青花瓷的代表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