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男子都是長發的,但為什麽古籍中很少甚至沒有關於洗頭的記載?
古人洗頭和洗澡是和在壹起的,稱“沐浴”,“沐”就是洗頭,《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記:“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也就是成語“沐猴而冠”的由來,說明古人是洗頭的,壹般和洗澡放在壹起,單獨洗頭的不多,在有水源的情況下可以在江河湖裏洗,或者屈原的《漁父》:“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他在這裏也只是洗洗他頭上帶的帽子上的纓而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記“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指:剛洗過澡穿戴衣帽時,總要彈壹彈帽冠上的灰塵,抖壹抖衣服上的雜質,由此也可略見壹斑。還有,《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壹沐三捉發,壹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說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壹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去接見賢人,後人用此句來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