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原名,出生於1216/年。因其曾祖父是晉代邢州副使節,故舉家定居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1232年,劉17歲時,在邢臺做秘書。不久,他不願埋頭於枯燥的文書工作,便棄職隱居。後來拜禪師為僧。他的法定名字是“子聰”。
元朝的《劉傳》說他“生來性格剛強,誌向遠大”。我八歲入學,每天背幾百個單詞...我讀書無所不讀,尤其是邵的《易經》和《史靜》,我精通天文、地理、法律、歷法和三式六人脫甲法。我知道這個世界的壹切。"
1247年,蒙古朝廷封星州為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封地。海雲大師聽說劉“博學多才”,向忽必烈推薦他。劉的學識得到忽必烈的賞識,留他當謀士。
1251年,忽必烈的弟弟孟戈即位為蒙古大汗,孟戈命忽必烈永遠治理沙漠南漢土地。忽必烈知道,要征服和統治廣大的漢族地區,靠打打殺殺的老辦法是不行的。忽必烈重用劉等壹批有才能的漢人。這壹年,劉向忽必烈提出了壹套治理天下的綱領性建議。此後,忽必烈於1253年奉命攻克雲南大理。
1259年,南宋征服鄂州時,劉跟隨其後,多次勸忽必烈不要濫殺無辜。
1256年,蒙哥汗想選擇壹個合適的地方建城,忽必烈推薦劉承擔這壹重任。劉位於衡州灤河以北的龍崗(內蒙古多倫附近),用三年時間建城,即開平府。這壹次,他傑出的才能使他成為忽必烈將來計劃建造杜源時人們的首選。
■忽必烈采納劉的建議,將都城從開平郡遷至燕京。
1259年,蒙哥可汗死於南宋賀州(今四川賀州)釣魚山之戰。南宋時正在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的忽必烈聽說撤軍,回到草原。1260年,登基為蒙古大汗。忽必烈政權的內外官制,如禦史、樞密院、禦史臺,地方道、府、州、縣的設置,都出自劉的謀劃。當時年號還被確立為“統壹元年”,這是成吉思汗開國以來蒙古首次使用年號。
1264年,劉建議忽必烈定都燕京(金、鐘故裏,今北京地區),並為忽必烈設計了新的國號“致遠”。忽必烈服從命令,命劉去燕京進行規劃建設。
忽必烈采納劉建議,將都城從商都開平府(北京以北約300公裏)遷至燕京的動機,其實與晉代完顏亮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遷至燕京頗為相似:壹是忽必烈登基為可汗,按蒙古慣例不是由“庫勒臺國會”推薦,而是自立門戶,許多貴族並不支持他;第二,自1251年忽必烈任大漠及南漢地區總統制後,再次起用漢人,根據漢人地區的特點實行漢制,侵犯了蒙古貴族頑固派的利益。很多貴族反對他,甚至發動武裝叛亂,所以他需要除掉反對派。第三,當時在中國北方,從金國奪得的領土需要就近統治,而在中國南方,南宋政權還有待征服;第四,燕京的地形和土壤遠比蒙古草原好。
■不受老城束縛,劉決定在金中都老城東北建新都。
劉在燕京偵察的結果,決定在金都故城東北,以大寧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建新都。第壹個原因是金中都城在1215/年被成吉思汗的軍隊所滅,所以不能使用。第二,大寧宮沒有受損。忽必烈幾次來燕京,都住在瓊花島上的廣寒寺。第三,金中都老城區缺乏足夠的水資源。當年金中都的蓮花池和蓮花河水系不夠用,但新城址可以利用玉泉山和高梁河的水系,著名水利學家郭守敬在1262就開始籌劃此事。第四是再建壹個新城,可以擺脫老城的束縛,可以隨心所欲的規劃。
劉規劃的新都,參考了儒家經典《李周考》中“工匠治國,方圓九裏,左右三門,初中九經(城內九縱九橫幹道),城中九軌(城內縱幹道可並行九架馬車),左祖右社,面向後市”的理想描述。
1267年,劉首先修建了皇城和皇宮。皇城以大寧宮太液池瓊花島為中心,西岸是慈禧太後居住的龍符宮和太子居住的盛興宮。東海岸是“大內”。大內蒙南部是以大明殿為中心舉行儀式的外院區,北部是以燕春閣為日常辦公和生活中心的內院區。大內的北面是皇家花園。祠堂建在城東,即“左祖”,社壇建在城西,即“右舍”。主市場位於城市西北積水潭北岸的“斜市場”,即“後市”。因為積水潭是大運河的末端,是貨物集散地,適合交易。此外,還有東市和西市。
1271年,忽必烈采納劉的建議,將“蒙古”國號改為“大元”。
可汗成了偉大的元帝,也就是元世祖。
1272年,忽必烈將在建的新都城由中都改為大都。1274年,大都宮殿建成。今年正月初壹,忽必烈在新宮舉行儀式,接受數百名官員的祝賀。而這個禮制也是劉制定的。
大都城繼續施工,於1276基本完工。
■中央平臺位於今天北京的鼓樓,為元代四壁的定位提供了標準。
劉在相當於今天北京鼓樓的地方建了壹個中央平臺,為四壁的定位提供了標準。他規劃的大都城是壹個南北方向略長於東西方向的長方形,周期60裏,面積約為晉中都城的2.7倍。* * *城門共11座,北有建德門、安貞門,東有廣西門、崇仁門、奇化門,南有溫明門、李鎮門、順城門,西有平澤門、何儀門、青青門。城門之間有通衢,即考公基所說的“九經九緯”,以縱橫街道劃分的方格為“坊”,坊內為居民區或衙門。大都城有50個廣場,每個廣場都有壹個吉祥的名字。比如今天北京的阜成門內大街東段,在元代屬於“金城廣場”。忽必烈曾上書規定,以前居住在晉中、中都老城的富裕家庭和官員,可以優先獲得大都城各廣場的地塊,每家八畝,用於建造房屋。不準超標占地,不準占地不建房。不蓋房子的人要把自己的地塊讓給別人蓋房子。這份聖旨應該是北京最早的房地產法規文件。
明代《永樂大典》所載熊對的分析說:“大渡街系,南北稱經線,東西稱緯線。主街寬24步(壹步約1.54米),小街寬12步,消防車道384條,車道29條。”伊通就是今天的“胡同”,來源於蒙古語。
劉在元朝的建設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他不僅根據《易經》制定了大都城的總體規劃,還為大部分城門制定了優雅的名稱(有些至今仍作為地名使用),如:
李正門:出自《易經》李卦,“重明麗,化之於世”;
文明門:從《易經》、《甘瓜》看“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安貞門:從《易經》、《官司蔔筮》來看,“復命則安,而不失”。
不僅如此,連元朝的國號和年號都是劉根據《易經》制定的。國號“大元”來源於“易經,甘瓜”,“大元甘源,始於萬料,是天道之統”。年號“致遠”出自易經坤卦,“致遠坤元,萬物生,是天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