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65438+2月29日
軍閥徐樹錚在廊坊遇刺身亡。
2月29日,1926 1926,以狡猾多變著稱的徐樹錚在廊坊火車站被馮玉祥的手下槍殺。徐樹錚是安福政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壹。被稱為段的靈魂人物。徐與馮在政治觀點上壹直存在矛盾。1916年,馮被解除第十六混成旅旅長職務,1917年,馮的老相識陸被困身亡。雙方積怨很深。
65438年2月,徐子從海外回到中國。魯得知徐進京的消息後,請馮幫助他為父報仇。馮從手槍隊裏撥出二十名士兵,化裝成壹名隨從,伺機而動。因為徐很嚴格,他不能開始,所以他問宣布徐的行程。29日,徐在京結束工作後,原定當天乘車返回天津。鹿在張家口打電報給馮玉祥,馮下令“對付許淑錚的辦法是捉拿槍斃!”小鹿馬上聯系豐臺站,徐徹已經過了豐臺。遂命廊坊人去刺死許,張使參謀在東站等候。當徐到達廊坊時,命令他的手下拖住徐,徐在離開車站時被槍殺。盧立即派人告訴盧成武連夜趕到廊坊車站。30日,各家報紙都刊登了魯為父報仇的消息。
袁世凱死後,外國大勢壹分為二,二分為三。第二,直系皖系,以馮為頭,曹錕為副,以長江三都督為骨幹。段為皖系都督,徐叔正為中樞,金、段、倪嗣沖、張、傅、吳光信等都是大將。第二第三就是再加壹個馮系,然後從上面來了,是三個。馮部以張為首,為主謀,、郭松齡、吳、、為骨幹。
在馮死後,曹錕直接成為首領,而當時的三位長江總督都聽從曹的指揮。曹植能坐上釣魚臺,多虧了他的愛將——吳傅沛,壹匹來自北洋的黑馬。雖然吳是壹名教師,但他的壹舉壹動都引起了全國的關註。他在湖南從壹開始就是無敵的。那時,陳冰沒有打仗,而是向上帝祈求和平。他能抓住時局的中心,並善於利用它來贏得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因為他能歌善舞,南北方的士兵都對他刮目相看。曹錕是他的大副。結果水漲船高,他成了直系親屬的領袖。
段本可以成為袁世凱的接班人,成為整個北洋派的領袖。由於過於剛愎自用,不能容事,又信任許叔正,失去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不得不自重地鞏固皖系。當然,許淑錚是個角色,只是他太霸道,心直口快。他對段的貢獻最大,影響也最大。至於傅、吳廣信、張,都是段的包袱,既不是人才,也不是戰將。
當然,奉系的崛起占據了地理位置,而段在與馮作戰時,徐樹錚主動提出要拉張和奉軍對付直系,給了奉系發展壯大的機會。張和在相互利用的過程中互相占了很大的便宜,所以他的野心也隨之增大。這是利益的結合。當他覺得自己的實力可以走自己的路的時候,他不想任安徽擺布,甚至清算許淑錚。
段決定用日本的貸款和日本的軍需來訓練壹支新的軍隊(參戰的軍隊)作為他將來統壹天下的資本。這和袁世凱不信任北洋將領,在稱帝前建立“模範軍”是壹樣的。段在北洋派系之外建立戰爭軍隊,其動機和目的與袁世凱的模範軍相同。
8年6月,參演部隊改名為邊防軍,後發展為3個師4個混編旅。外蒙古被除後,徐樹錚冒充“西北王”,欲與“東北王”張壹爭高下,迫使張與直系親屬聯合。張和曹錕本來水火不容,現在卻為了對付許淑錚而聯合起來,因為許淑錚過去的記錄太可怕了。他曾經殺了陸的幕後軍師的直系親屬,曾經拉攏過張的屬下,曾經蓄意勾結過曹的愛將。
因為曹彰聯合起來反對許淑錚的* * *,所以直隸、江蘇、湖北、江西三省和東北七省結成反皖同盟,八年秋冬之間形成。
七省聯盟得到了徐世昌的精神支持和鼓勵。袁世凱在世的時候,徐世昌認定徐淑錚是壹個很可怕的人,兩家從來沒有和睦相處過。
當初,七省聯盟並沒有反對段。他們的口號是“站在壹邊”,意思是反對段身邊的許淑錚。他們希望段能親親聖人,遠離小人。這個所謂的小人,指的就是徐樹錚。有壹點可以證明。八年九月,曹、張極力推動戴組閣。金也是段的密友,但金反對許。因此,金不僅得到曹、張的支持,而且得到徐世昌的支持。
段呢?他無法擺脫許淑錚是因為外界的壓力。政治組合有時脆弱,有時艱難。段與是分不開的,因為段的新“邊防軍”是由許建立並掌握的,而安福系又是由許控制的。如果除掉許淑錚,就是解除武裝,等於“自毀長城”。
由於段無法接受七省聯盟壹方的要求,局勢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七省聯盟的目的無法實現,他不得不走極端。
不巧的是,皖系大將倪嗣沖病危,似乎有些不祥之兆。在對付馮時,杜軍團以倪嗣沖為先鋒。他接替張勛督安徽,接收了張的部隊。在皖系,比吳廣信、傅強多了。現在我們的處境岌岌可危,段就像是失去了左右手。因倪病危,倪部下馬也欲奪帥印,命商隊辦安徽軍務,欲派段繼任安徽督軍,徐世昌主張起用淮軍老將蔣桂緹。段旭意見不統壹,於是老徐決定,倪嗣沖不死,不缺人不補人。
吳是七省聯盟的先驅。1988年秋,吳多次呼籲撤防北歸,北京政府不予理會。
09年6月17年10月17日,曹錕給北京發了壹份電報,電報中吳堅持撤回防禦。電報首先說:“我在湖南省,我在這裏呆了兩年。我多次要求撤回辯護,但我不允許。”然後我強調了所有直軍將士長期防守,拖欠軍餉的艱辛。最後,他傷心地說:“望北磕頭,泣求”。
吳的電報先發給曹錕,請曹轉交。曹覺得吳的電報太平淡,便在電報末尾加了兩句:“死者為泉下遊魂,生者饑於異鄉。”
當北京政府接到曹的電報(17)時,沒有說話,但金向段請示,段也沒有說什麽,於是金只好保持沈默。
65438年10月30日,南方軍政府秘密給吳援助啟動費60萬,其中30萬先行墊付,其余30萬留作啟動費。
吳撤防對皖系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因此,段決定阻止吳軍返回北方。二月中旬,段指示河南部分將士反對河南督軍趙雅,並以趙雅為借口,縱容其弟賣官賣銜,引起民憤,逼晉撤換趙雅。趙雅在河南做的不好是事實,但段的行動完全是自私的。他非常重視河南的版圖,因為吳軍向北撤退,河南是必經之地。趙雅的部隊“宏偉軍”隸屬於淮軍姜桂緹體系。他們的兵力雖然厚,但也不壹定聽趙雅的指揮。於是,段打算派妻子吳光信繼任河南巡撫,安福眾議院書記繼任河南巡撫。段命金內閣發布的人事令,命吳廣信率長江上遊守備部隊迅速開赴信陽,與豫抗趙軍隊聯合作戰。
吳廣信是長江上遊的警察總司令。
這壹來,趙雅被迫上了梁山。趙雅本來在智與萬的鬥爭中采取了中立的態度。現在為了自己的問題,他想加入反段陣線。當他得知段派吳廣信去侵吞河南時,他就把和常德勝調到路南段集中,準備進行打擊和抵抗。
於是七省聯盟又增加了壹個省,變成了八省聯盟。
吳廣信的可惜是,他多年來做湖南候補督撫督軍的夢想落空了,督撫四川之舉落空了。現在他有河南的機會,但未來也充滿困難。
2月23日,吳發表電報,反對之變。他的電報非常激動:
“新疆藏家不是私有財產,政權也不是壹系列的生意。安福跳梁,平臺松壹口氣。極其惡毒,很難寫。有點血腥和鹹味,我不想和* * *。.....吳廣信現在是長江上遊的總司令,他的命長著呢!像這種有野心的,不要拿走。治安泛濫,人人自危。.....這幾年政府采取的措施和設施,都是違背民意的。被全國人民痛恨的人會保護他們,被全國人民敬仰的人會排擠他們。順我者存,逆我者亡。舉個例子,滿清不敢做,襄城不肯做,政府悍然去做!曾益思思考武力的權威。為什麽更像滿清和襄城?國家的大小是否能由壹個部門支撐;新疆那麽多官員,能都被壹方占據嗎?萬億的人,可以被壹個人鞭打!做自己想做的事,妳會看到妳的心很累,妳的日子很笨拙。.....我懇求吾總統、丞相勿為安福所用,立吳光信新軍歸原防,並聲明絕不輕易趙渡,以避戰亂。”
趙雅本和吳沒有任何關系,但現在吳支持他,他心裏自然是感激吳的。於是,3月4日,趙又典回復吳說:“昨天吳老師給我打電話,我想哭。”其實吳並不愛趙,只是怕段的嫡系得到河南,他北上的路就被堵死了。
2月26日,北京國務院通過了任命吳光新為河南省省長、任命王銀川為河南省省長的議案。內閣派人去取總統印信時,徐世昌只同意改派河南巡撫,不更換河南巡撫。他自稱長期住在衛輝,也是河南的長輩。他絕不會允許河南人民因為換督而飽受戰亂之苦。
金把許不和的事報告給段,段大怒,當面罵金:“妳這個沒用的東西,怎麽當上丞相?”
金這時正處於最困難的境地。他出生在安徽,老段是他的靠山。當丞相時,他在萬人之上,形勢的演變讓他不由自主地留不住安徽。
9年2月29日,金再次辭職。
3月1日,安福系再次發動內閣倒閣,並邀王迅速回京主持這場運動。這時,安福系為了拉攏徐世昌,表示可以同意徐世昌當年提出的周叔墨組閣。許淑錚還鄭重對老徐說:“如果周浦組閣,淑錚願意擔任陸軍總長,協助總統。”周叔墨的話少而簡,外號沈觀老人。北洋人物都叫他簡單老。過去,徐世昌提出周樹模塊館,遭到安福系的堅決反對。現在,為了推翻金,他願意接受徐世昌的人選。當時,如果周叔謨組閣,很難選擇軍隊的首領,因為金是自封的軍隊首領。如果他的內閣垮臺,金自然不會繼續擔任軍隊的首領。如果肖旭成為新內閣的首席,這將意味著這個新內閣非常強大。
3月3日,安福系為了推翻內閣,未能出席國務會議。該司的三位司長——財政司長、交通司長曾、司法司長朱申。第二天,他甚至聯合辭職,以達到推翻內閣的目的。這時,安福攻打金的罪名之壹,就是金簽訂了中日軍事協定,是忘恩負義的漢奸。
段和安福是二合壹,壹物二分。自從他們開始推翻內閣,就相當於正式把金排除在門外。令人驚訝的是,金也有他的支持。他得到了以曹錕和張為首的八省諸侯的支持。他們呼籲金留在內閣,並願意支持他。徐世昌也表達了保留金內閣的堅定態度。面對這種巨大的反對意見,段勉強表示有意保留金內閣,同時同意暫緩對的發行。
3月4日,金回國務院繼續任職,段下令安福系三大將領取消辭呈,與金內閣合作。
這壹天,河南巡撫趙雅給吳發出了壹個驚人的回復,說趙雅已經公開倒向了直系,加入了七省聯盟,七省聯盟後來擴大為八省聯盟。因為這個變化,趙雅似乎沒什麽好害怕的。北京政府還必須向曹彰等人承諾不撤換河南巡撫。而曹錕也為趙雅出兵做了解釋。他的解釋很有趣。他說杜鈺調動軍隊是為了減少軍隊。現在既然明確發了,就應該調回原防。
趙雅還向北京政府保證,河南省邊防部隊的調動是各集團的想法,壹旦大局稍定,就要把部隊全部撤回原防。
吳廣信的杜鈺又失敗了。他的怨恨完全集中在他的名門望族吳身上,於是在3月20日,他有壹封電報,大罵吳:“他偏於晚輩,在事務上糊塗,屢次作出不合立場的言論,而且不有分寸,態度傲慢,顯然別有用心。”
八省聯盟聲勢很大,壹出就打了勝仗,以至於金內閣沒有被安福系推翻,河南益都人事令無效。
金對宰相的支持使他對老段更加不寬容,老段最好的朋友認為金忘恩負義,陰謀抗敵,謀殺了他的導師。其實不是金有意這麽做,也是形勢使然。
金和張是兒女親家。金不用問張,張得給金撐腰。這樣壹來,張的支持更加激怒了段。04年3月65438+4日,張派王乃斌到京,並給段寫了壹封親筆信,勸段相信金,不要聽信小人之言,疏遠金。書中有壹句話:“乞皇位時不要接受小家子氣,以免為德所累。”。這封信更增加了段的憤怒,段認為金邀請外人為他說情是不可原諒的。偏偏這時候金來拜謁,而段在火上澆油的時候不肯接電話。金當然不知道為什麽。次日,金又來謁見,不知不覺,直入內室。他本來就是段的四大金剛,自然可以隨意成為書生。段見了,就罵。段說:“妳已經當上丞相了。妳怎麽這麽不講道理?妳以為靠外援就能嚇到我嗎?”妳眼裏還有我嗎?”金金剛急得撓頭,委屈的喊道。他說:“我怎麽能向外界求助呢?我絕不是這樣壹個忘恩負義的惡棍。”段聽了更加生氣,於是在抽屜裏拿出張的信,大聲說:“妳說沒有,這算什麽,妳還要當著我的面撒謊。"
金接過來壹看,是親家的信。這封信完全是為他自己說話,而不是請求幫助。那是什麽?為之無語。
段氣憤地說,“告訴張他是的人。他越來越不像話了。他公然敢幹涉北洋派的家事。他配做北洋派嗎?他有什麽背景?他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他只是個偷馬賊。如果我不提拔他,我會有今天!我根本不知道體重,而且越來越像樣了。”金站在段面前,既不走也不坐,等段罵夠了才作揖走了。
段這次是真的生氣了。他不僅生金的氣,而且連徐淑錚都不接他的話。他留在團河,聲稱再也不會過問內閣的事。
14年3月7日,又發生了壹件事,是安福系機關報《龔燕》的壹條新聞。消息說:“三月七日,陸軍部第二部長張拜會政府日本顧問青木,表示金內閣願就山東問題與日本直接談判。”張是金的智囊。這個新聞是陷害別人的陰謀。他想把安福系直接對日談判的主張轉移到金身上,使金成為民族怨恨的對象。
安福系成員光復金、根據的消息,在安福會上提出質詢,抨擊金陰謀賣國。看來安福是多麽愛國抗日啊。其實大家都知道安福是親日系。現在為了打擊政敵,把帽子扣在別人頭上。真的是遮遮掩掩!
二月下旬,安福有了壹個讓段當副總統抵制徐世昌的計劃。這期間老段很生氣,沒人敢把這個意見匯報給段。果不其然,段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拒絕了。在段的心目中,連國家主席都不放在他的眼裏。他怎麽會對副總統感興趣?
段真的想用副總統做誘餌,做政治交易。過去有推曹錕的打算,於是在三月初,指示安福部推舉曹為副總統,以挽救因撤回直屬部隊而造成的政治危機。也就是說,如果曹錕接受成為副總統,他必須確保吳不會撤回防禦。曹錕這時已經對副總統不感興趣了,於是八省聯盟的省長也指示各省國會議員不要參加副總統推薦會。安福系國會雖然召開會議選舉副總統,但兩次都失敗了。
3月27日,張在沈陽過生日。聯盟各省的省長派代表來慶祝他的生日。同時召開秘密會議,決定了三點:
(1)支持金留任丞相,不反對段。
(2)安福是賣國,應予解散。
(3)安徽巡撫倪嗣沖,因久病不能料理後事,便放張勛為安徽巡撫(據張勛說,張勛也是張的親家)。
沈陽會議結束後,前往沈陽為張祝壽的各省省長代表和張的代表壹起來到保定。這是曹錕的據點。他們名義上是參加保定追悼大會,實際上是受曹的號召參加保定會議的。保定會議和沈陽會議相似,決定了三點:
(1)支持金留任丞相,不反對段。
(2)贊成從北方撤回直軍,但要責成吳與南軍達成默契,保證直軍撤退後南軍不會趁機推進。
(3)宣布安福為漢奸、禍水,下令解散。
從沈陽會議和保定會議的決定可以看出,馮系和直系雖然結盟,但在各自的利益上並不互相支持。張想支持親家張勛回皖,為自己建立新的力量,而曹錕關心的是撤回直屬部隊。
段在團河避難後,閉門迎客。他在北京的時候,徐世昌和金覺得什麽事都要問,而且很難辦。現在,他去了團河後什麽都沒問,徐進感到極不方便。因此,他壹次又壹次地被邀請回到付雪胡同的私宅,這樣他就可以在附近接受教育。段堅決婉拒。徐世昌請隱居在正定的北洋元老王世貞來京調解政治大潮。4月4日,王世貞到團河,王對段說:“金壹清(金)是妳的人。他們支持金內閣,但他們支持妳。妳生氣什麽!”段頗為感動。他曾經在四月七日回過北京,但是安福人把他圍住了,報告了他壹些惱人的消息,所以他在八日回到了團河。
曹彰聯合倒戈之勢已成事實。雖然不談反轉,但其實能打開當時政治僵局的就是反轉。在逆向操作中,必須有壹個實際的演員,這個角色自然就落到了吳身上。吳的第壹個舉措是從北方撤軍,他給北京發了壹系列電報,如:
“湘鄂情之戰,幾經鏖戰,將士皆戰死,傷亡當體恤。累的人也要安慰。根據旅長們的請願書,他們可能會咯血,或者患濕癥,悲慘的情形令人難以忍受。今日守備已久,太陽北望。我等不及了,但是我阻止不了……”
“看守又累又苦,什麽都難留。我請求允許撤回他們,以安慰公眾。”
吳最後要求撤電的消息流傳最廣,電雲說:
“遠離湘南,瓜期是兩會,和三年壹口氣不是壹個速度。用鏟墻煮豆,妳怎麽敢說?既然已經停戰議和,南北同屬壹家,不是外敵。為什麽要重兵防守他們?不能對外爭主權,對內設防線?”
段再也看不起這個書生出身的老師了。他仔細研究了吳石的撤退,認為:(1)吳石撤退時,南軍乘虛而入。既然他沒有有用的士兵,自然會造成嚴重的後果。(2)吳氏撤出保定將對北京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吳是個危險人物。
他開始是拖延,裝糊塗,不回答。然後我看到曹、吳電報越來越緊,弄得陸軍部在復電的時候根本無法撤防。最後他知道吳詩有自動退防的決心,就勸他用拖延兵力的計劃慢慢退。
三月初,吳派了700多人護送他的部隊的家眷回到北方,並下令士兵不得無故請假,不得向商人邀功,不得向人民索取任何東西。並電請張準備派兵接收直接防禦。其實他已經和項秘密約好了,防守壹撤,項就接管防守。
段不得不小心處理這個問題。08年3月18日,他秘密來到保定,要求曹錕阻止自動退兵。與此同時,他指示北京附近的五個守備師:瞿同峰、陳、魏、聯合通電,以營房不足為由,拒絕將直屬部隊武師移至北京。
這時,吳已派參謀官王來京,安排駐軍的地點。王等抵京後,便致電吳詢問虛實。所有的軍械庫都由邊防軍駐守,吳大怒。
吳對於退出的問題自然是小心翼翼。從衡州到保定有很長壹段路。第壹,它必須經過長嶽區,張的勢力範圍。吳並不把張放在眼前。從長嶽到湖北到河南,是王占元和趙雅的區域。王和趙都加入了八省聯盟,自然不會暗算他,壹路上都會截住他。
當時,外人都為吳擔憂,以為他孤身壹人久攻不下,從千裏之外冒險北上,實在是壹種大膽的嘗試,但他從容不迫,就像壹人獨騎千裏,過五關斬六將壹樣。
萬智集團用各種方法對付敵人。4月23日,浙江軍閥盧永祥突然提出廢除軍閥制度,願意在浙江先行實行,這是壹個大新聞。民國初年的軍閥,和唐末的藩鎮壹樣,阻礙了國家的進步,被全國人民深惡痛絕。現在有壹個總督提出廢除總督,真是民心所向。盧永祥真的如此順從民意嗎?當然不是,這只是皖系在兩派之間的壹個戰術,盧永祥出來試探壹下直系。4月30日,曹錕也將計就計,通電贊成廢除總督,並進壹步主張禁止士兵入黨。這個所謂的黨,指的就是安福系。曹錕當然不是真的願意廢掉巡撫,只是不想讓皖系淩駕於前者之上,所以也高唱贊歌。
徐世昌希望這些手握兵權的軍閥能下臺,明知其言違和,卻也以順理成章的結論收場,大做文章,通電嘉獎被廢黜督軍的“高見”,並建議廢黜督軍後,各省軍隊由中央作戰部直接管轄,各省督軍有權監管本省軍隊。
皖系和反皖系統戰鬥爭的中心問題是內閣。雖然金是段信任的大將,但段視金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反皖同盟集團都維護金內閣。皖系和安福系都決心推翻這個“通敵謀皖”的內閣,寧願政敵上臺,也不願這個“漢奸”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從2月底到5月初,這個問題壹直在鬥爭。
壹天,津浦鐵路局長許(徐世昌的哥哥)去拜訪交通總監曾。談完正事,許告辭要走,曾拉住許,要他坐壹會兒。坐了壹會兒,他突然說:“我們去團河看段公吧。”此時我在團河關了門,全北京的達官貴人都去團河等我,於是徐自然接受了曾的提議,兩人同車前往團河。
看到段與許在壹起後,段這壹天似乎心情很好,隨意地聊著天氣等話題。,接著又出了許的意外,他突然說:“許主任此行是來傳達總統的意見的,總統認為金的內閣確實出問題了。請監督並示意金壹慶自行下臺。”當許面對段的時候,很難否認這壹點。只見段壹臉兇相,神色慈祥,點頭稱是:“很好,很好。”
過了兩天,徐世昌收到段的壹封信,信上說:“妳哥哥來談妳的遺願,要壹清離開。”徐看了信後,大惑不解,立即請去找許了解情況。許苦笑著向哥哥報告了事情的經過。他說:“曾總邀請我們去團河,只說要去監督科。看到監理後,總經理這樣自言自語。我壹句話也沒說,事先也不知道。事後壹字不提。幾乎等於被強奸了壹次。”
徐世昌非常生氣,認為段太過分了,於是他給段寫了回信,直截了當地否認任何改組內閣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