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寫的200篇唐詩宋詞故事,我覺得窺壹斑而見全豹,可以驗證唐詩宋詞無限的背後是多麽發人深省和驚人!這些故事,都有它們的起源,大體上向我們展示了古代人民生活的風情。在我嘗試用通俗生動的方式對它們進行改寫和拓展後,或許可以豐富和充實古籍中的描寫,讓讀者真正了解迷人的唐宋風貌。
雅俗共賞的傳統文化讀物。
——溫氏青年學者阿元《唐詩的故事》與《宋詩的故事》。
易中天和於丹的走紅可能是當今最值得關註的文化現象。我以為溫州人阿元的新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也有類似的特點。這兩本書極受歡迎,但富含傳統文化。
現在的書市上關於唐詩宋詞的書並不多,但很多只是為了學術探究,深奧枯燥;還有的只講故事,簡單,沒有學術內涵。這是壹大遺憾。
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唐詩三百首》、《宋詩三百首》彌補了這壹缺陷。兩本書講述了唐宋時期100位著名詩人的生平事跡,每個故事都因人因事涉及多部作品。所以這本書不僅僅是通俗簡單的軼事,還有相關的考證和分析,既有文學性又有學術性,高雅通俗,可讀性很強。通過這些故事,我們不僅從另壹個層面欣賞唐詩宋詞,還帶我們走進了古典文學的深處。此外,通過這些詩歌,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唐宋時期的社會生活,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傳統社會。
或許正因為如此,著名作家李國文在讀完《唐詩三百首》後,給作者回信說:這當然是壹本需要知識和見識的書,也是壹本看得見思想和氣質的書。
阿元(原名陳忠元),永嘉人,溫氏青年學者。他從小喜愛唐詩宋詞,初中開始嘗試格律詩創作。也許這就是這本書具有上述特點的原因。
說到底,阿元寫這本書,有壹個值得講的故事。九州出版社壹早就計劃出版《唐詩的故事》和《宋詩的故事》。四年前,兩位北大資深教授應邀分頭寫了兩本書。出版者的要求不僅要詳細可靠,還要可讀性強,通俗易懂,甚至有趣。可惜兩位教授的樣章達不到出版社的要求,所以選題擱置了好幾年。說來也巧,去年,阿元因其他出版事宜去了出版社。在壹次業務之外的聊天中,編輯得知阿元喜歡詩歌,建議他試著寫壹寫這個話題。回來後,他寫了兩個樣稿,送去後馬上就通過了。
之後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致力於資料收集,兩本書各涉獵相關古籍近500部。而且,阿元(陳中原飾)曾經有過壹個奇怪的經歷,壹夜之間瀏覽了《孟茜筆談》、《玉離子》、《宋人筆記選》、《北夢索言》、《王晶唐詩選》、《唐缺史》、《鄖西遊藝》等八本書!由於手頭沒有書,他還去國家圖書館尋找善本進行校勘,並向身邊的朋友借書。比如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書局原副總編程毅中先生就被他騷擾過。
阿元去年下半年出版的新書《唐詩的故事》和《宋詩的故事》,受到了很多熱愛唐詩宋詞的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