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西遊記》西天取經故事的原型其實就是根據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在小說中,唐三藏去西天是奉唐太宗之命,因為當時東土的中國人不識大乘佛法、成天享樂,如來佛祖派遣觀音菩薩指示唐三藏前往天竺(現如今的印度),將無上真經取回東土。那麽歷史上,真正的玄奘法師去了印度是取到了那些經?
帶回的經書
玄奘法師俗名陳祎,生於隋朝仁壽二年,早年跟隨長捷法師在洛陽凈土寺,學習了佛經五年。在這期間他還學習了聲聞乘和緣覺乘,而他本人更偏好後者。他十壹歲就熟讀《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十三歲時洛陽度僧,玄奘向被派來考查的大理卿鄭善果表示自己出家的意願是?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因而被鄭善果破格入選。而後玄奘毅然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經過艱苦的旅行最後終於到達了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在貞觀十三年,他曾在那爛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他學術水平極高,貞觀十九年學成以後,他立真唯識量論旨,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等待十八天,結果無人站出來,因此他壹時聲名鵲起,威震天竺。
翻譯經文
玄奘壹生壹***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占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壹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所以其實玄奘從天竺帶回來的經書其實是抽象化的,更寶貴的是他翻譯出來的佛教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