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竹簡的脫水保護

竹簡的脫水保護

1994年春,上海博物館接受了壹批飽水竹簡的脫水保護任務,總量有壹千多支。完整的簡最長為五十幾厘米,短的有二十幾厘米。這些竹簡軟若面條,不能整支提起,竹材質地相當疲弱,若稍施外力即會折斷(尤其是竹節部位);還有些是損壞程度十分嚴重,散成竹絲狀的竹簡。

此外,有的竹簡還因受擠壓而被扭曲變形,竹簡上少見的朱砂標記很容易消失。

這批竹簡的文字字體與已出土的戰國楚簡文字壹致。其內容專家判斷全部都是先秦古籍,有哲學、文學、歷史、政論等等方面的豐富記載。書篇約有百種。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總之,竹簡材質處於極差狀態。而竹簡內容又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具有極其重要研究價值。因此,必須盡最大努力想盡壹切辦法,及時妥善、完整、長期地保存這份珍貴的遺產。

充分研究了飽水木器和竹簡的各種處理方法,決定采用真空冷凍幹燥法進行這批竹簡的處理研究。真空冷凍幹燥法原理是:水經冷凍成固體,在真空條件下,由固體轉化氣體,消除毛細管表面張力,使物體保持原有形狀。成功應用亦不乏其例。但其應用於這批嚴重朽蝕飽水竹簡的脫水幹燥處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

這批竹簡的相對含水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幾,這麽高含水率的竹簡,不是僅僅消除毛細管表面張力,就能防止細胞壁收縮,細胞腔崩塌,就能達到解決竹簡的脫水定型的目的。

影響飽水竹簡收縮變形另壹重要因素是幹燥產生的應力與纖維結構所能支撐的機械強度。這麽高含水率說明竹材中的大量成分流失,細胞壁被腐蝕則是更為重要。因此,增強纖維細胞的強度,抵禦幹燥過程中的收縮應力,必須采用填充材料,才能防止其在脫水過程中收縮、變形、開裂。真空冷凍幹燥的預處理是關鍵。填充材料的選擇十分重要。置換材料要求能與水相混溶,取代飽水竹簡中的水分;分子量低,分子體積小,粘度低;材料的溶液不僅低濃度且較高濃度的狀態時,呈中性,亦容易滲透入細胞腔,細胞壁中;填充後能有壹定的強度;色澤淺淡,使處理後能接近原物本色。

對多種填充材料進行了飽水木材的滲透實驗。從處理後的電鏡照片圖三,四中看出,壹種GX溶液較為理想。未處理前壁厚在1-3微米,處理後壁厚大部分超過5微米,孔壁增厚,內中有較多的填充物,起到了增強纖維結構的作用。

嚴重朽蝕飽水竹簡要處理成功?其填充量必須達到壹定程度,盡可能多地置換出其中的水分?才能保持其形狀的穩定。因此,制備高濃度GX溶液是極為重要的壹步。

用十支竹簡作了實驗性處理?經逐步增高溶液濃度的浸滲程序?然後在溫度為-20℃?真空度為10-3毫米汞柱的條件下幹燥。采用千分卡與立體顯微鏡配合的方法對十支殘、短簡進行脫水前後的收縮率的測定,具體結果如下表:

從測定數據看,幹燥後的竹簡,其收縮率寬度方向在0.7—1.9%。竹簡的色澤近似竹材本色,達到了原先的設想要求。

對碎裂成絲狀的竹簡,除了上述處理的浸滲程序外?還需加入適量的黏合材料,將絲狀整理成形,再真空冷凍幹燥。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批扭曲變形竹簡的校正,朱砂標記的保存。壹千多支竹簡的脫水定型任務。由此,竹簡可以在自然或人工光線下供專家們進行排比和研究。雖然脫水定型使竹簡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但為了更好的保存,還需要采取妥善的保護手段,采用了把竹簡密封保存在有機玻璃盒中,並充以氮氣。其中以內容不同的十支竹簡,在陳列櫃的燈光照射下陳列了三年(1997-1999),沒有發現變形,也沒有發現肉眼可視的變色;其余封存放在庫房的竹簡,也已8年了,至今未發現變化。此批竹簡正由研究人員整理,並陸續以上海博物館館藏戰國楚竹書出版面世,供研究人員研究。

成果信息:該成果獲1998年國家文物局文物科進步壹等獎、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主要完成人:陳元生、解玉林、羅曦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