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孟子的論證有什麽特點?

孟子的論證有什麽特點?

《孟子》中有很多“名言”可以作為座右銘,比如:得道則多助,失道則少助;窮則獨善其身,善則兼濟天下;等壹下。但寫這篇文章,重點在於孟子的論證,即論證的方法或技術。

孟子去看梁,梁說,老伯,千裏迢迢來看我。有什麽聰明的辦法讓我的國家擺脫困境嗎?

也會對我們國家有好處嗎?註:梁問的是對國家有利的戰略。

孟子回答:陛下,何談利益?國王說什麽能對國家好,大臣說什麽能對家人好,文官說什麽能對自己好。上下都在爭利益,所以文官要琢磨大臣,大臣要琢磨篡黨奪權。

註:孟子把原文中的“利”變成了利己。這是孟子論證中的壹招:偷換概念。

擴展數據:

孟子指出“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認為政府要保護人民的利益,君要以照顧人民為前提。所以,天命在人心,不在君主。如果君主沒有辦法,人民可以推翻他;但如果君主有目的,人民就應該堅守崗位。

孟子主張仁政,必須效法先王(堯、舜、禹、唐、文、吳、等)治理政治,才能在天下實行仁政。

孟子也非常重視學習環境。只有把學生放在優秀的環境中,給他們自發的教育,他們才能成功。孟子學說對後世的影響啟發了宋明理學。孟子提出了“內聖”論,指出人性本善,只要每個人都展開善,壓抑物欲,反省自己。這種內省的方法成為後世儒家的主流。程顥、程頤、陸九淵、王陽明等宋明理學家在這方面都繼承了孟子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