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經典謀略之壹。傳世的奇書《三十六計》,被稱為“謎題集、謀略傑作”,源於上世紀40年代發現的壹本孤本。這本孤本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四川民間紙印刷出版的,編者至今不明。
近日,安壹位張姓民間藏家向媒體透露了壹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他收藏了父親撰寫的《孫子兵法秘籍》終稿,而社會上流傳的《三十六計》壹書只有2797字,來源於《孫子兵法秘籍》。
《孫子兵法》初稿只是秘籍中的“第六行”。第六卷?壹萬多字的部分。有關專家認為,《孫子兵法秘籍》的出現是《三十六計》版本的重要發現,也為探尋《三十六計》原作者提供了新線索。
《孫子兵法》出現在Xi安。
張敬軒,49歲,Xi人,現在是中國陜西孫武兵法研究會會長。7月25日,記者在他位於Xi西郊的家中看到了厚厚壹疊《孫子兵法秘籍》手稿。作者是張,民國時期從事中國古代兵法研究的陜西學者。
《孫子兵法秘籍》又名《孫子兵法九行》,凝聚了張42年的心血。他的手稿有兩個版本,壹個是民國十四年?1925?第壹稿最初種植在Xi安的王耀洞,長期以來壹直受到昆蟲和老鼠的破壞。二是寫於甘肅平涼道教聖地崆峒山1967年夏天的定稿。都是抄的隸書字體,也有戰國以前的古文字。用的紙是安徽宣紙,黃褐色,書稿封面和尾部蓋著張的。
兵法秘籍最終版有1.4萬字,分九行?九卷?,其“大意”是:“前辭,良言;壹行壹行,站在壹起;出身兩行四德;三線九神集容;四四線,壹六準備;五行二十五正;六行三十六計;七七行四十九策:八八行六十四變;九十九行八十壹識;驗字從善。”
在書的序言裏?也就是辭職之前?在書中,作者說戰爭可以分為兩類:人與自然之間的戰爭和人與人之間的戰爭。這本書省略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戰爭,只談人類之間的戰爭。
從《孫子兵法秘籍》的整體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出,《六行三十六計》屬於其第六卷。
《孫子兵法秘籍》的書名全部用成語命名,內容全部用易經解釋,數學手法貫穿軍事理論,這是《孫子兵法秘籍》獨有的三大特點。書中留有許多古文字,估計是張先生從古代藝術書籍中記錄下來的。
令人驚奇的是,《孫子兵法秘籍》中的壹些內容與20世紀70年代漢墓出土的古代《孫子兵法》竹簡如出壹轍。在《孫子兵法秘籍》“六線三十六計”的分類中,也明顯借鑒了《西周兵書》的分類,將三十六計分為六條線,即:謀戰而勝是優勢計;聯合戰爭和敵我戰爭是力量對比;近戰和戰敗是劣勢。這種分類與傳世版本非常不同。張的“三十六計”體系更合理,分類更科學,內容更完整。
《孫子兵法秘籍》作者在研究眾多古代兵法典籍的基礎上,大量利用失傳的古代兵法文字和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創造性地將各個方案融為壹體,可謂自成壹家。
作者是陜西人。
據考證,《孫子兵法秘籍》作者張先生生於1899年6月5日,卒於1972年7月8日,享年73歲。他出生在山西趙城的平和書院,成長在陜西長安。他七歲入私塾,父親張瑞幹是清末光緒桂茂的秀才。他曾在清代軍部任職,家中藏有大量古代兵書。19歲時,張以第壹名的成績考入保定軍校。1920軍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東京真武堂深造。1922年赴日本自衛隊11實習壹年。
1923年1月,獲得碩士學位的張婉拒了大學留校任教的良苦用心,毅然回到了自己的“青年人的花園之家”——Xi安藥王洞,開始了自己的名利研究生涯。他在研究古代兵法的基礎上,將兵法與易經相結合,精心構思,統籌安排,於1925年秋完成了大型《孫子兵法》,但並不急於定稿印刷。
1937七七事變後,張加入國民黨,參加抗日戰爭。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那壹年,他帶著壹身傷痕重返田間,先後在Xi安二中、雷神寺街小學任教。1952年秋,因所謂“歷史問題”,被迫辭去教師職務,以賣菜為生。
1967年夏,感到時間緊迫的張受曾經出家的戰友之邀,來到甘肅平涼崆峒山,歷時三年,修改定稿了《孫子兵法秘籍》。至此,* * *完成了自己42年的夙願。由於歷史的原因,《孫子兵法》這本秘籍壹直沒有出版,而是放在家裏。
據張敬軒回憶,“文革”期間,為了防止手稿被搜查丟失,父親要求自己用兩年時間背完《孫子兵法秘籍》這本書。張臨死前提醒我,如果這份手稿將來付印,它將被稱為藝術的秘密,而沒有《九行兵法》的標題。
張敬軒說:“三十六計”
作者是我的父親。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略中重要的軍事哲學思想,對現代戰爭仍有指導意義。《南齊書》載有“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說法。清代天地會出版的《洪門實錄》壹書記載了“三十六”之名,但沒有具體內容。關於清中葉是否有《三十六計》壹書,至今尚無定論。
據調查,國內流行的《三十六計》(簡稱《通俗書》)起源於民國三十年?也就是1941年?,由成都秦瑞大廈發行,四川興華印刷廠印刷。1943年,北京的壹位老師賀大爺無意中在成都老祠堂的壹個地攤上買到了建築版的《三十六計》。這本書被註釋了小字“戰爭的秘密藝術”,沒有作者的名字,最後三頁被撕掉了。
張敬軒先生收藏的《孫子兵法秘籍》中的“六線三十六計”?“張本”的簡稱?,不過是還沒見過的版本。關於《張本》與《通俗本》的聯系,向記者透露了壹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秦瑞書屋出版的《三十六計》壹書的作者是其父張。
根據張敬軒的說法,“大眾版”所依據的原始藍圖是他父親在1937左右丟失的原版。1937年7月的前幾天,的父親張來到了陜西。今天的彬縣?地腳溝考察地形地貌。堤角溝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古戰場,在兵法中被稱為“死”。張在當地村民王的院子裏丟失了他的筆記本,筆記本上有“三十六計”的提綱。
王後來把這本筆記本賣給了來自四川江油的商人翟,他是來當地購買古畫的。翟秦瑞如獲至寶,修改了書中三十六書的內容,後來又印了千余冊。張聞訊後,趕到四川,向江油縣令報告此事。吳偉黃埔軍校畢業,很委屈。判翟“侵權”,罰款翟100元,並將尚未出售給張的《三十六計》1200份上交。張把的書帶回了陜西,而它最終如何處理不得而知。然而,張敬軒的陳述的唯壹可信和重要的證據之壹是,在他的家裏仍然有許多“三十六計”的副本。
這兩本書的作者是同壹個人嗎
有壹個人需要詳細檢查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石興邦研究員認為,張先生14萬字的大型軍事著作《戰國策》,為傳承祖國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像“六線三十六計”的重要部分,其內容比近年來流行的“三十六計”要豐富得多。
至於《》與《通俗本》的關系,即是否出自張之手,有關專家認為還有待進壹步考證。
據Xi安陸軍學院朱豹卿教授等專家初步考證,《孫子兵法秘籍》中的“六行三十六計”與《通書》《三十六計》不是殘本與原作的問題,而是出自同壹筆跡、同壹思想、同壹文風;雖然《張本》比《通俗本》寫得晚,但不太可能在《通俗本》的基礎上重寫。
許多研究古代兵法的專家壹致認為:第壹,從內容上看,“通俗版”過於簡單,“像個寫作提綱”,而“張版”內容完整,語言生動,是“通俗版”的重要補充。比如“待工”壹節,“普及本”只有“陷敵不戰;損剛益柔”11字;《張本》是“陷敵之勢,而不戰之勢。防禦風險,保護潛力,形勢在等待改變。損則上,道則上,盈虧空,相隨而行。”這個解釋讓“待工”的計算更加清晰。第二,張本的制度結構更加合理和成熟。第三,《張本》的引文涉及大量有關壹些失傳兵書的信息,對研究古代兵書起源具有參考價值,其學術成就不可低估。
多年來,張敬軒整理並註釋了他父親的《孫子兵法秘籍》。壹年前,他和五位專家整理了六條線、三十六個方案,準備先出版,但很多出版社對它們並不“感興趣”,有的還承諾支付15元的千字稿費出版。最後,張敬軒決定自費出版它們。預計今年8月出版。
值得壹提的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聞訊後主動聯系,願意以每本3000元的價格購買《六行三十六計》100冊。為了表示誠意,他們向張敬軒支付了65438萬元的保證金。(記者/冷丁、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