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郭沫若:《批評十書:夏姬治下的黃老學派批評》,第142頁,群益出版社,1946。
(3)龐樸:《對被告兒子的調查》,《文史》第壹輯。
(4)關於《孟子年譜》有元代程復信的《孟子年譜》,比較著名的有顏若渠的《孟子生卒年月考》、周光燁的《孟子四考》、的《孟子年譜》、的《孟子事實考》和錢穆的《先秦諸子年譜》(中華書局10)
(5)這壹說法最早由元代程復信的《孟子年譜》提出。關於孟子的生卒還有其他幾種說法,大致相差十年,但對我們這裏的討論影響不大,就不壹壹列舉了。
(6)參見郭沫若《殷聞青銅時代遺風考辨》、《十大批評書與明辯思潮批判》、《錢穆《先秦諸子孟子考辨》、《龐樸高姿考略》,其中以龐樸的考據最為詳盡。
(7)趙琪在《孟子註疏》中說高姿是“儒墨兼治之道”,但他認為高姿是孟子的弟子,這是錯誤的。很明顯,他沒有詳細研究那份供詞,只是想當然。
(8)錢穆:《先秦諸子年孟子在時曾遊歷秦》,第314-317頁。
(9)“壹心為孟”,“齊宣王欲短命”,孟子抵齊時,齊宣王即位不久,所以這次孟子抵齊時間上分歧較少。參見狄《孟子年譜》和錢穆《先秦諸子年譜:孟子由梁歸齊考辨》。
(10)孫指出《孟子·告子》中寫“牛山之木味美”的牛山位於齊附近,由此推斷孟子與告子之辯在齊,但“牛山之木”壹章是否為孟子與告子的對話尚不能確定,只能推測。參見他的《夏姬人物考證》,《齊魯學刊》第2期,1983。
(11)關於“生命的本質”問題,請參考牟宗三《身心》第1卷,第197頁《孔子前性字之盛行與自然字之互通與不互通》,徐的《中國人性史·先秦卷》。但是,徐先生和牟先生都認為孟子是違背“自然之謂自然”的傳統的,這似乎是錯誤的。事實上,孟子雖然批評了高姿的“性本論”,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受“性本論”的影響。筆者對此另有文章,此處不展開。
(12)郭店楚墓竹簡中,和於都提到“仁內義外”,這壹點已有學者涉及,但有待進壹步探討。
(13)狄《孟子年譜》說:“平陸為古爵國,即山東之都。今汶上郡,與鄒相近。”鄒母公見後,列為“平魯”。據說平陸是齊國邊城的名稱,“平陸”是孟子歸魯的葬禮(見孫開泰《孟子事跡考辨與中國哲學》第十輯)。但對於孟子早期的活動,是肯定的。
(14)錢穆:《王自稱四十壹年,不審不美三年》,《先秦諸子年》,第317頁。
(15)錢穆:《荊與同時與之爭》,《先秦諸子年》,第342-343頁。
(16)李瑟娥雪芹:“五十年學易經”問題考證,《易經溯源》,長春出版社,1992版,第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