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寫意內涵雖然註重畫家自我情感的表達,但畢竟不同於西方的表現主義。中國寫意所追求的審美標準,壹直受到中國古代“天人合壹”的哲學觀念的制約。反映在畫中就是借物抒情。“情與意境,畫之始,如天,物之始。意境可以依靠相似性,但相似性大到看不見,卻可以在形象之外理解。黃說:“畫有三種:壹是絕似物,是欺世竊名之畫;第二,不像物的人,常以寫意自居,還欺世盜畫之名;第三,是真畫,但絕對相似,絕不酷似實物。“中國繪畫所達到的‘似’,就是‘似’和‘似’。齊白石說:“不像欺世,太像諂媚世,美在於似與不似之間的相似。”“不壹致”成為中國寫意的基本原則和審美目的。
謝赫在《古畫目錄》中提出的“六法”,是中國繪畫理論的基石。“六法”中,第壹是“氣韻生動”,我國的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都強調“神”、“意”、“神”、“韻”。中國畫作為壹種特定的審美標準,既不是由純粹的客觀來達到的,也不是由純粹的自我來完成的,而是主客觀相統壹的高度完美。石濤說:“山川造山川,山川生於山川,山川生於山川...山川遇神,溯之。”“山川與神相遇”,意為“天人合壹”,這是中國書畫的最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