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名人簡介

古代名人簡介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鐵木真,古代蒙古族軍事家、政治家。出生於蒙古孛兒只斤族的貴族家庭。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他統壹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國。1227年病死於今甘肅六盤山下的清水縣行宮。元朝建立後,被追為元太祖。

松贊幹布:(617-650)是西藏地區歷史上著名的統治者。在位時,創文字,定法律,立官制,建成吐蕃奴隸制政權。641年與唐文成公主聯姻,與唐來往密切。在他的影響下,內地的壹些先進生產技術傳入西藏,促進了漢藏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友好關系的發展。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即清聖祖,清代較有作為的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在位時,派人編修《明史》、《康熙字典》、《全唐詩》等;進行全國性土地測量,完成了《皇輿全圖》的繪制。

嬴政:(前259-前210)即秦始皇,秦莊襄王子。戰國時秦國國君,秦王朝的創建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他鎮壓了醪噯叛亂,進行了統壹戰爭,消滅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中央集權國家。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李淵次子。626-649年在位。始封秦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得繼帝位。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制和府兵制,加強對地方官吏的考核,發展科舉制。他以“亡隋為戒”,較能任賢、納諫。當時社會經濟有所恢復,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

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濠州種膏(今安徽鳳陽東)人。明朝的創建者,1368-1398年在位。他移民墾荒,均平賦役,興修水利,推行屯田;同時抑制豪強貪吏,減輕對工匠的奴役;制訂《大明律》,廢除宰相職位,加強中央集權,使明初社會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編訂了〈詩〉、〈書〉、〈易〉、〈禮〉等文獻,刪修了〈春秋〉。

孟子:(約前372-前289)孟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壹書記述了他的思想觀點和主要政治活動。孟子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有“亞聖”之稱。

老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生卒不詳。多數研究者認為他就是李耳,俗稱老聃。

莊子:(約前369-前286)莊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人,戰國時期唯心主義哲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者。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所不同的是把客觀唯心主義改造成了主觀唯心主義。老子和莊子,合稱“老莊”。

荀子:(約前313-前238)荀況,趙國人,戰國時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壹書。

墨子:(約前468-前376)墨翟,相傳為宋國人,長期住在魯國。他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的創始人。

韓非:(約前280-前233)出身韓國貴族。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著有〈韓非子〉。

王安石:(1021-1086)世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著名的改革家。

曹操:(155-220)字孟德,即魏武帝,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曹操精於用兵,對《孫子兵法》頗有研究,並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予以闡發,著有《孫子略解》和《兵法》。他還擅長詩歌,對文學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劉邦:(前256-前195)即漢高祖,沛縣(今屬江蘇)人。漢王朝的創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曾任泗水亭長。前209年響應陳勝起義,與項羽同為反秦主力。前206年,推翻秦朝統治,被項羽封為漢王。前202年戰勝項羽,建立漢朝。

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出身“細族孤們”,曾做過幾任小官,後“仕路隔絕”,居家著述。王充著《論衡》,全書八十五篇,二十余萬言,是我國古代哲學史上的壹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孫武:春秋時齊國人,著名兵家。他總結前人和自己的作戰經驗,著有《孫子兵法》壹書。據史書載,孫武兵法原有八十二篇,可惜多數失傳,現僅存十三篇。《孫子兵法》早已越出國界,被外國軍事家、哲學家重視和研究。

孫臏:是孫武的後代,齊國阿(今山東陽谷東北)人,戰國時兵家。著有《孫臏兵法》。這本書曾長久失傳,近年從出土漢墓中發現此書,引起國內外學術界轟動。從這些新發現的材料可以看出,孫臏確實是壹位傑出的兵家,他繼承了孫武的思想,並有很多創造發展。

李贄:(1527-1602)號卓吾,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明朝後期進步思想家。著有《李氏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他提倡男女平等,反對男尊女卑。明統治者把他的言論視為“惑世誣民”的“亂道”。在他76歲時,被逮捕下獄,迫害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