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安微大學教授抄襲魯明論文古委會是怎樣處理的

安微大學教授抄襲魯明論文古委會是怎樣處理的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因話錄》,是唐代漢族文言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載了134條唐玄宗至唐宣宗年間的逸聞趣事。現如今會捧著古籍仔細研讀的人已經不多,但校勘此書的《因話錄校箋》最近卻引起了壹場爭端。因此了解《因話錄》的網友會不會增多尚且不知,但“安徽師範大學副院長抄襲”卻占據了不少新聞版面。經過了解,記者獲悉,這位涉嫌抄襲的副院長昨天還放出話來說“如果抄襲出門就被撞死”。

打開《因話錄校箋》在豆瓣讀書的頁面,可以發現譯者壹欄赫然寫著:黎澤潮[抄]。在內容簡介中還寫著:本書系抄襲魯明《因話錄研究》(復旦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和史佳楠《趙璘因話錄研究》(上海師範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等相關著作而成。其中許多內容是大段抄錄他人著作。如此描述在豆瓣恐怕也是獨壹份。對此,當事壹方魯明表示,是網友自發進行的修改:

魯明:這種東西它不是就是壹個網友能改的,得經過許多人同意這個簡介內容,許多人點支持這個簡介的內容,它才會顯示出來。這是其他關註此事的網友集體的壹個行為。

壹本僅在文學領域內部有關註度的古代小說集,為何會引起網友集體修改簡介的行為?最先壹批發現此書有“恙”的網友小夏表示:

小夏:因為是古籍整理,在正文部分它其實是對古人作品文本的加工,大家對於他是否抄襲的判斷可能不是那麽明確,但是這本著作前面的整體前言中,所有的壹些對於客觀事實的描述包括主觀的評價,所有的用詞、用語都非常的壹致。我們知道比如說描述同壹個事物由不同的人說,妳說天是藍的,但是妳用怎麽樣壹個詞語來形容他,可能不同人會用不同的語句,對吧。但是這個著作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就是壹些主觀性的語句都是完全壹致的。

除了大段雷同,《因話錄校箋》中的錯別字也成了網友吐槽的重點:

小夏:非常離譜的那些錯字錯句,這個出現的狀況只有他是根據魯明的那個繁體字論文,然後通過壹個文字的識別程序,只有在這個識別過程中,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如果妳是正常自己寫、自己行文的話,絕對不會出現那樣的低級問題。

從豆瓣網友的不滿,到新聞輿論的關註,壹向小清新文藝範兒的豆瓣,也算是不多見的高調了壹回。但面對媒體的詢問,被指抄襲的安徽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黎澤潮也同樣言辭激烈。根據《新京報》報道,黎院長不惜賭咒以證絕無抄襲,但今天記者卻獲悉,黎院長已經致電魯明進行了道歉:

魯明:他在電話裏已經道歉了,可能接下來會有壹個公開的道歉。他應該會明確的表示看到、參考、利用了我論文的部分內容,這個應該他會表達出來。

看到、參考、利用,可是並沒有承認抄襲。面對如此解釋,記者尚未聯系到據稱也涉嫌被抄襲者,但僅魯明本人態度而言,已經表示願意原諒:

魯明:因為抄襲這個定義就需要第三方有專業資質的機構來認定,在這個認定結果出來之前,我同意他先不用抄襲這個詞。他只要道歉的話,我也沒有更多的要求了,我個人方面就不再追求了,因為我個人工作也很忙。

記者前後三次致電黎澤潮副院長,求證此事,得到的卻只有婉拒。

黎澤潮:對不起,謝謝妳關心。

但引用參考和抄襲之間,還是有著質的區別,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是否剽竊還有待專業鑒定:

劉俊海:我個人覺得除了看有哪些內容是源於別人而沒有作住,另外還要看這些內容究竟在他的作品當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如果妳引用的都是別人原創性的觀念,在數量上又達到壹定的程度,我個人認為構成剽竊應當是有足夠的依據。

記者發現,《因話錄校箋》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科研項目,科研經費2萬元,起始時間為2010年,黎澤潮本人承擔“主持”任務。而網友表示,即使不算抄襲,該著作的質量也似乎並不合格:

小夏:因為他所有的文獻都是從百度百科這壹類非常沒有學術含量的(來源)來的,我們想請教壹下古委會能夠接受這樣的項目通過他們的立項審查和最後的成果檢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