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如果“道”可以用文字表達,往往就是“道”(“道”可以用文字表達,就不是壹般的“道”);如果壹個“名”可以用文字來命名,那它就是壹個不變的“名”(“名”也可以解釋,它不是壹個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形容天下大亂時的情形。而“妳”是宇宙萬物起源的名稱。所以,我們要時時從“無”中觀察和領悟道的奧秘;我們要始終從“有”無與有來觀察和理解“道”的線索,二者同源異名,堪稱玄妙深遠。它不是壹般的神秘深奧,而是神秘深刻,深遠深遠,是宇宙奧秘的總門(從“名”的奧秘到無形的奧秘,“道”是了解壹切奧秘變化的門)。
[註釋]
第壹個“道”是名詞,指宇宙的起源和本質,引申為原理、原則、真理和規律。第二個“道”是動詞。指的是解釋和表達的意思,還是說可以說。
②恒:平凡,普通。
③第壹個“名”是名詞,指“道”的形式。第二個“名”是動詞,說明意思。
4無名:指看不見。
5有名:指有形的。
6母:母,根。
⑦恒:經常。
⑧?(苗):苗彤,微妙的意思。
⑨(焦):緣與界。延伸線索的意義。
主治:稱謂。這就是“參考”。
⑾玄:深黑色,神秘深遠之意。
⑿閘門:閘門,所有神秘變化的總閘門直徑,這是用來比較宇宙萬物的唯壹原“道”的閘門直徑。
[引文]
老子第壹次提出“道”的概念,作為自己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它的含義是深刻的,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從文學的角度,從美學原理,從哲學體系的辯證法來理解...
哲學家對“道”的範疇解釋並不完全壹致,有的認為它是物質的東西,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有人認為它是精神上的東西,也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但在對“道”的解釋上,學者們也有大致相同的認識,即它是運動的、變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靜止的;而且宇宙萬物,包括自然、人類社會、人類思維,都是按照道的規律發展變化的。總之,在這壹章裏,老子說“道”產生了世間萬物,只是無法用言語來解釋,卻又非常深奧神秘,不易理解。它需要壹個從“無”到“有”的漸進過程。
[分析]
在這壹章中,老子重點闡述了他的哲學範疇——“道”。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壹個由來已久的問題,自古以來就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濃厚興趣。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更接近老子,他是第壹個註釋《道德經》的學者。關於什麽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說:“道是萬物(同)之所。壹切都有記錄。理性的文章讓事情發生。道使壹切成為可能。所以說,有理者也。”這說明韓非子是從唯物主義的角度理解老子的“道”的。在《史記》中,司馬遷將老子和韓非子納入同壹解釋(附《莊子》和《申不害》),即認為韓、莊、沈“皆出於德,惟老子深遠。”漢代王充在《論衡》中也認為老子的“道”思想是唯物主義的。但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情況發生了變化。有的學者理解老子哲學“世間萬物皆生而有之,萬物皆生而無之”的奇妙含義,肯定宇宙本體只有壹個“無”,稱之為玄學。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並逐漸興盛,玄學與佛教融合,於是對“道”的解釋轉向唯心主義。宋明理學也吸收了佛教和玄學,仍然對老子的“道”作了唯心主義的解釋。總之,對於“道”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學者們壹直有著根本不同的看法。
【解讀】道的革命性和權威性。
“道”這壹哲學概念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
這個帶有東方神秘主義色彩的名詞在《老子》壹書中頻繁出現,有時似乎表現出壹種宇宙與天堂之間的巨大動力;有時在我們面前,描繪著天地混沌的遠古蠻荒狀態;或者表現天地初分,萬物開始生長,草萌木長的學校生機勃勃,等等。
從老子對“道”的種種想法中,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他對“道”近乎虔誠的崇拜和敬畏的由來。老子對“道”的推崇,完全源於他對自然及其規律的真誠,這與那個時代把“天”、“神”視為絕對權威的思想觀念完全不同。“道”,對老子來說,只是徹底擺脫宗教統治的新依據,比“神”更權威。
老子的“道”對宇宙人生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深刻的觀察,這源於他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和強烈的神秘直覺。這種對自然及其規律的有意關註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石。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從古至今都表現出壹種近乎原始的依賴,就像嬰兒對母親的依賴。古人雲:“窮則背根。”這個所謂的“本”,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也指“自然”,人類和萬物之母。為什麽屈原的長詩《田文》提出了許多關於宇宙、歷史、神話和世界的問題?當他對政治前途和黑暗的現實感到失望時,自然會有回歸自然和求助的欲望。出於壹種對現實的不滿和焦慮,渴望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給人找到壹個合適的位置。
弗洛伊德的“快樂原則”理論論述了文明不僅給人類帶來物質上的好處,也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極其沈重的壓抑,這是文明的壹大缺點。但他說的是人類自然追求幸福的原理,也是基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今天,人們在生活需要和文化思想上湧動的“回歸自然”的潮流,也解釋了為什麽古代的學者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竭力探索宇宙的本質。由此也可以理解老子哲學推崇自然,否定知識,追求“小國寡民”的政治生活,誇大“道”的樸素本性和神秘原始動機的歷史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王權上移,政治社會關系發生巨大變化。當現實社會中的宗族制度束縛了歷史的發展,舊的“天命觀”“天道觀”也束縛了思想的發展。老子形而上的“道”是從對自然歷史的理解中尋求拒斥“天命觀”和“天道觀”的理論依據,從而具備了中國古代哲學史的革命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