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簡介
陳摶(?——公元989年),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曾受後唐明宗賜「清虛處士」、後周世宗賜「白雲先生」、宋太宗賜「希夷先生」等號。唐末至宋初的著名隱士,生平事跡見《太華希夷誌》、《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宋史˙隱逸列傳》等書。從歷史文獻來看,陳摶的出生年代不只壹說,籍貫則有以下四處:1.亳州(今安徽亳州)真源、2.西洛(今河南洛陽洛水西)、3.普州(今四川潼南)崇龕、4.夔州府(今重慶奉節),學術界至今仍未做出定論。
陳摶四五歲時,在河邊受青衣老婦哺乳,才開始學會說話,自此聰慧過人,十五歲已博覽群書。歷經考進士落榜,家庭變故,加上唐末五代時期政權更叠頻繁、社會紛亂,陳摶領悟功名利祿如虛幻浮雲,決定四處雲遊,尋仙訪道。曾到四川邛州天慶觀,跟隨何昌壹學習「鎖鼻術」;隱居武當山九室巖二十余年,恬默自處,修習服氣、辟谷等方法;後移居華山雲臺觀、少華山石室。陳摶的學識和詩文書畫造詣極高,為當時朝野所***賞,今日猶存幾件書法石刻,如河南洛陽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四川峨嵋山的「福」 、「壽」字碑。陳摶除了曾結識錢若水、張詠等人以外,鮮少與壹般士大夫交涉,其來往對象多為隱士和佛道二教的人物,如李琪、鐘離權、呂洞賓、麻衣道者、譚峭等人;後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等歷代皇帝都曾詔令陳摶入宮、贈與官職,皆不仕,僅答以酬和詩詞。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陳摶在蓮花峰張超谷的石室中仙逝。
陳摶喜愛研讀《周易》,曾為麻衣道者的《正易心法》做註解,他對六十四卦的解說,充分展現其象數易學思想。陳摶的易學作品及傳承可整理歸納如下:1.《易龍圖》、《河圖》、《洛書》:陳摶 →種放→李溉→許堅→範諤昌→劉牧, 2.《先天圖》:麻衣道者→ 陳摶 →種放→穆修→李之才→邵雍,3.《無極圖》:陳摶 →穆修→周敦頤→程顥、程頤。不難看出,北宋理學家或多或少受到陳摶易學影響,進而建構自己的學說,如劉牧的《易數鉤隱圖》發揮象數之學;邵雍的《皇極經世書》闡發先天象數之學;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便是將《無極圖》儒學化的成果。
陳摶的內丹修煉著作有《指玄篇》八十壹章、《胎息訣》、《觀空篇》、《陰真君還丹歌註》(疑為托名之作)等,其《無極圖》將內丹修煉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得竅→煉己→和合→得藥→脫胎。整體而言,陳摶繼承了《周易參同契》和鐘呂內丹學說,加上易學和老莊思想,又吸收佛禪旨趣,將原本的概念賦予新的意義,進而闡述自己的修行理論,並影響到北宋時期的內丹名家,如張無夢、陳景元、張伯端等人。陳摶亦以睡功著稱,主張安臥守靜可凝神聚氣、休養生息,經常壹眠數十日不起。他曾對弟子講述「世俗之睡」與「至人之睡」的差異,壹旦懂得訣竅,即便睡中也在修煉。這類偏向於靜態煉養的睡功或坐功,在後世可能相當流行,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收錄〈陳希夷左右睡功圖〉兩幅,另有《華山十二睡法總訣》、《華山十二睡法圖》流傳於世;今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陳希夷二十四氣坐功導行治病圖》、《陳希夷坐功圖》也被認為是陳摶所傳。《宋史》記載陳摶的作品還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詩六百余首。其著述大多散佚,中國學者李遠國長年收集佚文,含《指玄篇》、《觀空篇》、《胎息訣》、易說類、詩文類等,計四、五萬字。
中國傳統的戲劇、藝術、民俗作品,時常以陳摶作為題材。如學習古琴的入門曲《仙翁操》,曲名、歌詞中的「仙翁」即指陳摶;元雜劇名家馬致遠(公元1250年——公元1321年)的《西華山陳摶高臥》,講述宋太祖受陳摶指點而當上皇帝,欲以功名富貴報答,但陳摶只想清靜隱修的故事。在中國安徽、山東、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陜西等地,民間流傳許多關於陳摶的傳說故事,近人匯集整理成《陳摶傳說故事》壹書。幾部術數類的典籍,如《紫微鬥數全書》、《神相全編》、《人倫風鑒》(又稱《龜鑒》)等,被認為是陳摶所傳、或托名陳摶所作,可能和文獻記載陳摶擁有預知、言人吉兇的本領有關。福建、臺灣的道教禪和派則將陳摶奉為科儀壇場的監壇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