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為什麽宜賓以下才叫做長江

為什麽宜賓以下才叫做長江

長江古名江,又稱大江,六朝以後,通稱“長江”。近代不少國家把整條長江稱為揚子江。長江各段名稱和別名總計不下30種。壹般常用的分段名稱有:

從江源至當曲口(藏語“曲”即“河”),長358公裏,稱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裏,稱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長2308公裏,稱金沙江;

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裏(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裏,為2800余公裏),通稱長江。

其中,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省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裏。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嶽陽市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

人類從古至今,探尋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人們為什麽如此熱衷於尋找河流的源頭呢?找到江河的源頭又有什麽意義呢?早在戰國時期《尚書·禹貢》中就有關於長江源頭的說法,《尚書·禹貢》全文只有1100多字,篇幅雖小但卻是先秦時期最富科學性的地理著作。其中導山和導水章節記述了全國山川分布大勢,這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壹部全國區域誌。歷代研究地理的學者大都推《禹貢》為先祖。

專家:這個書裏面就記載長江就是“到江於岷江”。到長江發源地是今天四川省的岷江,那麽當然這個說法是反映了差不多近4000年以前中國當時的壹些看法,後來人們已經發現有些不妥當,但是呢,它被尊為經典,神聖的經典!那麽就沒有學者敢輕言易改。

這是有記載的江源開端,這個開端是否正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關於江河流水的思考已經指向源頭了。盡管源頭何處還是茫然不得而知。在西漢的歷史記載裏有人對岷山導江這個說法有了新的解釋,他認為書裏記載的岷山不是嘉陵江所在的岷山,而是今天四川西部的松藩北部的岷山,這裏正是岷江的發源地。岷江就是這樣被當做長江正源了,於是岷山導江這個錯誤便改頭換面繼續延續。相反,長江真正的幹流金沙江卻被人認為是支流。

專家:東漢班固的漢書地理誌它記錄說:“繩水出僥外、至棘道入江”,那麽這個話是說金沙江從宜賓進入了長江,這個記載沒錯,但是它錯誤的把金沙江僅僅是當作長江的壹條小的支流,這個是記載錯誤的。相延著漢書地理誌,班固漢書地理誌的這個記載,後來到了北魏時期,有壹個偉大的地理學家叫作酈道元,他寫了壹部水經註也錯誤地相延著漢書地理誌的記載,說“繩水出僥外,至棘道入江”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為什麽呢?自古以來判定壹條江河的源頭或者正源的標準都是以這條河的水流量河的長度來定,長的、水流量大的,就是這條江河的源頭。

金沙江的水流量明顯要比岷江大而且河長也要比岷江長,為什麽我們的祖先在論及江源時舍金沙江之遠而求岷江之近呢?有過這樣兩種解釋:壹是班固或者酈道元根本沒有對這兩條江進行過實地考察,而只是從民間傳說以及古籍記載得出相關結論,這個推論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金沙江和岷江兩岸都是崇山峻嶺,即使在擁有現代交通工具的今天,要走完這兩條江也要付出巨大的艱辛。而在古代沒有道路也沒有交通工具,要進行實地考察更是難上加難。第二種解釋認為大禹在中國具有近乎神聖的影響力,在人們的心目中,大禹的故事以及大禹的論斷也都是不可推翻的真理,而班固和酈道元當然不可能擺脫此種局限。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長江從宜賓開始叫做金沙江,壹直到雲南麗江,到了青海玉樹就到了長江的上遊,這就是通天河流域。但是,通天河和金沙江有什麽關系呢?它和長江又有何聯系?

壹件意外事件改變了人們對金沙江的認識。唐初的時候,唐王朝和吐蕃戰事不斷,為了講和,唐王朝昭告天下考試招駙馬,吐蕃使臣祿東贊機智奪魁,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迎娶回文成公主,歷經千山萬水文成公主來到吐蕃,她協助松贊幹布治理吐蕃,向吐蕃百姓傳授文化知識、生產經驗,為百姓針灸治病、阻止瘟疫的蔓延,文成公主被吐蕃百姓稱為救苦救難的白度母。當時,漢藏往來多途徑青海玉樹通天河壹帶,說明當時人們對金沙江以上的通天河段已有相當了解,但是,當時的人們卻似乎沒有想到通天河流到下遊就是金沙江,即古繩水也。

專家:最早的這個時候,朱元璋這個時代有壹位高僧,他到西藏去取經,回來的時候路過青海,他親自看到金沙江是長江上源的這個事實。所以他寫了壹篇望河源的文章,從現在我們所找到的文章當中,這篇文章可能是最早論述金沙江是長江上源的文章了。

這位去西域取經的高僧宗泐為我們給出了答案,由此可以說明,當時人們對江源的了解比唐代前進了壹大步。那麽對於黃河之源,我們的先人又有怎樣的認識呢?關於黃河的源頭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最早的記載是在山海經中,書中記載:“昆侖之丘,河水出焉”,意思是說,黃河的水來自於壹個叫昆侖的地方。自此便有了河出昆侖之說。

山海經記載了中國古河道的諸多信息,但是沒有人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寫作年代也始終沒有定論,成了壹個不解之謎。著名詩人李白壹句:“黃河西來絕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令河出昆侖的說法更加廣為流傳了。但是性情豪放的李白又給後人開了壹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以壹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再次解釋黃河。這又是怎麽回事?有人解釋說,其實這並不矛盾,“黃河西來絕昆侖”說的是黃河源頭的來源,而“黃河之水天上來”說的是黃河水體本身的來源,“來自天上”並沒有錯,所以兩者並不矛盾。還有壹些人認為,“黃河之水天上來”也許只是李白的浪漫聯想而已。因為在古代乃至今天,人們經常會把天地引用到詩詞作品裏,那麽黃河之水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

專家:到了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大家知道,在現在青海跟新疆那地方,崛起的壹個吐谷渾這樣壹個王國,那麽當時中原地區人跟他就有所交往,所以從那裏可能得到了壹個消息,說這個河呢,不是從那裏流過來的,不是從昆侖山流過來的,而是從哪裏來的呢?而是從星宿海那裏流過來的。

唐貞觀九年,也就是公元635年,吐谷渾乘中原戰亂,不時騷擾內地,唐太宗派大將軍李靖、候君集率兵出擊,曾到星宿川達柏海山,望積石山觀覽河源,這裏的柏海是指今紮陵湖,星宿川指此湖西面的星宿海。史書雖說他們觀河源其實還是沒有真正看到河源的正源,不過這是中原地區到達河源地區的最早記錄,這比過去的認識大大前進了壹步。

專家:元代大家知道了,元代是第壹次把現在藏族地區納入到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由於這樣壹個情況,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元朝的奠基者,他就決定要在黃河的源頭去修壹個城市,所以他就當時派了壹個人叫都實,領著壹些人到那兒去考察到底黃河的源頭在哪兒,有壹個跟他壹塊去的就是他的弟弟,都實的弟弟叫克克簇,這個克克簇他是壹個翰林學士,就寫了壹個書,叫河源誌,根據河源誌的記載看來,他當時實際上這個都實還是走到了星宿海,並沒有再往前走,所以他也沒有真正地考察黃河的源頭。

河源間的星宿海是黃河流經兩山夾峙間的開闊川地,沒有波浪、沒有濤聲,是人跡罕至的草灘上的水泡子,嫻靜如處子,大小不壹,星羅棋布,壹到晚上月光泄地,星光閃爍之下,這草灘上的水泡子也恍著群星,星宿海由此得名。星宿海離河源不遠了,但是星宿海卻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河源,縱觀整個人類的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出,人類幾乎所有的文明起源都離不開河流,從長江、黃河、瀾滄江到尼羅河、底格裏斯河、幼發拉底河,每壹條大河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在中國人心目中,長江、黃河、瀾滄江就是盤踞中華大地的三條巨龍,江河裏流淌的是中華文化的血脈,三大江河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

在這張地圖上,除了長江、黃河,我們還能清晰地看到瀾滄江的脈絡,瀾滄江由青海進入西藏,再流經雲南,出中國國境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然後註入南海。這是壹條國際河流,在國外瀾滄江也被稱為湄公河,意為眾水之母、眾水之河。作為流經五國的文化走廊、天然水道,哺育著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兩岸生靈及萬類萬物,締造了東南亞地區悠久的文明。在中國境內,瀾滄江的知名度遠不如長江、黃河,可是因為瀾滄江承載、引領著歷史最悠久、地勢最高峻的茶馬古道,而蜚聲世界。

專家:從這個名詞來看,那麽因為中國大量的種植茶葉和茶葉出口是在唐以後,所以這條路看來可能是從唐開始開辟的,它在和西藏交易方面、中國和東南亞都是壹條重要的文化交道,文化的通道,現在這條道應該說還有用。

從古至今,無數遊客進出瀾滄江,他們的足跡遍及整個瀾滄江流域,但是卻很少有遊客留下歷史記錄,只有兩個奇人在瀾滄江畔留下了遊歷的蹤跡。第壹位留下記錄的是來自歐洲的異鄉人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是世界歷史上第壹個將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人,他在他的遊記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記載了我國40多處的城市、地方。對當時中國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作了詳細描述,因此,馬可波羅被譽為中世紀的偉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系史上的友好使者。馬可·波羅出生在威尼斯壹個商人家庭,1275年, 21歲的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經過三年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中國元朝的首都大都,見到了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興,在宮內設宴歡迎並留下他們在朝中居住下來。

專家:馬可·波羅很聰明,他的語言能力特別強,他很快學會了蒙古語,他對元朝他也是很忠誠,所以當時忽必烈就任命他當了壹個朝廷的官。他在元朝當官當了17年,到過幾次瀾滄江這塊兒地方,但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所以他沒有能夠沿著瀾滄江這個源頭瀾滄江往上去找源頭。

300多年後,第二位踏訪瀾滄江的人出現了,他就是中國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中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散文家、中國以旅行為畢生事業的第壹人,出生在江蘇壹個沒落士紳家庭,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徐霞客從20歲開始他的遊歷生涯,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而走得最遠、費時最長,遊記文章寫得最多最精彩的是瀾滄江、沙江及周邊地區,但是,他對瀾滄江本身卻幾乎沒有描述,這不禁令後人大惑不解,作為壹代旅行家的徐霞客,難道竟然對瀾滄江沒有探尋的興趣?他如此癡迷於雲南,跋山涉水、艱辛無比到底所為何來?

專家:主要原因是兩個,壹個他整個旅行30多年,他是壹個人只身旅行,自己帶幹糧,自己走路,靠著兩個腳走路,瀾滄江的源頭是經過了高山峻嶺、急水急彎,他很難有這個條件往上繼續;二徐霞客是壹個學者,他的學風是非常嚴謹的,他追求的是實學,他沒把握的話基本不講。

今天我們的攝制組探求瀾滄江的源頭依舊困難重重,這裏自然環境惡劣,在溯源的路上,每前進壹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陷車、挖車、推車在攝制組看來幾乎每天必須要做的功課。有時壹天也就前進幾百米,到源頭僅僅60公裏路程竟然要走8天,三輛越野車的避震都要更換,輪胎換了4條,發動機、風扇、皮帶2條,過了草灘路就是泥潭路,過了泥潭路又進河灘路,今天的我們有車,有充足的給養,有輔助的先進設備,尋找源頭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古人呢?

徐霞客是壹個對探求江河源頭有極大興趣的人,他專門寫了壹本書,叫作《江源考》,憑借自己實地考察得出的證據,在書中對長江和黃河的源頭進行了大膽的分析和更正,從而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長江源、黃河源的認識,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徐霞客在雲南瀾滄江金沙江壹帶的遊歷考察是為了實踐他壹生中壹個最大的夢想,糾正岷山導江說,從而確認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源,徐霞客可以說是第壹個人,親自壹步壹步地走路探這個江源,探了江源之後他勇敢地寫出了《江源考》這篇文章。

專家:這篇文章原來有兩萬好幾千字,那麽現在只剩下留傳下來只有兩千來字,那麽非常地可惜,大部分關於他探江源的壹些作為壹個論文的記載沒有保存下來,但是僅僅從他保存下來的這兩千多字的江源考裏邊,他明確地說明了這個金沙江是長江的正源,岷江只不過是長江的支流。

在當時,人們對金沙江通天河上源仍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徐霞客能作出這樣的推論,不能不說是壹個認識上的飛躍,這為以後長江江源頭的探尋指明了方向。徐霞客的貢獻還不僅如此,接著,徐霞客根據中國山脈大勢與江河源流的關系,斷定黃河發源於昆侖之北,長江發源於昆侖之南,但是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他只到了雲南麗江,再未能溯江西上探明究竟,而對於瀾滄江,徐霞客則采取了巧妙的回避態度,也許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黃河、長江、瀾滄江發源於同壹個地方,三江源區域。也許,他因此而錯過了壹個重大發現的機會。

到了清代的中晚期,西風東漸,邊患不斷,促使中國地理學有了長足之進,由於漢、藏、蒙等民族在青藏高原往來頻繁,人們對江河源的描述也越來越詳細,1704年,為了編制全國地圖,康熙皇帝派人探測青藏地區,不過因交通險阻、氣侯惡劣,他們都無法進入江源深處實地探查,只能作出“江源如帚,分散甚闊”的描述,把長江源頭地區的布曲、尕爾曲、當曲或楚瑪爾河等支流都當做長江源頭。這壹次,雖然沒有真正確定長江的源頭,但是至少人們對源頭區域已經有了較直觀的了解,這次探測還包括了對黃河源頭的訪查。當時的清朝皇帝為了根治這條多災多難的大河,迫切需要對源頭的了解,他們越過紮陵湖、鱷陵湖後,到達星宿海,留下了星宿海之源“小泉萬億歷歷如星,眾山環之”的文字記載,以及壹幅星宿海地形圖,再次肯定了元朝的結論,將星宿海作為黃河的源頭。這會是黃河關於源頭最終的認定嗎?從1707年開始,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法國傳教士白晉、雷孝思、杜德美率領中國測量人員用三角測量法在全中國實行大規模測量,達11年之久,於1718年繪制成皇輿全圖,這是中國運用近代測量法經過實地測量後繪成的第壹本中國地圖集。在這本地圖集還分別為黃河、長江繪制了河源圖、江源圖。

專家:乾隆47年,1782年,這壹年黃河在河南的青龍崗決堤,乾隆皇帝就派了阿彌達——也是壹個侍衛,派他到青海的西寧去祭告河神,並且來探尋黃河的真正源頭,結果這個阿彌達就到了星宿海,他們還是延續了原來的河出昆侖的說法。所以清代的河源探索,應該說他又是突破了壹步。

鉤沈歷史,在源頭的認定上壹個有趣的現象,長江因為經有明文,岷山導江說,被錯誤地引用了2000年,而早在1300年前,即公元7世紀上半葉,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黃河正源的說法,卻壹直被懷疑否定。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實,公元1704年清朝的拉錫都曾到過河源,望星宿海而止步,仍不知河源何處,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的河源考察隊,把約古宗列曲作為黃河正源,此說存在了20多年,但爭議不斷。1978年夏天的又壹次考察中,發現有三條河流匯入星宿海他們是紮曲、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長,流域面積700平方公裏,長約30公裏。關於黃河源頭的結論又回到了公元7世紀上半葉的說法,卡日曲才是黃河正源,卡日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簏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腳下有平靜的小湖泊,有泉眼,那時泉眼中湧出的清洌洌的泉水是黃河的源頭之水。20世紀70年代 中國有了根據衛星資料繪制成的三江源區百萬分之壹的地圖,至此,第壹幅精確反映三江源區山脈水系的地圖誕生,它為以後的實地考察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1976年和1978年的夏天,國家兩次組織江源考察隊,深入江源實地勘察後發現,長江上源伸入唐古拉山與昆侖山之間,有大大小小幾十條河流,較大的為楚瑪爾河、沱沱河、當曲,這三條河的比較是:楚瑪爾河水量不大,當曲的流域面積與水量最大,而沱沱河水量比當曲小,長度卻比當曲遠18公裏,根據河源唯遠的原則,沱沱河為長江正源。再沿沱沱河上溯至最上源,沱沱河又分兩支,東支發源於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山西南側,海拔6621米,西支源出尕恰迪如崗雪山,海拔6513米,東支較西支略長,長江的正源頭應為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雪山。格拉丹東雪山上端是巨大的姜古迪如冰川,那冰川融水形成的點點滴滴便是長江的初始流出。

1978年1月13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這壹江源考察的最新消息,同時還宣布長江全長不是過去說的5800公裏,而是6300公裏,為世界第三長河。

我們的攝制組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格拉丹東冰川的腳下,在藏族同胞的帶領下,我們幾乎是在向冰塔林挪動,天空開始下雪了,雪夾在寒風中,不停地打在我們的身上,5公裏多的路程,如果是在北京,我們最多也就是壹個小時就走完了,可是在前往格拉丹東冰川的這5公裏路程,我們走了5個多小時,在下午的2點30分,我們終於站在了第壹座冰塔山的腳下,海拔高度是6400米。老天好像被我們的精神感動了,太陽從雲層的後面飛速地顯露出萬道光芒。陽光下,格拉丹東雪山顯得格外耀眼,正是這冰塔山上熔化了的冰川水壹滴壹滴匯集成滾滾的長江,並孕育了幾千年中華文明。

瀾滄江源頭的探尋,比長江、黃河要晚得多,1866年,有六個法國人從越南濕熱的森林出發,沒有任何瀾滄江的地圖資料,到了中國西南部的寒冷山區,長途跋涉,兩年之久,這是壹次危險的旅程,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他們難以準確測定瀾滄江的長度,也無法提供充分的證據以證明源頭之所在。1994年,美國探險家米歇爾·佩塞爾與他的兩個同伴從玉樹州出發,沿瀾滄江尋找源頭,他們走了好幾天到了壹個當地叫隆布拉的地方,認為那就是瀾滄江的源頭。米歇爾· 佩塞爾時年58歲,他付出了常人難以體會的艱辛,可他對瀾滄江源頭的認定卻被證明是壹個錯誤。充滿誘惑的瀾滄江的源頭到底隱藏在哪裏?1999年6月,中國科學探險學會18位專家組成的科學考察隊踏上了尋找江源的旅程,只見瀾滄江源區河網縱橫水流雜處、湖沼密布,通過對紮那曲、紮阿曲的實測對比,認為紮阿曲應是瀾滄江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