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學、民族還是地域?-清末民初廣東文化的定義,載於劉和David Faure (1996),《統壹與多元:中國的本土文化與認同》(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第51-66頁。
3、《白話在民族運動中的地位:清末民初的粵語文學》,艾倫·j·k·桑德斯(編。)東亞的民族與民族主義,英國韓國研究協會,1996。
4.範貴學粵語,東方文化,4號,1997。
5.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概念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8,夏季卷,第23期..
6.庚子賠款中的中國教育與香港大學:20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與中英關系的壹個側面,《中山大學學報》,第6期,1998。
7.陳寅恪與“牛津”關系密切的真相——牛津大學聘請陳寅恪檔案,《明報月刊》第4期,1999。(與第二作者劉芷微合著)
8.“中國:共產主義和商業之間的學術”,Academie: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公報,7-8月1999,第85卷,第4號。(與第二作者劉芷微合著)
9.陳寅恪與牛津大學,《歷史研究》,2000年第3期。
10,數字時代的歷史教育,中國高等教育,第13/14期,2000。(與第壹作者劉芷微合著)
11,海外學者的華南研究,光明日報歷史周刊第45期,65438+2000年2月22日。(與第二作者蔡誌祥合著)
12,《空座等待》背後:牛津大學陳寅恪聘任續編,胡壽主編:《陳寅恪與20世紀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與第壹作者劉芷微合著)
13,“區域研究定位的探索:評楊念群儒學區域化的現代形式”,《歷史研究》,第1期,20065438。
14,《華南研究:歷史與人類學的實踐》,《華南研究數據中心通訊》(ISSN: 1608-5515)第22期,2001 1。(第壹作者)
15,《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粵文化”概念的形成》,楊念群主編:《空間、記憶與社會轉型論文集——新社會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387-417頁。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1期,第67-69頁。
16,《數字時代的史實建構:以電子族譜編纂為例》,《歷史月刊》第5期,2001。(刊號0583-0214)
17,“臺灣苗栗縣泰雅族人的命名與認同”,載於戴維·福爾(編。)尋找獵人和他們的部落,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研究,臺北:崇業臺灣原住民博物館,2001,第79-115頁。(國際標準書號957-30287-0-0)
18,《理論與實踐:激進時空失序與集體失憶》,廖、、蔡誌祥主編:香港歷史、文化與社會(壹)教與學,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2001,pp. 217-224。(國際標準書號962-86403-1-3)
19,《香港中上灣之旅:早期殖民地的發展》,廖、、蔡誌祥主編:香港歷史、文化與社會(第三部分)田野與文獻,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2001,pp. 21-42。
20.《從民俗到民族:本土文化與民族認同》,清華社會學評論,第1期,第104-126期。(國際標準書號7-5057-1755-3
21,《IT時代的歷史教育》,胡·:《走出“半人時代”——港臺學者談通識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05-412頁。(ISBN 7-04-011501-8)(第二作者)
22.“‘黃童’的故事——撿拾域外普通人的歷史”,《斯利姆》,2003年第2期,第106-116頁。(ISSN 1007-1873)(報刊資料K3,2003年中國近代史,全國人大報刊信息中心復印,全文轉載,ISSN 101-2621)。
23.《愛國愛鄉:晚清廣東地方教科書的民族話語》,《歷史研究》2003年第4期,第68-84頁。(ISSN 0459-1909)(2003年報紙資料K3《中國近代史》全文轉載,ISSN 1001-2621)。
24.《畫中有畫》,劉、編著:18-19世紀羊城風光——廣州外銷畫,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4-49頁。
“中國出口畫中的船”,在明威爾遜,劉芷微(編輯。),來自廣州的紀念品——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出口繪畫,上海經典出版社,2003年,第50-59頁。(國際標準書號7-5325-3548-7)
25.《地方史、地方與地方性知識——走出梁啟超的新史學思想》,、黃、、主編:《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前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78-688頁。(國際標準書號7-300-04789-0)
26.《淩雪道統的分歧——從孫樸論阮元談起》,廣東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廣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編:《靈橋春秋——廣府文化與阮元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31-244頁。(國際標準書號7-306-02205-9)
27.《18和19世紀廣州外國人家庭的中國仆人》,《石林》2004年第4期,第1-11頁(ISSN 1007-1873。1,香港歷史研究文選,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1999。(與第壹主編趙宇樂合編)
2.教科書香港史1842-1997,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1999。(課程編制)
3.香港歷史光盤1842-1997,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4.《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情懷:伊凡·威廉姆斯捐贈十九世紀曹彤紙水彩出口廣州》,中華書局,2001(初編,中英文翻譯)。
5、香港歷史1842-1997(修訂版),香港公開大學,2002年(第二次編譯)。
6.《把世界帶進中國——從澳門看中國近代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3月。(與何文平、胡雪蓮、黃建民、趙立斌合著)1,小:華南二十年研究之旅,清華社會學評論,2001,第1期,第1期,第181-65438+期。
2.柯文:中國歷史研究視角的轉變,《21世紀》,2003年8月,第34-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