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後,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揭竿而起,吞並桂林郡和項峻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史稱“南越王”。漢高祖十壹年夏(公元前196年),劉邦派大夫呂嘉到南越勸說趙佗回漢。在陸賈的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予的南越王印,向漢朝投降,成為漢朝的附庸國。
呂後七年(181年前)秋天,呂後來到朝鮮,頒布了在與南越接壤的地區禁止向南越出售鐵等物品的禁令。於是趙佗自稱“南越皇帝”,派兵攻打長沙,占領長沙邊境幾個縣後撤退。
南越王趙佗卒於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享年100歲左右,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他的子孫四代繼續擔任南越王,直到111年前,南越國被漢朝滅亡。從始皇二十八年(219),趙佗擔任秦始皇進攻南越的五十萬大軍副統帥,直到建元四年(137)去世,統治嶺南81年。
延伸資料趙佗始祖陵園:文帝派人在石家莊市新華區趙陵鋪村鎮修建,2006年重修為趙佗公園。位於石家莊市趙陵鋪村鎮的趙佗祖墳共有72座,十分壯觀。《捕鹿八景》中“煙樹縛趙陵”生動地反映了過去趙佗祖墳的景色。
由於歷史久遠,趙佗祖墳損毀嚴重,現僅存壹座主墓。墓室南北向,長50米,寬7米。墓頂呈馬鞍狀凸起,有清代墓碑,上書“西漢南越王趙佗祖墳”。1956被列為石家莊市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於7月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度百科-趙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