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扁鵲(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創立了中醫脈診法,開創了中醫的先河。相傳,著名的中醫經典《難經》是扁鵲寫的。
3.李時珍(1518—1593)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歷經27年寒暑,李時珍於明朝萬歷十八年(1.590)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作較多,如《奇經八脈考》、《令狐脈學》等。被後人尊為“藥聖”。
4.張仲景(約150-219),東漢末年的名醫,人稱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撰寫了傳世巨著《傷寒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
擴展數據:
華佗最早采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鼻祖”。
他不僅精通方劑學,而且在針灸方面也令人欽佩。華佗到處看了很多醫生,收集了壹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加工,他終於試制成功了這種麻醉劑。他還把麻醉劑和熱葡萄酒混合在壹起,讓病人服用後失去知覺。然後剖開腹腔,切除潰瘍,洗凈腐壞,用桑葚線縫合,塗上藥膏,壹個月就好了。
所以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散。
他使用的“馬飛散”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麻醉劑。華佗用“馬飛散”進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河。這次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