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藏族人已經越來越強烈感覺到民風民俗的漸變。從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起居說起,我們會自然而然地發現,這些不變當中的萬變,竟是如此的迅速和普遍。
陶質器具的使用有5000年歷史
人類使用陶質器具的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距今壹萬年左右。目前發現的西藏區內人們使用陶質器具的年代,約當距今5000年左右。陶器的發明,是人類又壹次征服自然的標誌。這是土與火的藝術,是人類學會用火後第壹次使壹種物質改變成另壹種物質的實踐。壹般認為,陶器是隨著史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它與磨制石器、弓箭等工具的同時或先後出現,成為考古學文化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經過上千年陶器制作的發展,中原地區到公元前10-11世紀的商代後期,開始出現原始瓷,從而使陶器產品的制作漸漸變得衰落起來。目前西藏境內還未從地下發掘出瓷器完形器,殘片以及瓷窯。據《漢藏史集》記載,松贊幹布曾孫都松芒布傑時期,瓷器制作技術從漢地傳入吐蕃,贊普命漢地派來的工匠在索那唐波燒制了上、中、下三等32只大小不同的瓷碗。當然,目前我們還不能說這就是西藏瓷器的起源,但是對山南地區紮囊縣普布瓷器作坊的考古發現,則說明我們對西藏瓷器生產的研究已開始取得突破性進展。紮囊縣普布瓷器作坊應興盛於明代晚期和清代早中期,清代晚期開始衰落以至於廢棄。其產品的高腳杯或矮腳杯均無記載,但有時卻帶有壹個家庭的標誌。這裏生產的瓷器流傳於整個西藏,甚至壹直到尼泊爾。而今,陶瓷器的使用正在悄悄消隱,悄悄發生著變化---
塑料酒罐、酒壺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質酒罐
傳統藏族盛酒器中最為常見的莫過於陶質酒罐,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越來越難見到這種盛酒器了。不論是拉薩市、山南或日喀則市,賣傳統飲料青稞酒的人不少,可他們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人背上陶罐來盛酒銷售。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作的酒罐、酒壺以及玻璃制作的啤酒瓶。如果說玻璃啤酒瓶與我們傳統的飲料青稞酒沒多大關聯,那麽盛青稞酒的陶罐被塑料酒罐代替應當說是壹種與我們傳統有關而正在發生變化的民俗現象。
熱水瓶代替陶茶壺
陶制茶壺與茶爐配套器具,是傳統藏族家庭中最常用的茶具了。現代,壹般藏族家庭中偶爾能見到這種茶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居民家庭中幾乎很少見到。取而代之的便是玻璃瓶膽的熱水瓶,這種熱水瓶的好處顯而易見,它的保暖功能是任何陶制茶壺所不能相比的,因此熱水瓶的普及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得多。
電動攪拌器代替木質酥油桶
我們最熟悉的木質器具,也許應首推木質茶碗。從實際生活當中,我們會觀察到,很多的木質器具的使用頻率,已日漸下降,這種使用頻率下降的最典型的器具 代表,應為酥油茶桶。
酥油茶是藏族非常喜歡的家庭飲料之壹,頗受藏漢人民的喜愛,就酥油茶的營養價值及其對生存環境的適應程度,大家都有親身體會。但是,我們通過觀察發現,如今,除了在很偏遠的農牧區仍使用傳統的竹木酥油桶來制作酥油茶外,城市居民中已是鮮見這種方法了。而且,有的地方即便還用酥油桶打茶,酥油桶本身漸變為材料輕便的小型塑料制品了。在拉薩市的家庭裏,電動攪拌器已代替了酥油茶桶。
塑料、金屬酒壺代替木質酒壺
對於很多當代藏族青年來講,木質酒壺是較難見到了。木質酒壺外形與木質酥油桶差不多,只是其體積小,適合於盛酒之用,它的口部有壹塊能封住五分之壹左右的木板,有的還帶有流嘴,其用意與打制酥油茶不同,是為便於盛酒、打酒。如今,這種木質酒壺真得成了“古董”,在街攤上被那些“古董商”進行著販賣,許多藏族家庭中,可以說幾乎見不到這種器具的使用,更多的恐怕是塑料酒壺與鋁制壺了。
傳統金屬器具的中,金器、銀器的使用,被視為尊貴與富有。壹般金屬器的使用常見於酒器、餐具和裝飾品。這種到現在依然存在,但部分金屬器具的使用卻正在發生變化。
近幾年來,後藏日喀則居民在逢年過節按傳統禮俗必須在飯後喝青稞酒,所用盛酒器大部分為壹種稱為“齊木”的塑料酒壺,而見不到過去所使用的銅壺了。十多年前,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飯後必須喝青稞酒時,還能較經常地見到這種銅酒壺。如今平時映入我們眼簾的已不再是銅酒壺,而是塑料酒壺。至於銅壺還是有的,壹般只有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時才能見到。顯然,這種酒具已成為傳統儀式的壹部分了。
電燈、應急燈或蠟燭代替銅燈
城市生活中,雖然在寺廟裏能見到佛用供燈,但已很少見到民用銅燈了。燈光閃爍的美麗夜晚,都是電能的神奇創造。平時,既便因故停電,不能照明,大多數居民使用的燈也不是傳統的民用銅燈,而是蠟燭或應急燈了。
婚禮形式和內容的明顯改變
現代藏族人的觀念,正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拉薩的藏人舉行婚禮時,其內容與形式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婚紗、啤酒、流行歌曲等已經註入了時代的特征。雖然婚禮中也不缺少傳統婚俗的某些內容,即獻哈達、穿藏裝、唱歌敬酒、送親時跳鍋莊舞等,但就其內容與形式的改變已是很明顯了。民風民俗的種種變化是不勝枚舉的,它是壹種文化現象,具有歷史演變、進化的特征。
社會發展是民風民俗改變的主要原因
從民風民俗上看,無論是傳統的木質酥油桶被電動酥油攪拌器代替,還是陶質酒罐被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或是“齊木”的塑料酒壺代替銅壺,都是壹種社會進步的表現,它說明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作為壹個藏族學者,對種種悄悄發生在身邊的變化,我的看法是:
第壹,民俗文化是壹種歷史的產物,是人與環境形成的壹種特殊關系,當整個社會發生變化的時候,各種文化要素也會隨社會發生著某種特征與功能上的變化。照此而論,上述所有變化當中的民風民俗,是固有傳統文化要素在新的外部環境中發生著某種遞推演進。假如能這樣認識民風民俗的變化,我們就能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和欣賞正在變化當中的民風民俗的意義。
第二,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人們在選擇壹種新的工具時,首先是對其功能的選擇。壹般來講,人們使用工具的心態是寧願使用笨拙不便的舊有工具,也不願用輕便好用的新工具,這是人類認識所決定的行為方式。但是工具的功能會作用於人們的選擇。另外在新舊工具交替時,還會有壹種心理上的習慣過程,就像有些老人認為用電動攪拌器打的酥油茶不如木制酥油茶桶打的茶好喝。但是新工具會以自己功能上的優勢進行“優勝劣汰”。就這個意義上講,上述塑料酒罐和玻璃酒瓶代替陶質酒罐也好,電動酥油攪伴器代替木質酥油桶也好,“齊木”塑料酒壺代替銅壺等都經歷了人們選擇和適應的過程。
第三,社會觀念的轉變也是上述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壹種原因。觀念的轉變,是由於人們對外部環境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幾千年封建社會所傳播的觀念,是禮制與等級森嚴的社會關系,那麽與這種制度相配套的物質產品,也應當有其最嚴格的規定或法度。這種事實,我們不難從歷史學研究成果中獲得。現代藏族人的觀念,發生著很大變化。所謂新舊融合也好,所謂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也好,人們不知不覺地改變著很多觀念。這種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而發生的觀念變化,是民風民俗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