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壹般是銅和錫的合金,也叫錫青銅。而中國古代的許多錫青銅往往含有少量的鉛,這是商周時期青銅冶煉的壹個特點,即降低青銅的熔點。當然,意義不僅僅在於降低熔點,還在於對合金硬度的要求。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合金成分比例最早見於《花王公基》。該書對先秦時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和經驗知識有著獨特而詳細的記錄,是壹部生產技術檔案。《考公基》記載的六件青銅器中含錫量不同,稱為“六氣”。這六種不同合金的比例如下:鐘鼎之氣六分,其金壹分;
壹把斧子五分之五的重量是金子,壹把是錫;
葛吉之氣四分其金錫於壹;
大刃分三份,金錫為壹;
剪殺箭,金五分,錫二分;
金錫半。
在古代,人們稱銅為黃金,所以《花王公基》中記載的黃金是指純銅。六朝金錫結合為錫青銅,標明了六類青銅器中銅錫的融合比例。由於科技不發達,古代工匠無法對熔化的青銅合金取樣化驗,所以金錫比指的是熔化鑄造前的比例,而不是鑄造後的成分比例。在鑄造過程中,銅和錫會發生壹定的氧化反應,錫的氧化速度尤其快。所以青銅冷卻後的成分比例很難和切割時壹樣。
中國古代青銅合金配比技術非常復雜,體現了青銅鑄造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以及對金屬硬度和韌性的雙重追求。商周時期青銅器的合金比例很講究,早期和晚期青銅器的合金變化差別很大。商代早期的容器以錫青銅器為主,這些青銅器的含錫量較夏朝有所增加,但含量仍屬中等。在商代晚期,大多數容器都含有中到高含量的錫。另外,從這壹時期少量的鉛和青銅器來看,含鉛量大多較高。商代晚期武器的主要成分是錫青銅。至於這壹時期的各種生產工具,很少用錫青銅制作,即使有,其含錫量也很高。西周中期錫青銅含錫量最多,鉛青銅相對稀少,少數鉛青銅含鉛量也較高。此外,在這壹時期的青銅容器中,錫青銅已經占據了壹定的比重。
在青銅時代,由於人們只有銅、錫、鉛、金、銀幾種金屬,沒有壹種新的金屬在制備合金時能超越青銅特有的優越性能,所以不得不不斷尋求不同的銅錫比來鑄造各種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