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木欒店的信息

木欒店的信息

武陟縣城及木欒店位於武陟縣城西南部。 武陟縣歷史悠久,木欒店遠近聞名。然而,木欒店從何時形成集鎮(店),又因何而得名,古籍、縣誌上尚無文字記載,民間卻眾說紛紜。今天刊登關於木欒店地名由來的傳說及考文壹二,試圖探究,以饗讀者。傳說:木欒女開店得名

提起木欒店堪稱歷史悠久。遠在夏、商、周時期,木欒店屬古覃懷和邢(geng)邱的轄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了六國,統壹了天下,實行郡縣制。好大喜功的秦始皇為了誇耀他的文治武功,在今天武陟縣東南部地區設置了武德縣,木欒店所在地就是當時武德縣西北部的門戶,隔河與古懷縣對峙,武德縣知縣在此設關鎮守,取名“穆陵關”。

到了魏晉時期,穆陵關已經有相當規模,當時有錢的富戶紛紛在這裏開店經商,逐漸形成了集鎮。相傳當時有個名叫木欒的民女,她在集鎮上開了壹家酒店,招牌上寫的就是“木欒店”,專門出售她親自釀造的美酒。

當時的文人騷客、王公貴族常常光臨木欒店,他們在此飲酒會友。據說,歷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賢”也是這裏的常客、熟客。

由於這裏位於沁河下遊的入黃處,又是溝通豫晉物資交流的重要碼頭,因此這裏商旅雲集,人們以飲木欒女釀造的美酒為榮,因而木欒店生意興隆、名噪壹時。木欒店逐漸成了穆陵關的主要標誌。

隨著時間的飛逝,人們記住了木欒店,而逐漸淡忘了穆陵關。木欒店的名字最終代替了穆陵關。當地的人們,至今還流傳著“只知木欒店,不知武陟縣”這句俗語呢。

(選自《武陟地名傳說》 王光先等) 欒是壹種很古老的樹種。《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木名曰欒。黃本赤枝青葉”漢朝班固著文說“天子之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可見在古代欒是可以和松柏並列的高貴樹種。

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記:欒有兩種,樹生,其實可作數珠者,謂之木欒,即本草欒花是也;叢生可為杖棰者,謂之牡欒,又名黃荊,即本草牡荊是也。

又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欒花》條:此樹葉似木槿而薄細,花黃似槐而稍長大。子殼似酸漿,其中有實如熟豌豆,堪為數珠者是也。其子謂之木欒子。

縣城所在地叫木城鎮,全稱應叫木欒店城鎮,再往前就叫木欒店。木欒店因何得名,先前有《武陟地名傳說》壹書,說是因為有叫木欒的女子開店而得名,麗附得生動,也只止於傳說。其實中國的山川和地名多以樹木命名,木欒店的得名就是因為過去有欒樹,就像叫榆店、槐樹莊、桑坡壹樣。可惜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別說木欒店就是武陟縣也沒有壹棵欒樹了。上世紀末,縣領導主持從外地引入欒樹,種植在興華路縣醫院以東作為行道綠化樹,可謂功德無量。如今這批欒樹得其所哉,熟水熟土,長勢旺盛。

過去木欒店是豫北重鎮,有只知木欒店,不知武陟縣之說。現在武陟縣城的範圍已覆蓋了龍源鎮的相當壹部分地方,說縣城在木欒店已很不準確。好在我地群眾與時俱進,直接把縣城叫武陟,上公交車說是去武陟,誰都知道妳去哪兒,不會多問壹句。如今是只知武陟縣,不知木欒店了。可鄰的木欒店如今留下的印記怕只有木欒樹,木欒大道,木欒小區了。木欒店的變遷,亦可見我縣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之迅速。

又乾隆五十四年《懷慶府誌·卷四》收康熙年間舉人牛某懷宮詠古詩:木欒雄鎮傍城阿,藝祖當年從此過。兩岸綠楊環沁水,壹原芳草蔚黃河。山濤祠古鶯花老,天藝墳荒歲月多。妙樂塔前聊縱目,清風嶺上有懸蘿。壹詩而包羅我縣多處名勝,特補記之。

(摘自《東鄉筆記》 東鄉人)

前有《武陟地名傳說》,再有《木欒樹與木欒店》文,均試圖對“木欒店”地名之來歷探考。依本人之見,《武陟地名傳說》“木欒店”僅為傳說。《木欒樹與木欒店》文則引有文籍,尋“木欒店”與木欒樹之緣,較為可信。但仍有未盡之意。

據 《中國植物誌》載, 欒樹又稱大夫樹、燈籠樹,學名叫Koelrenteria Paniculata。為無患子科欒樹屬樹種。欒樹還有木欒、搖錢樹、石欒等俗稱。欒樹為落葉喬木,樹形端正,冠多傘形。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花滿樹金黃色,入秋蒴果似盞盞燈籠,果皮紅色,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搖錢樹”。種子可制成佛珠,故寺院中尤為常見。

欒樹為溫帶、亞熱帶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亦稍耐半蔭;喜生長於石灰巖土壤,也能耐鹽漬性土,耐寒耐旱耐瘠薄,並能耐短期水澇。深根性,生長中速,幼時較緩,以後漸快。對風、粉塵汙染、二氧化硫、臭氧均有較強的抗性。枝葉有殺菌功能;花為優良的蜜源,並可提取黃色染料;其果可榨油,用作婦女洗發潤發。

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是理想的行道、庭蔭等景觀綠化樹種,也是工業汙染區配植的好樹種,被臺灣林學家推崇為應大力推廣的亞洲寶樹。

欒樹早春的嫩芽,又叫木欄芽或木欄菜。谷雨前後掰下木欄芽煮熟漂洗浸泡三日,瀝幹以不苦為度,切碎涼拌、炒肉、做餡、炒米飯其香味無比,可烹小蔥拌木欄芽、木欄芽蘸醬、木欄芽炒雞蛋、木欄芽餃子包子餡等,也可脫水保鮮貯藏備適時食用(極像柳絮菜的炮制食用方法)。此菜味道鮮美,無異味,香脆可口,有嚼勁,是壹種營養豐富的野菜。 《武陟地名傳說》對“木欄店”古名的考證因始入歧途,只是附和“店”字,杜撰出壹個“木欒女”和壹壇濁酒,又拉來壹個戰國時期山東沂水壹帶的“穆棱關”,未免有牽強、戲說、褻瀆之嫌,實屬繆導。加之此說被今人半推半就予以認可,致貽害甚多,此列舉二三:

壹、“木欄店”乃欒樹這壹古老顯貴樹種得名的文化符號被丟失。武陟民間自古稱現有老城區壹帶為“木欄店”(音mulandian),此木欄同為木欒,含樹含芽,含艱辛,含掙紮。與美女、美酒、豪飲無以相幹;

二、曲解了武陟人民傳統文化的核心取向。欒樹極易栽培、管理,耐寒、耐旱、耐鹽堿、耐水澇,適宜貧瘠土地和我縣氣候,既生於貧困又登得佛堂,映照了武陟人民自古以來不屈不撓、不卑不亢與水澇鹽堿鬥爭的悲壯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武陟人民的傳統品格,反映了武陟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積極,內涵豐富。豈能以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比。

三、欒樹的經濟價值被忽視。欒樹除了可以改善大氣環境外,還具有巨大經濟價值。據相關資料介紹,欒樹渾身是寶,其葉可提制栲膠,用於鞣皮,作選礦抑制劑、鍋爐水處理劑、鉆井泥漿稀釋劑和金屬表面防蝕劑,凝縮類栲膠也作木工膠粘劑;其花可作黃色染料;全緣葉欒樹種仁含油量達54.04%。種子油中含5種飽和脂肪酸和3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75.26%,主要包括油酸(31.07%)、二十碳烯酸(35.07%)和芥酸(9.12%),營養價值極高,可用於生產高檔植物護膚品,並可供制肥皂及潤滑油。放棄了欒樹與武陟的文化淵源,放棄了欒樹正宗產地的地位,荒疏了對欒樹的栽植、開發和利用,無異於將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隨手丟掉。

此外,欒樹的果實形似佛珠,又叫木欒子,可做數珠用。武陟隋唐設縣,而唐代佛教盛行,武陟縣城交通發達,其周圍有妙樂寺、千佛寺、觀音堂、東嶽寺、月山寺等佛教聖地,木欒子乃至木欒(木欄)店,與佛事之關聯就有待有心人探考了。 (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