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李敖,受不了學校的體制教育,決定退學在家,困學紀聞,以同等學力考取臺灣大學。
他父親李鼎彜是北大高材生,也是教育工作者,對李敖采取任其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說,他父親忙於大家族的生計問題,沒有時間管理李敖。當聽到李敖要退學的消息之後,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妳小子愛幹嘛幹嘛去。”
於是李敖開始在家中自學功課,兼修學問。
那壹天,隱居在家的李敖學書困乏,窗外春光泛濫,便出去在大街上曬曬太陽。俯仰之間,人群中壹個清純無比、眉目靈動的女孩吸引住了她。李敖明察暗訪,知道了女孩家住存信巷,比他低壹年級,而且父母是基督徒。
於是他開始寫情書給女孩,每天等她放學之後當面交出,但是不說壹句話,所有的話都寫在老式的信紙上,留著淡然墨香。
女孩功課特別好,寫的文章在學校基本都是壹等獎,當然也不甘認輸,回給李敖的信自然文采飛揚,兩人就這樣在思想上的交鋒與交流之中,感情愈加刻骨銘心。那時的情書當中,談天說地,縱橫闔辟,甚至有壹份長達八十三頁的情書。
後來李敖進了臺大文學院,情書由還在高中的妹妹轉交,再後來,女孩要考大學,來信中斷。
那壹年李敖父親去世,李敖堅持改革拿哭喪棒、燒紙錢的舊式喪禮,橫眉冷對千夫指,壹時間眾說紛紜。
女孩考到臺大化學系,聽到李敖“大逆不道”的驚人之舉,再次主動通信安慰李敖,兩人此時正式陷入熱戀之中,雙宿雙飛,形影不離。後來女孩為了李敖,從化學系轉到了歷史系,同年,李遠哲從化工系轉入了化學系。
這個女孩就是李敖的初戀——羅。
和蕓蕓大千中所有的初戀壹樣,盡管兩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迫於現實,不得不“鴛鴦兩散,連理雙失”。
現實就是,羅的家庭很窮,李敖的家庭更窮,羅的父母以基督教與李敖信仰不和的借口反對女兒和他在壹起。
李敖最後壹次去找羅,等來的卻是羅的母親壹句話:“妳將來闊到做了總統,我們也不上妳門;妳將來窮的討了飯,討到我家門口,請妳多走壹步!”
就這樣,羅離開了李敖,留給他的只有三樣東西:她手抄的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被她父親磨平了的壹枚刻有羅名字的印章,還有分手之時羅贈的她的內褲。
2
李敖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羅的離去使他遭遇了有生以來最大的困境。
對壹個愛到癡情的少年,紅顏知己的離去,已經超越了刻骨銘心,變成壹種生無可戀。那時的李敖,不像後來他自己所主張的“太上忘情”,選擇了吃安眠藥。吞下壹整瓶安眠藥之後,或許會永遠忘記那個叫羅的女子。
還好,舍友翁松燃有所察覺,強行拉他到臺大醫院,脫離了生命危險。
後來三年,李敖沒有談過戀愛。
他真正做到了遇到羅之前寫的詩境: 獨坐對秋水,不敢念伊人。歲月催我老,落魄壹流民。 無奈與自嘲之中,透露的卻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深情。
大四時,他從失戀中走了出來,遇到了壹個叫“咪咪”的中俄混血兒。
咪咪身材修長,舉手投足之間有壹股優雅的氣焰,喜歡拿著線裝本《二十五史》閱讀,紅顏古籍,別有壹番情致。
然而這場戀愛註定短暫,分手之日,李敖留下了咪咪小時候的照片,還回了咪咪寫給他的信。
3
1963年時值二十八歲的青年李敖,憑借壹篇《老年人與棒子》讓臺灣所有的年輕人記住了同輩中的佼佼者,壹時洛陽紙貴,追捧和毀譽如錢塘大潮壹般撲在這個年輕人身上,他可能會有壹絲享受,畢竟寒窗十年,不是人人能出人頭地的。
那時,他白天在碧潭隱居讀書,晚上給《文星》寫稿子。最可羨慕的是,身邊有紅袖添香,這個女子就是王尚勤,李敖大女兒李文的母親。
王尚勤是當時臺大校花,在中央研究院的公交車上,她與李敖邂逅。
李敖主動搭話,知道王尚勤是自己好友王尚義的妹妹。壹番交談之後,李敖邀請她去碧潭隱居的地方,她欣然允諾。
他們很快進入了熱戀期,在街上遊玩的時候,王尚勤看到櫥窗裏漂亮的裙子,只是價格太貴,便無聲離開。這些被心思細膩的李敖看在眼裏,偷偷地買下來,回家送給王尚勤,這時的王尚勤徹底被這個文壇“青年領袖”吸引住了。
後來王尚勤大學畢業,去花蓮當教員,兩人有了第壹次短暫分離。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然而這壹分別,在當時還不知道多久又能復聚,畢竟通訊設備主要靠寫信的那個年代,異地戀壹點也不甜蜜。於是李敖不久後去花蓮找她,勸她回臺北,但舍去眼前的工作,再想覓得新工作絕非易事,王尚勤拒絕了李敖。
兩人第壹次不愉快,再加上李敖的家人不喜歡王尚勤,使得她很失落。
壹年後王尚勤回到李敖身邊,卻發現了李敖與其他女生的通信,鬧了壹番小矛盾之後,她提出要和李敖結婚。
李敖當時為《文星》主筆,在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全力爭取言論自由。考慮了良久之後,李敖給了她最終答復:
“ 尚勤,我不是壹個安分守己的人,我壹生的使命就是反國民黨,反蔣氏父子,反黑暗政治。今後肯定兇多吉少,包括坐牢,被暗殺。我的理想和處境,不適合成家。我怕連累了妳,暫不能和妳成家。 ”
王尚勤黯然失魂,最終兩人和平分手。
4
年輕時的李敖絕對是壹個硬派的知識分子,說他是文人不太合適,因為不是傳統中鉆故紙堆的文化人。那時的他,書生意氣未脫,大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氣派,所以會引得許多女孩子喜歡他。
李敖壹生,有許多戀愛過於短暫的戀人,典型的三個女子就是H,小Y,和劉會雲。
後來的《李敖情書集》中寫得最“肉麻兮兮”的情書,就是寫給H的。或許在人們的印象中,和李敖戀過的女子中最漂亮的當屬“臺灣第壹美女”胡茵夢,然而李敖卻說是H,代號為H的女子是當時有名的模特兒,差點代替林青霞做了瓊瑤《窗外》的女主角。
遺憾最初選擇的舟車不同,最終只能匆匆相逢,匆匆離散。
這時候李敖對戀愛的認識,徹底發生了轉變, 短暫的愛情才是最快樂最真實的,長久之後摻入痛苦,便已經不是戀愛了。
小Y是文學系的女生,祖籍蘇州,屬於典型的江南女子,和李敖壹起在《文星》雜誌社編字典,直到有壹天李敖問她:“ 追求妳的人那麽多,我排在第幾號了? ”小Y用笑容掩飾著內心的驚愕,隨即玩笑說:“ 妳大概排在第十三號吧。 ”李敖哈哈笑了幾聲,說:“ 我看我連十三號都不是,我是號外。 ”兩人都笑了。
不久李敖約小Y在“美而廉”餐廳吃飯,小Y答應之後又說臨時有事,李敖失望許久,還是決定去餐廳那邊轉轉,結果看到等在那裏的小Y,兩人會心壹笑,壹切盡在不言中。
後來小Y從戀愛的甜蜜當中脫離出來,去了香港,這段感情無疾而終。
認識劉會雲,是在和胡茵夢結婚之前。
李敖的三本回憶錄裏,對劉會雲著墨不多,應該說,李敖最對不起的人是劉會雲。
劉會雲是懂李敖最深的女子,相濡以沫,無怨無悔。李敖被封殺後復出,隱居在碧潭山樓,曾經五個月沒下過樓,以筆為矛,口誅筆伐,而這期間的生活,壹直是劉會雲照顧。
關於這壹段隱秘的感情,筆者只知道在和胡茵夢相遇後,他便勸她出國留學。
劉會雲問李敖:“ 妳不是說愛我百分之百嗎? ”
李敖回她:“ 現在來了個千分之千的。 ”
劉會雲沒有說壹絲怨言,主動離開了李敖。出國之際,李敖送她到機場,她含情脈脈望著李敖,欲言又止,最終沒說壹句話,轉身時,淚水已奪眶而出。
5
在劉會雲之前,李敖度過了五年牢獄之災。別人在囚籠中最怕孤獨,李敖卻提出壹個人住,他在牢獄之中,繼續努力,寫作讀書,日日不絕。
就算特務們刑求侮辱,朋友們陷害出賣,親弟弟趁火打劫,陽光終年照不進房間,李敖也壹路堅挺,直到1973年元月,和他相戀三年七個月,形影不離的小蕾,寄信給他,信中說她不再等李敖了,她要結婚了。
李敖讀著信,再也壓制不住強忍的淚水。
這個最能改變李敖對愛情悲觀看法的女子,也如此決然而去。從此,李敖對愛情看淡了,壹種相聚則歡,歡極則散的愛情觀深植他心裏。
花開可要欣賞,然後就去遠行。唯有不等花謝,才能記得花紅。
有酒可要滿飲,然後就去遠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覺得微酲。
有情可要戀愛,然後就去遠行。唯有戀得短暫,才能愛得永恒。
——李敖《然後就去遠行》
6
廣為外界所知的,應該是胡茵夢。
李敖冤獄復出後,出了《獨白下的傳統》,壹時間,那個被封殺的李敖再次興風作浪,激起壹陣文化潮流。那時候,許多青年人手壹本李敖文集,這也包括臺灣第壹美女胡茵夢。
當時是臺灣最紅的電影明星胡茵夢,公開發表《特立獨行的李敖》,對李敖贊譽有加。
就算受到電影公司的指責,胡茵夢也置之不理。
李敖當時這樣誇胡茵夢: 如果有壹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悠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壹定不是別人,是胡——茵——夢。
於是,才子佳人,彼此傾慕,幹柴烈火,雷厲風行。1980年5月6日,李敖與胡茵夢結婚,高信疆和孟絕子證婚。
胡茵夢當時這樣說:“ 我和李敖都是生命的賭徒,他是我手中的壹張王牌,我要拿他賭終身的幸福。 ”
或許是由於李敖當時電影公司不給胡茵夢片源,亦或許是雙方對彼此的幻想太不切實際。李敖私下給好友說,這場婚姻維持不了壹年。而胡茵夢也請測命先生請教維持婚姻的方式,然而也無濟於事。
愛情的幻想最終被瑣碎的現實打破,兩人郎才女貌,最終由愛生恨,天造地設的佳偶變成難以相容的怨偶。
結婚三個月零二十二天,李敖招待記者,宣布兩人離婚。
分手之時,李敖手捧最後壹束玫瑰,胡茵夢淡妝素裹,前世情債今生還,從此壹別兩散。
雖然此後還有不得已的官司,可相愛相殺,終有了斷。
7
或許,好多人以為李敖這種性格,不會守住壹段婚姻。
可事實上,他與第二個妻子王小屯攜手走過了壹生。
王小屯比李敖小三十歲,兩人初識時,王小屯十九歲,李敖四十九歲。
李敖比王小屯的母親還大兩歲,當時對方父母壹致反對,叛逆的王小屯離家不返,還托他哥哥轉告父母,要是不接受這門婚姻,她就出家當尼姑。
最後父母不得不同意,而李敖的說法是,男人想到結婚,是因為他累了。
李敖對這姻緣格外珍重,十分寵愛王小屯,王小屯也照顧李敖,把她最美的年華和青春全部奉獻給李敖,為李敖誕下壹兒壹女。
兩人攜手壹生,直到2018年3月18日,李敖辭世而去,留下了王小屯。
李敖生前告訴妻子小屯,他早晚會先壹步離開她們母子,所以不如趁早隱居在陽明山,壹周只看她們母子壹兩次,讓她們適應沒有他的日子。
不愛那麽多,只愛壹點點。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麽多,只愛壹點點。別人的愛情像天長,我的愛情短。
不愛那麽多,只愛壹點點。別人眉來又眼去,我只偷看妳壹眼。
——李敖《不愛那麽多》
完
摘自沐兮魚鄰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