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血液耗盡,特別是在失血的情況下,脈搏中的血液較少,不能轉化為體液。反之,脈外津液需要進入脈內,導致津液不足。此時,不能再用出汗來為失血的患者防止體液和血液進壹步衰竭的惡性後果。
原文:死了就別流汗了。出汗會讓妳發抖。《傷寒論》
解讀:如果身體處於氣血虧損的情況下(如慢性痔瘡出血、女性月經期),壹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或血量不足。這時如果因為感冒需要使用發汗藥,或者去桑拿出汗,就會使陽氣隨汗流,不僅會加重血虛,還會導致陽氣衰竭。
擴展數據熱出汗
還有壹些與體溫變化無關,比如吃辛辣食物時,有的人也會出汗,出汗部位僅限於下頜、臉頰、額頭,是源於味覺刺激的反射性出汗,與體溫調節無關。另壹方面,皮膚其他部位的出汗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稱為溫汗。
中醫將汗液、淚液、胃液等腺體分泌物統稱為津液,認為津液與血液關系密切,有津液與血液同源之說。《傷寒論》中有壹條原則是“血親不可汗”。中醫結合患者的出汗情況,出汗的時間、性質、量以及其他癥狀,綜合判斷疾病的性質,為治療提供壹定的依據。
百度百科-傷寒論
百度百科-津液與血液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