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東郊地面上原來殘存有兩個土冢,高10余米,相傳為五代十國楚王馬殷及其家屬的墓地,故稱“馬王堆”。此處還曾被認為是西漢長沙王劉發葬程、唐二姬的“雙女墳”。這個墓地究竟是什麽時代的?墓主是誰?其身份地位如何?這些謎團千百年來壹直困擾著人們。1972—1974年。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這個墓地進行了發掘。揭開了謎底,原來馬王堆兩個土冢下面埋藏的是3座西漢初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隨葬品,而其中的印章、封泥和木牘等文字材料,準確地反映出墓主的姓名、時代、身份等情況。特別是在1號墓中出土的壹具女屍,保存完好,年紀約50歲,俗稱為“馬王堆老太太”,更使馬王堆漢墓名聞天下。
馬王堆3座墓葬,均為帶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土坑木槨墓。1號墓的墓坑最大、最深。3座墓的墓底和槨室周圍都塞滿木炭和白膏泥,然後層層填土,夯實封固。1號墓和3號墓的棺槨保存都相當完整,結構大體壹致,槨室內分棺室和4個邊箱。1號墓的槨室最為龐大,內置套棺4層。3號墓槨內置套棺3層,2號墓從殘存的痕跡看,槨內置2層棺。
1號墓填塞的白膏泥最厚而且均勻,使深埋地下10多米的槨室封固嚴密而形成恒溫、恒濕環境,從而使埋葬2100多年的女屍得以保全。女屍放在錦飾內棺中,仰身,臉上覆蓋絲織物2件,身著衣、衾被等***20層,從頭到腳層層包裹,然後橫紮絲帶9道,再在其上覆蓋2件絲綿袍,出土時浸泡在約80升的無色透明棺液之中。這種棺液具有微弱的抑菌、殺菌作用。女屍身長1.54米。體重34.3千克,與“木乃伊”不同,是與新鮮屍體相似的“濕屍”,身體各部位和內臟器官的外形仍然相當完整,而且結締組織等細微結構保存也較好,這在世界屍體保存記錄中是十分罕見的。病理檢查表明,死者生前患有多種疾病,死於膽絞痛引起的冠心病急性發作。
保存較好的1號墓和3號墓,隨葬品都放置於棺室周圍的4個邊箱之中,主要有盛滿衣物、食品和藥材等的竹笥、漆器、木俑、樂器、竹木器、陶器以及竹簡,均達1000余件。兩座墓均出土彩繪帛畫。3號墓還出土帛書和兵器。
1號墓出土帛畫1幅,3號墓出土帛畫4幅。其中1號墓和3號墓各出土1幅覆蓋在內棺上的彩繪“T”字形帛畫,二者的形制、構圖和內容都相似,均長2米多,下垂的四角有穗,頂端系帶以供張舉,應是當時葬儀中的旌幡。畫面的上、中、下三段分別象征天上、人間、地下。兩幅帛畫的主要差別在於墓主形象,1號墓為女性,3號墓為男性,這與實際墓主情況相壹致。3號墓槨房東、西兩壁還各掛有壹幅帛畫。分別繪車馬儀仗和墓主生活場面。3號墓出土的另外壹幅帛畫《導引圖》,上面繪有40多個人物的各種運動姿態,反映了我國古代養生健身運動由來已久。
l號墓和3號墓分別出土了大批保存完好的竹簡。其中1號墓出土312枚,內容均為墓中隨葬品的記錄,傳統上稱這種竹簡為“遣策”。3號墓除出土410枚“遣策”竹簡外,還出土醫書簡200枚。此外,3號墓還出土20多種帛書和3幅地圖。帛書內容涉及古代哲學、歷史和科學技術許多方面,除《周易》和《老子》有今本傳世外,絕大多數是古佚書,這是中國古代典籍資料的壹次重大發現。3幅地圖為《長沙南部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和園寢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具有相當科學水平的實用彩色地圖,在中國地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絲織品絕大部分放置在竹笥中,種類主要有絹、綺、羅、紗、錦和繡。這批織物年代早,數量大,品種多,保存好,其中最能反映漢代紡織技術發展狀況的是素紗和絨圈錦。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素紗單衣重不到1兩,堪稱絕世精品,是當時繅絲技術高度發展的標誌。用作衣物緣飾的絨圈錦的發現,證明起絨技術最早在中國發明。而印花敷彩紗的發現,表明當時在印染工藝方面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隨葬大量流光溢彩的漆器是馬王堆漢墓的壹大特色。漆器***500余件,多為木胎,少數為夾纻胎。種類有鼎、壺、盒、卮、勺、耳杯、盤、奩、案、匕、幾、屏風等。紋飾主要為雲氣紋。壹些漆器上書寫有“軼侯家”、“君幸食”、“君幸酒”字樣,還有註明器物容量的如“四鬥”等。漆器在漢代其珍貴程度遠在銅器之上,有“壹文杯得銅杯十”的說法。馬王堆漢墓出土如此眾多的漆器,足見墓主生前生活的奢華。
馬王堆漢墓還出土壹批樂器,1號墓出土二十五弦瑟、二十二管竽和壹套竽律。3號墓出土瑟、竽、七弦琴和六孔簫。竽、竽律、琴和簫都是首次發現的西漢實物,二十五弦瑟是目前發現的惟壹完整的西漢初期的瑟。
根據考古發現,並參考文獻記載,馬王堆漢墓墓主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在馬王堆2號墓中發現了“長沙丞相”、“軼侯之印”和“利倉”3顆印章,該墓墓主應為史書所載的第壹代軼侯利倉。而1號、3號墓分別是他的妻、子之墓。可見,馬王堆並非“馬王”堆,而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軼侯利倉壹家的墓地。它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社會各方面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沈寂於地下2100多年的古墓打開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和那具不朽的千年女屍壹並陳列在古城長沙,述說著長沙國曾經輝煌的歷史與失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