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壹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壹起,供人借閱。此說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壹月編成後,明成祖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篡的壹部大型類書,全書正文22877卷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宋元以後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達8000余種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所以規模更大 ,但資料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