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劉學·劉勰·文心雕龍·劉學

劉學·劉勰·文心雕龍·劉學

劉學·劉勰·文心雕龍·劉學

《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 (約465—532) 撰。是我國第壹部系統的文學理論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歷代著錄、品評、群書采摭、因襲,前人的引證、考訂及序跋之多,版本之眾,都遠非其他詩文評著作所能比擬。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說它“體大而慮周”,“籠照群言”,是不錯的。後世因之稱之為 “劉學”,或 “文心學”。

劉勰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省),世居京口 (壹稱南東莞,今江蘇鎮江市)。研究劉勰的學者認為他很可能是漢高祖的兒子齊王劉肥的後裔。他的伯祖父劉秀之為劉宋朝的司空。他的父親做過越騎校尉。他幼小時喪父,20歲左右母親也去世。生活困苦,家貧不能婚娶。他二十三、四歲時,跟隨著名的佛教徒僧祐住在鎮江定林寺,幫助他整理佛經。32歲時寫《文心雕龍》,36歲時寫成。之後,37歲任梁武帝的奉朝請,39歲兼任中軍將軍肖宏的記室,40歲,任車騎倉曹參軍。43歲任太末(今浙江龍遊縣)縣令,“政有清績”。46歲,任仁威將軍肖績的記室,52歲,兼昭明太子肖統的東宮通事舍人。肖統是著名的歷代文章總集《文選》的主編。既博通眾學,又善於網羅人才。他深切愛重劉勰。劉勰很可能參加過《文選》的編輯工作。53歲,兼任步兵校尉;54歲,奉命到定林寺與僧慧震***同整理佛經。54歲,出家為僧,改名慧地。《梁書》本傳說他“未期而卒”。舊說認為他只活了五十六、七歲。著名史學家範文瀾曾為此感嘆說:“彥和自宋泰始出生,至普通元、二年卒。計得五十六七歲。所惜本傳簡略,文集亡佚。如此賢哲,竟不能確知其生平,可慨也矣。”(《文心雕龍註》下第731頁)近人李慶甲根據《續藏經》、《大藏經》所載多種資料考證,撰成《劉勰卒年考》,論定劉勰出家在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531),“未期而卒”,當在中大通四年(532)時年67歲。這個意見已為多數學者認可,並為《辭海》所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