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迎香簡介

迎香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迎香的別名 5 出處 6 特異性 7 穴名解 8 所屬部位 9 迎香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層次解剖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2 迎香穴的功效與作用 13 主治病癥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配伍 16 特效 *** 17 文獻摘要 18 研究進展 19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迎香 1 拼音

yíng xiāng

2 英文參考

Yíngxiāng LI20 [中國針灸學詞典]

yíngxiā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20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迎香 漢語拼音 Yingxiang 羅馬拼音 Yinghsiang 美國英譯名 Wele Fragrance 各

號 中國 LI20 日本 20 法

國 莫蘭特氏 GI20 富耶氏 德國 DI20 英國 Li20 美國 LI20

迎香為經穴名(Yíngxiāng LI20)[1]。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沖陽。屬手陽明大腸經[1]。迎香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迎即迎接,香即香氣,此穴善治鼻病,以恢復嗅覺,故名迎香[1]。主治鼻塞不通,口眼?斜,鼻衄,鼻淵,鼻息肉,嗅覺減退,喘息不利,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鼻息肉,膽道蛔蟲癥,便秘等。

4 迎香的別名

沖陽(《針灸甲乙經》)。

5 出處

《針灸甲乙經》:迎香,壹名沖陽,在禾髎上鼻孔旁。

6 特異性

迎香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1][2]。

7 穴名解

迎即迎接,香即香氣,此穴善治鼻病,以恢復嗅覺,故名迎香[1]。

《說文》:“迎,逢也。”“香,芳也,從黍從甘。”《春秋傳》曰:“黍稷馨香。”凡香物統謂之香,故名迎香。《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金針梅花詩鈔》迎香條:“善通鼻塞號迎香。”肺開竅於鼻,與大腸為表裏。鼻塞得通,則為香為臭自可迎而知之矣。[3]

8 所屬部位

面[4]

9 迎香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5][6]。

迎香位於鼻唇溝內,橫平鼻翼外緣中點處[7]。

迎香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1]。

迎香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迎香穴的位置

迎香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迎香穴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迎香穴的位置(肌肉)

10 取法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取穴。

迎香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1]。

正坐仰靠位,於鼻唇溝與鼻翼外緣中點平齊處取穴[8]。

快速取穴:雙手輕握拳,食指和中指並攏,中指指尖貼鼻翼兩側,食指指尖處即是[9]。

11 穴位解剖

迎香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肌。皮膚由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布。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分布著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支。皮下組織內有面神經的分支和面動脈的鼻外側動脈經過。針由皮膚、皮下筋膜而達提上唇肌,該肌由面神經的頰支支配。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肌[1]。

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肌[6]。

11.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眶下神經分布;深層有面神經頰支、顴支和面動脈分布[6]。

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支;並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脈分支通過[7]。

12 迎香穴的功效與作用

迎香有祛風通竅,理氣止痛的作用。

迎香有通鼻竅、散風熱作用[1]。

肺開竅於鼻,職司嗅覺,本穴又位於鼻旁,刺之能宣利鼻竅,恢復嗅覺,迎香而入,治療鼻病[8]。

迎香穴位於面部,又為手、足陽明經之交會穴(二經均分布於面部),所以是治療面部疾病的主穴,諸如風襲經脈、經筋弛緩之口眼?斜,風襲肌膚的面癢癥,風水相搏、流溢於肌膚的面腫,均可取本穴以散風通絡、宣肺利水[8]。

迎香穴治療膽道蛔蟲病為經驗之法[8]。

迎香穴在鼻翼傍五分,主治鼻鼽不利,窒洞閉塞。《玉龍歌》載:“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蓋肺開竅於鼻,大腸為肺之府,本穴屬大腸而位近鼻竅,有宣肺通竅之功,治鼻病及嗅覺不敏,極效。[3]

13 主治病癥

迎香穴主治鼻塞不通,口眼?斜,鼻衄,鼻淵,鼻息肉,嗅覺減退,喘息不利,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鼻息肉,膽道蛔蟲癥,便秘等。

迎香穴主治鼻塞不通、口?、鼻衄、面癢、鼻息肉[6]。

迎香主要用於口鼻疾患等:如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或痙攣、鼻炎、鼻塞、鼻衄、嗅覺減退及喘息不利、膽道蛔蟲癥等[1]。

迎香主治鼻塞,鼻衄,鼻淵,鼻息肉,口眼?斜,面癢浮腫;以及膽道蛔蟲癥等[7]。

迎香穴是治療鼻病的要穴,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面癢,面腫,頭痛;膽道蛔蟲病[8]。

五官科系統疾病:鼻炎,鼻竇炎,嗅覺減退,鼻出血,鼻息肉;

婦產科系統疾病;膽道蛔蟲癥,便秘;

其它:面神經麻痹。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6]。

壹般向鼻根部斜刺0.3~0.8寸[1]。

斜刺0.2~0.3寸;或沿皮刺0.5~1寸[7]。

直刺0.1~0.2寸,局部脹痛。

沿鼻唇溝向內上平刺0.5~1寸,透鼻通穴[8]。

治膽道蛔蟲病時應向外上平刺1~1.5寸,透四白穴[8]。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鼻部,有時有眼淚流出[8]。

14.2 灸法

不宜灸[6]。

迎香穴不宜直接灸[1]。

《針灸大成》:禁灸,恐火氣有傷氣道,肺惡熱也[3]。

15 配伍

迎香穴配合谷治面癢浮腫[1]。

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治鼻炎[1]。

迎香配風池、外關治外感鼻塞流涕[1]。

迎香配水溝、合谷,治鼻塞不聞香臭[8]。

迎香配水溝、膽囊、足三裏、中脘透四白,治膽道蛔蟲病[8]。

迎香配頭臨泣、太沖、合谷,治目赤腫痛[8]。

迎香配合谷、上星、印堂,治鼻塞、鼻衄[8]。

迎香配印堂、合谷,有宣肺氣,通鼻竅作用,主治急慢性鼻炎。

迎香配四白、地倉、陽白,有祛風活血通絡作用,主治面神經癱瘓,面肌痙攣。

迎香配陽陵泉、丘墟,有驅蛔鎮痛作用,主治膽道蛔蟲癥。

16 特效 ***

遇到傷風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過敏性鼻炎, *** 迎香至發熱,立刻見效[9]。

17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鼻鼽不利,窒洞氣塞,?僻多涕,鼽衄有癰,迎香主之。

《太平聖惠方》:鼻息不聞香臭,偏風面癢及面浮腫。

《針灸大成》:主鼻塞不聞香臭,偏風,口?,面癢浮腫,風動面癢,狀如蟲行,唇腫痛,喘息不利,鼻?,多涕,鼽衄骨瘡,鼻有息肉。

《百癥賦》: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

18 研究進展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療效統計表明,針刺迎香對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有效率可達70%~90%,與中藥組比較,無論近期療效或遠期療效均較中藥組優越[8]。

治療鼻炎:針刺迎香能夠恢復鼻腔黏膜纖毛清除功能,對慢性鼻炎等黏膜疾患具有治療作用[8]。

迎香是治療鼻病首選穴。有報道用潑尼松龍穴位註射治療過敏性鼻炎、鼻前庭炎;氦氖激光照射治療過敏性鼻炎,埋線治療慢性鼻炎,針刺治療慢性鼻炎等均取得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