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彌勒佛屬於什麽佛?

彌勒佛屬於什麽佛?

菩薩與佛:壹般認為菩薩是大乘佛教興起後的壹個概念,是指佛在成佛前拒絕成佛以幫助眾生的階段。所以釋迦牟尼開悟後成佛之前其實也是菩薩壹段時間。早期佛教認為,三世各有壹佛,前世是焚佛,今世是釋迦牟尼佛,來世是彌勒佛。彌勒成佛前也是菩薩,佛經上說他住在土寺塔。他的故事尤其見於《和》。彌勒菩薩在古籍中經常作為菩薩的壹種出現。比如在等書的時候很常見。大乘佛教壹般認為是修行菩薩。因為有克己復禮的教義,所以叫大乘。當然,各種學者對大乘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大乘就是大道,就是菩薩道,也是佛道,不是聲道。大乘佛教發展了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論。但也有人認為大乘其實是大智慧,是超越小乘的智慧。總之,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典型概念。菩薩對眾生的說法是幫助眾生悟道。菩薩的主題出現在大乘經典中。除了彌勒佛,還有四大最著名的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彌勒佛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佛經上說,釋迦牟尼在世的時候,彌勒佛就在身邊,是釋迦牟尼的繼承者,未來的佛。彌勒佛,梵文彌勒的音譯,是慈氏的意譯,其姓為Aydo。彌勒,佛陀的弟子,住在六欲中的天宮,在那裏講經。因為釋迦牟尼佛預先記載了他在天庭結束生命後會出世,所以他也被稱為能補生的佛,也就是下輩子能代替他成佛的菩薩。因為將來會成佛,所以又叫彌勒佛。

彌勒的名字出現在早期的阿迦瑪。在阿迦瑪,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之後出生的未來佛。彌勒佛誕生時,地平七寶滿,花多,果甜,地富,人善,人壽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出嫁。彌勒佛的父親名叫修莫凡,是壹位大臣,母親名叫範漠月,是壹位公主,可見他出身高貴。彌勒出世後,在龍華樹下打坐,出家為道。他還設三會,以除眾生,初九六億人,二會九十四億人,三會九十二億人。

然而,中國佛教寺廟中和諧的彌勒佛卻另有來歷。

相傳唐末,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有壹個布袋和尚,經常背著壹個布袋進入市場,見到什麽就乞討什麽,不做決定,到處躺著,模樣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他自稱是彌勒佛的化身,後來人們以他為像塑造了彌勒佛像,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大腹便便的彌勒佛。他是佛教的樂觀主義者。據說摸摸他的大肚子可以消災祛病,保佑平安。

農歷正月初壹是彌勒菩薩誕生的聖誕節。彌勒菩薩初隨釋迦牟尼佛修行。因為心意不同,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彌勒菩薩還在內院修行菩薩。

彌勒菩薩是未來女媧世界的佛。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的:當他的壽命達到4000歲(約為地球上的57.6億年)時,將生出女子嬪妃的世界,在龍華樹下成佛,稱為“龍華三會”。

在龍華三會上,過去在釋迦牟尼佛教導下沒有學過道的人,學會了上中下的區別。根據菩薩胎經,龍華三會的觀眾如下:

第壹次見面:96億和尚被禁,能出家做尼姑的先受罰。

第二會:花了九十四億元的人,雖未出家,但皈依三寶,能持戒恭敬供養,都是應得的。

三會:花九十二億元的人,雖然不持戒,但可以燒香拜佛,連念壹次名,少給供養,活出真信的人,也要花。

自古以來,彌勒佛和阿彌陀佛都受到佛教徒的重視,彌勒佛凈土更是稀有獨特如下:

第壹,凈土離菩薩世界很近,也在欲界。比較容易練。只要皈依三寶,持戒清凈,比如布施,發願死,就可以去凈土,不必像極樂凈土。妳要達到壹心壹意向佛的程度,才能死。

第二,住在彌勒凈土,不壹定要菩提心,離經叛道,也可以隨心所欲的住,有三個宇宙被子。

第三,去了凈土的人,可以遇到彌勒菩薩,聽他的話,不回頭。見佛的速度比極樂凈土還快。所以,在凈土生存,不是為了享受住在天上的樂趣,而是為了親近彌勒佛。彌勒出世,要參加龍華三會的盛會,見佛得法,除煩惱,除生死。這才不辜負彌勒在人間建立凈土的悲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