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顧廷烈精鑒賞、好璽印,曾集拓新收舊藏自編《畫余龠印存》。鶴逸家學淵源,擅畫山水。先世於張文達公撫吳時夙締墨緣。亦精鑒別,秉承先誌,廣事搜求,使“過雲樓”所藏書畫之富甲於吳下。 有《過雲樓書畫記》詳為述錄。
藏書樓為“過雲樓”,緣於蘇東坡語“書畫於人如同過眼煙雲”,收藏字畫、古籍,史稱“江南三家客”。承祖業築“怡園”,為收藏圖書之所,皆稱精美。藏有宮廷及私家珍本藏書,也有唐人寫經、宋元刻本、明清抄稿和精刻、初刻本等罕見的善本書,如宋槧本《老泉集》、《廣川書跋》、《揮麈錄》、《鶴林玉露》、《列子》、《仲景傷寒發微》等50余種。史學家謝國楨在《江浙訪書記》中,專門介紹了顧鶴逸藏書。如《駱賓王集》、《李嘉祐集》、《清塞詩集》、《龍川略誌》等30余種,均是宋、元、明刻本,黃丕烈批校本多種。編撰有《顧鶴逸藏書目》1冊,另題為《舊槧書目》,著錄宋元本50種,舊抄本和明刻本310余種,清代精印精刻本近200種。藏書經其子顧則揚和夫人沈同樾,悉心照料,於解放後贈上海博物館和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