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魯迅1926年的回憶散文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起初發表在半月刊《莽原》上,總題目是“復生往事”。1927年7月,魯迅在廣州對其進行了重新編輯,並增加了“引言”和“後記”,改名為《晨花》,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編的“未名新集”之壹。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由上海北新書店重新編排出版。這本書的封面是陶畫的。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回憶錄》(三閑集<文選>序),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軌跡和經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人生畫卷,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乃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深刻而意味深長,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之作。
關於這本書的翻譯,魯迅在1934年4月11日給增田的信中說:“如果有出版的地方,翻譯出來是好的,但是關於中國的風俗和瑣事太多,不加註釋不容易理解,註釋太多讀起來也沒意思。”魯迅在1934年12月2日給增田的信中,提到增田與佐藤春子合譯《魯迅選集》,說:“只有藤野先生,請翻譯補充。範愛農寫得很差,不如放棄自己熱愛的東西。”
《晨花夕拾》收錄的文章:
小銀
狗、貓和老鼠
阿昌河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個will
易變的
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
父親的病
瑣碎的筆記
藤野先生
範愛農
附言
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書中的藤野先生、範愛農等文章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晨花夕拾》簡介
魯迅
我常常想在迷茫中尋找壹點清閑,但真的不容易。眼前,就是這麽離奇,心裏就是這麽雜。壹個人
當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活大概永遠都是枯燥的,只是有時候沒有回憶。中國的作文走上了正軌。
範,世界還是壹個螺旋。前幾天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我想起了四個月前離開廈大。聽到蒼蠅
飛機在頭頂嘰嘰喳喳,我卻想起了壹年前那架天天圍著北京轉的飛機。當時我也寫過壹篇短文,叫《壹覺》。
現在,連這點“睡眠”都沒有了。
廣州的天氣真的很早就熱了,夕陽從西窗進入,逼得人們只能勉強穿上壹件薄外套。桌上壹盆“水橫枝”,
這是我從未見過的東西:它只是樹的壹部分。只要浸在水裏,它的枝葉就會很可愛。看綠葉,編輯舊稿,最後
也在做壹些事情。做這種事真的是生壹天死壹年,可以驅熱。
前天,《野草》被剪輯了。這壹次,輪到他重提芒園往事,我替他改了。
名曰:“晨花夕拾”。帶露珠的花就好多了,可是我不會。現在是腦海中的詭異和雜草。
雜,我也不能讓他瞬間幻化,變成光怪陸離的雜篇。或者說,他擡頭看浮雲的時候,會在我眼前壹閃而過。
碩。
曾經,我多次回憶起小時候在家鄉吃過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冬瓜。這些都是極其。
它很好吃;曾經是讓我想家的誘惑。後來久別的我嘗到了,也就這樣了;只有在記憶中,
還是有舊的意思。他們可能會騙我壹輩子,讓我壹直回頭。
這十條是憑記憶抄的,可能和實際內容有些出入,但我現在只記得這些。風格大概是很雜的
混亂,因為不是做了就是退出了,持續時間長達9個月。環境也不壹樣:前兩篇寫在北京公寓東墻下;第三部分是位移。
在醫院和木匠的房間裏制造的;後五篇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已被學者推出群。
是的。
1927年5月1日,魯迅在廣州白雲大廈寫作。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