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夏鎮的泰山廟詳細介紹

夏鎮的泰山廟詳細介紹

泰山廟正門朝南,廟前有壹廣場,距運河50米。整個殿堂為中國古典式建築。前殿為天王殿,正門兩側壹對高兩米余的石雕雄獅守門,兩根三十米高的木旗桿矗立廟門兩旁,又壹高約二十米、十八節的鐵旗桿在大門西旁直插雲空。山門上的巨幅石匾刻有“泰山行宮”四個大字。大殿中央供奉著高三米余、沈香木雕刻成的(碧霞元君)聖母像,聖母面帶微笑安然慈祥。兩側豎匾書有“凡眾所需有求必應,俗門善事心想事成”的金字。左側梁上還掛有聖母遊湖所乘坐的雙桅大木船。廊房裏壁畫滿墻,神采各異。墻上的壁畫描述著碧霞元君的“豐功偉績”。東廊房存放的多是道教經典,珍貴古籍。西廊房大多存放古玩、書畫、碑帖等。

泰山廟建成至今已近400 年的歷史了。明末兵亂遭劫焚,至清康熙十六年,皇帝沿大運河下江南,經過寺院見其破爛不堪,遂令大臣撥付專款進行修繕。康熙四十三年又壹次修復擴建至最大規模。

廟會定在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六日,會期三天。從四月的初三開始,周圍幾百裏、壹兩千裏的善男信女,攜帶鋪蓋,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周圍數百裏的商客也絡繹不絕地雲集此地,參加或觀看聖母出巡,或進行商品交易。漁民的船只妳挨我、我靠妳,整個河道看不見水面。正會期間周圍三五十裏的村莊、小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著上新衣裳,結隊前來趕會。人員不下十萬之眾。夏鎮泰山廟會的主要內容有三:壹是香客敬佛;二是舉辦大型文化娛樂活動;三是進行物資交流。

香客上香大體可分為三種形式,壹是在廟內大雄寶殿敬。香客們在大雄寶殿前,擺上香案磕頭燒香。或祈求碧霞元君施恩,保其升官發財,逢兇化吉,全家康泰。二是路祭碧霞元君。遠路香客由於人多無法擠進廟門,就在路上搭上香案,擺上供品,點上香燭,磕頭跪叩,口中念念有辭,感謝碧霞元君。早晨開始,跪叩到太陽下山,待“犯人”(施舍到廟上的男童,戴上腳鐐手銬)“搶收”供品後,方才離去。三是碧霞元君出巡。祭奠碧霞元君出巡,就是把碧霞元君的金身放在車輦上,披上清康熙帝賜給的半套鑾駕,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八人擡著,不論上崗、下崗,碧霞元君始終處於前後平衡狀態。上坡,擡前側的四人,或蹲,或跪;下崗,擡後側的四人或爬或臥,慢慢前挪。為表其平行,駕前放壹海碗清水,以便驗證。輦前,和尚、道人、文武百官(畫有舊時官人臉譜,穿舊官服的護衛人員)鳴鑼開道。輦後近百人舉著旗、鑼、傘、扇和三班嗩吶樂隊緊跟其後。五百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極為壯觀,出來廟門,繞廟西、北行,經閘口過運河,沿運河西沿到北泰山廟駐足停輦,碧霞元君“會見其妹”,“敘說親情”。繼而沿運河堤東(今鎮中街)返回廟院。行程十余華裏。沿路百姓數萬,追逐數裏瞻仰聖母慈容。

村支書老鹿和退休幹部傅壹冉先生介紹說,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年代裏,這所寺院變成了革命領導人、八路軍、遊擊隊的秘密聯絡點。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以宗教作護身,當時有宗孔飛(魯南地下黨領導人)、王吉德(原濟寧地委書記)、黃克俠、呂召(現雲南省副省長)等為首的地下黨(根據微山黨史記載)。經常化妝成香客,進入寺內臥佛樓召開秘密會議,商議抗敵之策,以寺院作為聯絡點,以蘆葦蕩為大後方,與敵人展開遊擊戰爭,多次取得勝利,僧人與遊擊隊有力的配合,打擊了敵人。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誌(化名胡眼)和陳毅同誌為解放全中國曾到此地開會。八路軍的某醫院就設在泰山寺院內。 據當地的群眾介紹,物資交流活動是泰山廟會的主要活動之壹。廟會期間上市物資繁多,經濟活動十分廣泛,生意也極為興隆,每天經營額不下二十多萬,整個廟會期間商業經貿額多在二百萬左右。除來自上海、江浙、西安、鄭州、唐山、青島等地的香客外,蘇北、豫北、皖北、魯南、魯西六七十個縣的商賈攤販,雲集廟會。賣布的、賣綢緞的、賣京廣雜貨的、經營五金的,從事百貨、日用品、餐飲服務的,經銷鐵、木、草編、葦編貨的,賣針頭線腦、兒童玩具的,賣豬、馬、牛、羊、驢、騾大牲畜的,賣香箔紙的,賣耗子藥的,賣狗皮膏藥、大力丸的,拔牙的,點痣的,算卦、拆字的,合年命的,無所不有,壹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