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東北地區有原住民嗎?

東北地區有原住民嗎?

東北,是清代以後形成的中國的壹個地理區域概念,在近代歷史上,東北曾指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和內蒙東部。而在現代,則主要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歷史上,東北地區是壹個小數民族聚居的區域,他們是東北的主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這裏。

遠古時期,住在東部的人們就和中原有著聯系,見於典籍記載最早者為肅慎族。傳說肅慎族在舜禹時代就和中原地區建立了聯系。夏商周時期,肅慎族仍然和中原保持著聯系。

《尚書》有“周成王即伐東夷,肅慎來賀”的記載。《春秋左傳》中也曾說過“肅慎、燕、毫,吾北土也”。

戰國時,東北南部歸燕國管轄。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在東北南部設立遼東、遼西郡。漢承秦制,基本未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不息,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亂華”。但這壹時期的東北卻相對穩定,是人口大發展時期。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在東北大部分地區設立了行政機構。經過人口的大發展,到了遼、宋、金、元、明、清時期,東北少數民族多次南下中原,有的還占有了不分地區甚至建立了全國證券。到了近代淺析,東北地區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以滿足為主體的新民族群體。

滿族

滿族的先人,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時期前商周時期的肅慎族,他們生活在長白山壹倍,東瀕大海以及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漢朝時肅慎改稱挹婁。隋唐時歷史古籍將這些部落統壹稱呼為靺鞨,遼金時,女真族繼靺鞨之後興起,13世紀初,蒙古滅金,女真人又受制於元朝。明朝時,女真人分為建州、海西、東海三部,努爾哈赤統壹女真,經過兩代經營,與在1635年,皇太極宣布廢除女真“諸申中”舊稱,定族名為滿洲,滿族的名稱政治確立。

蒙古族

蒙古族源溯於黑龍江上遊地區,額爾古納河東岸壹代,五代時期獨立成壹個民族。《契丹國誌》有“正北至蒙古裏國”壹句,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出現的蒙古族名。《遼史》又有萌古國和遠萌古國之分。遼末稱之為謨葛失、毛割石。金代稱盲骨子、朦古國、蒙古。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壹了所有蒙古部落後,蒙古才成為該民族的統稱,沿用至今。

錫伯族

錫伯族是居住在嫩江流域的壹個古老民族。據沈陽《太平寺碑記》所載:“歷史明載世傳之錫伯部族原居海拉爾東南紮賚托羅河壹帶。”也有人認為錫伯族最早居住地可能在黑龍江壹倍或更遠的地方,以後逐漸南移到海拉爾東南的紮賚托羅河附近。到了明末清初,錫伯族居住在嫩江和松花江流域,隸屬於科爾沁蒙古,康熙三十壹年,科爾沁蒙古王公歸順後金,所屬錫伯族部也同時歸順,分駐與齊齊哈爾、伯都納、墨爾根三地,隸屬於黑龍江僵局和吉林將軍管轄。

赫哲族

“赫哲”壹詞,按漢語的意思是顯赫的有道德的人們,世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沿岸,清代時,赫哲族的地理分布較為廣泛。

達斡爾族

清康熙六年六月,達斡爾1100余人編為11個佐領,這是第壹次載入文獻的達斡爾族,當時譯作打虎兒。清前期,達斡爾族主要活動在東至牛滿江壹倍、中經精奇裏江、西達石勒喀河、西北到外興安嶺的廣闊區域內。

鄂倫春族

明末清初壹直遊獵在黑龍江壹倍,後來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再次遊獵的鄂倫春族被迫由外興安嶺遷至大興安嶺。黑龍江以北各族統稱哈婁得,即鄂倫春的對音,也稱北山野人。

吉裏迷族

唐宋以前在我國文獻中稱他們為“流鬼”和“狗國”,同中原發生過聯系。《明統壹誌》和《遼東誌》均將吉裏迷族分為四部分:黑龍江下遊自自普祿至廟街為壹部,黑龍江入海口北 至珊塔爾群島為壹部,庫頁島上為壹部,鄂霍次克海以北又為壹部。吉裏迷族在明代為我國東北邊境的壹個少數民族,清以來,沙皇俄國不斷侵擾,吉裏迷族逐漸淪為俄國遠東的部族,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我國境內不復有吉裏迷族。

苦夷族

苦夷,又作庫頁、庫葉、庫耶、庫野、骨嵬、窟說等。《山海經》和《淮南子》等文獻中記作“毛民”。明代史所也常寫作“苦兀”。他們愛好頭藏熊皮,身穿花布,以漁獵為業,只吃魚鮮。其習俗,女子10歲即出家,自幼即以針刺嘴唇,塗以煙煤。男子雛發。穿布衣或魚皮。清代苦夷人多住在庫頁島南端。進入近代以後,在沙俄不斷入侵下,苦夷也逐漸淪為俄國的遠東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