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鐵者
漢代東方朔《神經》中記載:“南方有猛獸,名曰咬鐵。”熊貓被稱為吃鐵者有兩種說法。壹種方式是熊貓經常去人家家裏覓食,舔炊具,甚至用有力的牙齒咬它們,因此得名。另壹種說法是,沒有鹽吃的時候,大熊貓闖進村民家,舔舐鐵鍋裏剩下的鹽。村民不了解它的習性,誤以為它在吃鐵。
2.白怡
在古代,我代表的是壹只棕熊,而熊貓是壹種皮毛黑白相間的熊,所以古人稱熊貓為“白熊”。
3.貑貑
熊貓在古籍中也被稱為神話動物。古人視神獸為神獸。《詩經》、《莊子》、《尚書》、《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最著名的是司馬遷的《五帝實錄》:黃帝用馴養的虎、豹、熊和神話動物。
4.貘
兩千多年前,在漢初的《爾雅》壹書中就有“貘色黑,拒竹”的記載。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列舉了當時鹹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珍奇動物,大熊貓位列第壹,可見大熊貓在古代被視為珍貴名獸。
熊貓的命名
熊貓最初被命名為熊貓或大熊貓,這意味著它的臉像貓壹樣胖乎乎的,但它的整個身體像熊,有些甚至屬於熊科。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文是直書,從右往左讀,但改成橫書,再從左往右。1939,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題註是壹本橫書,壹只著名的熊貓。當時參觀者習慣從右往左看直書,誤以為是熊貓。此後,在它的主要產地家鄉,久而久之人們已經習慣了將熊貓的名字改為熊貓。
全年99%的食物都是竹子,除了每天有壹半的時間是在吃飯,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大熊貓擅長爬樹,愛玩。爬樹壹般是弱者在臨近求婚期,或者躲避危險,或者相見時,躲避強者的壹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