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全真龍派的修真

全真龍派的修真

雙修壽功是前鋒區老人從邱祖師那裏繼承下來的壹種世代相傳的養生術。在談如何修煉生命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生命是什麽。用現代的話來說,生活就是生活。人有則生,無則加勉。如果用道經上寫的傳統道術說法,有很多名字,比如乾坤、李侃、鉛汞、龍虎、fesr、心腎、陰陽、玉兔、嬰兒、少女等等。但是,千言萬語的比喻,無非就是神和陰陽。所以呂祖師說:玄學篇皆講陰陽,字謂萬法之王;壹粒小米藏天下,半壺煮山河;青龍驅火遊蓮房,白虎浪出洞房;這功夫真是巧了,我得平起平坐上天了。

人生若分,性有根,命有蒂。性在天上,命在海底。性的人的心也在眼裏。生命也是腎,源於陰之根。性為心,心為離,離為火,故離為火龍,其性宜飛。道家稱之為龍從中出,火中出。命為腎,腎為脊,脊為水,故為脊中水虎,其性當降。道教把脊中的細微動靜稱為虎,虎從水中而生。這裏所說的性心,不是指心,而是指靈心,也就是元神、靈魂、活躍的思想。它是壹只不能被鎖住的猿。只有鎖定猿猴,整個甘昆才能安定下來。這種精神猿,就是雙修人生的道理。儒家稱之為“天命之性”,“竭性之性”,佛教稱之為“視自然如佛”之性,“明心見性”之性。家裏人稱之為父母未出世前的先天天性,修身養性的天性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是指這種性。性愛之神居住在大腦中,是人體中的最高統帥。正是這種人格,才是禪修中最需要培養的。只有這種人格圓潤明亮,如秋月般皎潔,才算脫俗的圓,人生雙修的事半功倍。這是道教龍門派從自然修養入手的循序漸進法。修身也叫修身。

生命,腎也,起源於陰之根。生命即本質,這裏指的是元本質。劉華陽創始人劉華陽說:“有精者生,無精者死。這是自然的。”人只有精才能生,精才能神,精滿了精才能活,才能應付壹切。竭澤而漁,萬物皆空。性沒有生命就不存在,生命沒有無性就站不住腳。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是統壹的兩個方面。所以古人把“神之精”稱為人類的三寶,是人們壹刻也離不開的東西。在過去,這些養生保命不可或缺的東西並不被人們珍惜和重視,而是被人們隨意拋棄。所以狂喜適合飛翔,情感枯竭,人生適合墜落。如果我們再放縱自己,不知道要支撐什麽,把生命花在性上,用有限的精力收入應對無限的消費支出,怎麽才能不先老?《黃帝內經·論古無罪》中有壹段話:“古之人,誰知之,學陰陽,適可而止,不可輕舉妄動。所以有可能與神合,天崩地裂,百歲不老。現在的人,不然,以酒為漿,胡作非為,壹醉方休進家門;為了窮盡它的精華,為了消散它的真實,我不知道如何把它裝得滿滿的,時不時會守護我的心靈,催趕我的心靈;與生命相反,生命無常,故半百而也衰。”以上這段話,至今仍是我們養生的座右銘。從古至今,所有善於養生的人,都是以守陽鎖陽,守精養身為根本。

什麽是雙修人生?古人說:“只修性,不修命,這是修行的第壹病。禪宗創始人張三豐說:“第壹次打坐,就要學會打坐。新聞在走廊裏。暗暗呼吸,壹陰壹陽在鼎中炸。性需要開導,人生需要傳承,不要掉以輕心...“歌中還強調,性需自悟,命需傳宗接代。那麽如何雙修人生呢?我的回答是:我最初打坐,定眼,定耳,閉耳,息止,心歸光,心隨我,心隨我,心空,我靜。這就是修養。靜極而動,壹陽而回,即無絲毫雜念,外陽升氣。這是令人欣慰的休息結果。不依法收回,任其自生自滅,就失去了靜功獲得的養生之寶。這就是妳只知道如何修復自己的生活。這樣壹來,真實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生雙修,就是從人手的修煉開始,靜動的時候,用收藏的方法收藏。如果龍從火中出來,就用降龍的方法降。虎從水中來,就要用手工煉虎的方法,把想奪關的有形本質,提煉為無形元素。如果神動了,就用收神的方法收。用強制和允諾的方法把遵循自然規律的神的三寶全部收回,合二為壹,讓神的三寶相遇,合二為壹。這是道教龍派雙修人生的根本。更進壹步,在完成基礎,煉己的基礎上,繼續前行,等到太陽三照,六振,五龍持聖,大藥過關,大周煉神,養胎生陽神乃至道,就完成了人生雙修的全部工作。以上是我對人生雙修的粗淺介紹,具體用法可以看下面的步驟。

沒有生命就沒有性,生命是無性的。陰陽不調和,萬物就貧瘠。

沒有水就會枯竭,魚沒有水會死。人生須雙修,單空勞。

性是自己懂的,人生是老師傳的。妳們會彼此分離,然後妳們會為上帝祈禱。

人生壹體,壹切都完了。龍門送丹功、鐘繇個人傳、長春祖敘,是修行道教的根本途徑。這種技巧已經被現代氣功界普遍接受,不存在因為思想沒有廣泛應用而產生偏差的問題。其起始功夫成為今天練習靜功夫的好方法,俗稱“道家功夫”。在國外,比如日本,南洋,特別提倡。龍門丹功起源於古代,最初只在密門傳授。到了宋代,由於呂祖“教外之人”的宗旨,開始向知識界和文化界傳授。因為知識分子擅長寫書,可以把《宮鞏俐功法》的要領記錄在文中以免遺失,所以留下了不成文的習慣法。任何壹個成為道士的人,都要留下壹些著述,他們的做法往往是用詩詞來表達鞏俐的精要,並加以采納。這樣既不會完全泄露秘密,又能為專家實踐提供參考,壹舉兩得。現存的大量明清丹書碑刻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成為豐富的道教文化遺產。當然,真正的練習還是要靠老師的面授,靠看書自學很難入門。

在上個世紀道教興盛的條件下,龍門丹功在民間廣為流傳。因為它主要是坐著,所以被稱為“坐”和“冥想”。練習者為了強身健體,經常練拳擊,所以也叫“內功”,以區別於拳擊的“外功”。由於現存的丹書很少直接教授丹功的做法,而功理的部分往往比較玄妙,尤其是具體步驟,很少有人論述,本文擬就個人知識做壹個簡要介紹,重在實用,不再涉及作品。

丹功雖然號稱“坐”,但其實練功時坐的姿勢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雖然需要盤腿而坐,但可以坐在壹碟、單碟、散碟中,都能堅持“道自然”的宗旨,哪怕是隨便坐在椅子上(必須靠)。

這種功法雖然屬於生命功的範疇,但實際上有性功的要求。因為首先要培養從業者的專註力。就是坐下來的時候,壹定要有耐心和耐力,至少要冷靜地坐壹刻鐘到壹個小時不動。盤腿坐的時候,不管腿腳多麻,都要堅持。所以,心浮氣躁,靜不下來的人,最好從外功練拳開始,提前培養自己的專註力,不必先學會靜坐。

練習環境應該是比較安靜的地方,周圍要保持幹凈,室內比較好。除了晚飯後半小時內,妳可以隨時練習。所謂“壹天十二點,隨妳便。”

最重要的是練習時的心態。妳必須保持高度的冷靜,不能被情緒激動,也不能對練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不想坐以待斃就千萬不要勉強自己。既然坐好了,就要拋開壹切外在的雜事,放下心中所有的思想包袱。這個時候的意識形態應該只有壹個目標,就是求清見性,不追求別的。

坐禪最重要的是盡量排除雜念,什麽都不想,所以第壹關就是這個“別想”的功夫。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要做到內心寧靜,達到丹功所要求的基本專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能著急。

丹的書介紹了幾種開始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停止思考,還能增加妳的技巧:

回歸光明,保持清醒。

打坐時眼皮下垂,只睜開壹縷光線,隱約能看到自己的鼻尖。我不睜眼也不睡覺。心臟關註的是大腦略在眉毛之間的壹部分。這部分是不確定的,沒必要認真考慮。我只是隱約知道有這麽個地方。這種做法叫做“背燈”。平靜下來後,可以逐漸將意識從大腦轉移到腹部(胸腹交界處)和下腹部(臍部)。如果在那裏的某個地方有壹點感覺,妳就可以把妳的思維固定在那個部位,這就叫“保持頭腦清醒”。這裏說的竅的位置比較模糊,不需要仔細確定。大概就在這裏。當妳的功夫到了更深的層次,妳自然會感覺到那壹招的確切位置,千萬不要壹開始就非常小心翼翼地去追求。用回光返照的方法讓自己的思維保持開放,就可以通過專註練習思維開放,基本避免其他想法的幹擾。

調節呼吸和咽喉液體

冥想時,閉上嘴,把舌頭放在上顎,只用鼻孔呼吸空氣。這時候用耳朵仔細聽妳呼吸的聲音,耐心地讓妳的呼吸逐漸變輕變細,讓妳聽不到任何聲音。此時,妳還是要認真聽講,專心聽新聞,這樣就可以拋開壹切雜念,所謂“心息相依”。最理想的呼吸方式是使用“內呼吸”。也就是說,練習反向(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小腹放松。有兩種方法可以快速進入這種狀態。壹種是吸氣時肛門同時上提收縮,於是小腹自然收縮;呼吸壹放松,小腹和肛門同時放松。如果松提九次,呼吸就可以調整為腹式呼吸,就不用再提肛門了,壹呼吸就提,氣就回到肚臍了。還有壹種方法是,吸氣的時候,想象肚臍眼也在同時向內吸氣,於是小腹自然收縮。在把反向呼吸練習到相當熟練之後,可以稍微補充壹個想法,就是想象在呼氣的同時,將外部的元氣充入小腹,註入小腹,成為藥苗。這樣,當妳吸氣的時候,妳會感覺到那股活力,微微向上升起。如此吸氣呼氣,幾個內力也在中腹和小腹之間起伏。這是內呼吸。所謂“真人潛深淵,潛規則遊”。當然,這種起伏壹定不是刻意設想的,而是自然而然實現的,也不是兩天就能發生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在調息的過程中,口腔中的唾液會逐漸增多,壹定要輕咽到壹定程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猛。所謂“壹口吞三次,龍自跑”。

全面放松

剛坐下時,隨意晃動身體,放松關節。坐著不動之後,保持姿勢,固定好了,就向後放松。壹般先松開肩膀,不要再聳肩。然後放松背部和頸部;所以其他部位,也毫不費力地放松下來。平靜下來後,內臟自然會放松。這個很放松。這個放松過程是配合上面提到的輕歸和調息而進行的,沒有太多的思考。

按照上面的方法,逐漸達到安靜。在練武的整個過程中,要時刻照顧,所謂“不忘不扶”。既不是完全忘了守招,也不是永遠忘了守招,而是只集中在腹部(中下部,不用固定)。其他的,比如放松,調息,那些東西放松和好了就不用管了。

當呆在田單地區時,用妳的眼睛看這個地區,用妳的耳朵聽這個地區,註意這個地區,不要想其他任何地方。這種心態在坐的初期並不難達到,也不難集中註意力。但是時間長了,有意防禦的想法會逐漸懈怠,雜念會逐漸在腦中盤旋,註意力也不會開始那麽集中。從此在思想上要保持壹種警惕,正所謂“只滅誘惑,不滅反思。”心念走神的時候,妳要馬上察覺,馬上拉回來。所謂“記得是病,不繼續是藥。”重復這個過程也沒關系。當妳練習熟練後,妳的雜念會逐漸減少,重復停止的次數也會減少。如果妳真的很困惑,妳可以采取反思的步驟,依次檢查妳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

1.妳眼裏看到丹田了嗎?如果不繼續看,趕緊再看壹遍。

2.妳的耳朵在聽呼吸嗎?如果沒有繼續聽,就趕緊再聽壹遍。

【13】鼻孔裏有氣息嗎?如果妳不註意,那就讓呼吸變得更輕更安靜。

4.妳把舌頭貼在上顎上了嗎?如果不好,馬上改正。

5.妳完全放松了嗎?如果有任何緊張,立即放松。

經過這樣的巡視,我接著停止思考,保持頭腦清醒,於是沈默的狀態繼續。這樣雜念會逐漸減少,靜止狀態會逐漸持久,技巧會逐漸提高。

說到這裏,筆者想補充壹個題外話。通過努力獲得的“技能”是實實在在的,壹分是壹分,真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還有壹個東西叫“功德”。平時要多做壹些對別人好的事情(這屬於性實踐的範圍),對自己技巧的成長有很奇妙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要時不時的積累,不可忽視。另壹種東西叫“功能”,屬於壹種未知的能量類型,每個人都有,但大多數人無法隨時開發,所以很難隱藏;但有些人很容易開發,稍加練習就能顯現出來,從而產生壹些神奇的效果,比如對人體的透視、遠視、對未來的逆向認識等等。自覺擁有這種功能的人,千萬不要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功力已經到了高深的程度。其實他們並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賺來的,也不能鞏固,對延長疾病的生命沒有任何幫助,更談不上懂事。初學者壹定要註意,不要刻意追求“功能”的增長,要以“技能”的增長為重點

在沈默的過程中,會出現“昏昏沈沈”的問題。冷靜下來後,我覺得渾身發軟,好像睡著了。這種情況,無論是身體疲勞還是精神疲勞,都應該從根本上解決。首先,不要午睡,睜開眼睛休息壹兩分鐘再繼續坐著;也可以起身活動壹會兒再繼續坐下。時刻保持冷靜是很重要的。

照此練習多日,腹部會有壹股暖流,隨著呼氣時的元氣註入腹部,環境就強了。是培育藥苗,形成“歸腹大藥”的最初基礎。如果閉著眼睛坐著突然出現光,或者是壹片光,或者是壹輪光,出現的部分往往在眼前,這就叫“玄關露”,說明功夫已經到了壹定的境界,有可能進壹步出關。這些現象壹般在練功100天左右就會出現,所以被稱為“百日築基”。不過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不到100天,有的人可能超過100天,甚至長達壹年左右。總之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過於激動。欲速則不達,急了就毀了大事。因為丹功的整個過程始終以“道法自然”為原則,這壹點很重要。

需要註意的是,在訓練期間,男性會有陰莖自發勃起的現象,道教稱之為“活著的時候”或“產藥”。這個時候就要防止精液外泄。萬壹射精,就叫“翻鍋轉爐”,就像爐中練丹藥壹樣,要“防微杜漸”,但不必過於緊張。坐位時應采用“吸氣捏”法:即以鼻吸氣,閉上眼頂,輕捏肛門,適當閉氣,以引導濁精通過會陰、尾椎,沿脊柱上升,直達大腦,稱為“填精補腦”或“服小藥”。這樣,勃起現象自然消失,丹田會感到精力充沛,心情舒暢。久而久之肚臍會有熱氣盤旋,這是大醫引起的。要繼續練,那麽這股熱就會沿著脊柱上升,突破三關,打通督脈,那就是進壹步的努力。丹的《安神藏氣穴集藥回爐》壹書參考了這個過程。活著的時候,經常半夜睡著。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打扮,好好練習,壹點都不能馬虎。因為丹功練久了,精氣滿滿,需要防漏。有些人為了防止半夜漏精,會在半夜(12到1)主動打坐,稱為“觀察黃金時間”。如果成了習慣,不影響正常睡眠,也是個好辦法。活著是丹功修行中常見的情況,比較常見。以前因為涉及隱私,所以往往沒有說清楚。丹的書也使用了各種隱語和曲折的表達方式。所謂的“說醜演精”被曲解為房藝,其實龍門丹功壹直提倡清凈修煉,非常不贊成房內所謂的“雙修”,這壹點歷代都有明確的表述。因為壹旦陷入情欲的境界,內心就無法清明,道德也就不容易積累,也就是不容易陷入寂靜。“雙修人生”只能理解為性修養和人生修行。

龍門派從丹功開始,大致如此。我願意聽從老師對同事的建議。如有錯誤,望指正。(作者:李作者單位:四川省水利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