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
《四庫全書》始編於清乾隆38年(1773),乾隆皇帝於當年下詔征書,命開設四庫全書館。第二年,乾隆又下詔仿照寧波範氏天壹閣藏書樓“上下二層,面闊六間,各通為壹”的結構樣式,寓“天壹生水,地六成之”之意,興建皇家藏書樓。
《四庫全書》***抄錄7部,自乾隆44年至49年,陸續建造了七幢樣式相同的藏書樓以貯之,稱為“南北七閣”,其中北方四部為皇家專用,分藏於北京故宮文淵閣、沈陽故宮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和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又稱“內廷四閣”。
南方三部分藏於“南三閣”,即杭州文瀾閣、揚州文匯閣和鎮江文宗閣,主要供當地文人士子閱覽。
傳統分類法將古代圖書統分為四部,唐代的官書,就已按經、史、子、集分庫庋藏,這也是中國古代藏書的傳統。所謂“四庫”之稱,實即包含全書之意。《禦制文淵閣記》說:“而總名之曰《四庫全書》,蓋以古今數千年,宇宙數萬裏,其間所有之書雖夥,都不出四庫之目也。”
《四庫全書》的典藏,即按傳統分為四部。為便於清點、檢閱,各部依春、夏、秋、冬四季,分四色裝潢。書冊的用紙、裝幀以及貯藏別具壹格,十分講究。
紙張上,選用浙江上等開化榜紙,紙色潔白,質地堅韌,堪稱上品;書冊裝幀上,采用絹面包背裝,即將書葉正折,使版心朝外,書葉左右兩邊都向書背,用紙撚訂牢,然後,以絲絹將書冊前後連書背壹並包裹糊連而成。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皇帝自身
乾隆中期,經過壹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中國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
盛世的宏闊是需要鴻篇巨制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四庫修書就表面而言,起於三方面。壹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征求遺書,匯送京師。
三是朱筠、王應采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百度百科-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