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郁簡介

五郁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運氣學說術語·五郁 5 五種郁證的總稱·五郁 5.1 木郁 5.2 火郁 5.3 土郁 5.4 金郁 5.5 水郁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五郁的方劑 2 治療五郁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五郁 4 治療五郁的穴位 5 五郁相關藥物 1 拼音

wǔ yù

2 英文參考

five s of depress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五郁:1.運氣學說術語;2.五種郁證的總稱。

4 運氣學說術語·五郁

五郁為運氣學說術語,見《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1]。指木、火、土、金、水五運之氣各被所勝之氣克制而遏郁[1]。如木氣主運之年,若遇陽明燥金司天,則木氣為燥金之氣所制勝而郁遏不得行其令,該年亦就不能表現木氣主運的壹般氣候特征[1]。

5 五種郁證的總稱·五郁

五郁為五種郁證的總稱[1]。《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郁達之,火郁發之,土郁奪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後世將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稱為五郁。《景嶽全書·雜證謨》謂《內經》所說五郁,是指五行之化,氣運如有乖和,則生五郁之病。

5.1 木郁

木郁為病證名[2]。五郁之壹[2]。指肝膽郁結之證[2]。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病見畏寒畏熱,頭痛頰痛,頭暈耳鳴,目赤暴痛,脘腹脹滿,吞酸吐食等[2]。治宜疏達[2]。《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木郁風之屬,臟應肝,腑應膽,主在筋爪,傷在脾胃,癥多嘔酸[2]。木喜條暢,宜用輕揚之藥,在表疏其經,在裏疏其臟,但使氣得通行,均謂之達。”可用達郁湯、開郁至神湯或舒木湯等方[2]。

5.2 火郁

火郁為五郁之壹,指心火怫郁之證[3]。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火郁之病,為陽為熱,臟應心,腑應小腸、三焦,主在脈絡,傷在陰分。”癥見全身不適,少氣,咽喉腫痛,口幹舌苦,脘腹疼痛,目赤頭暈,煩悶懊,潮熱顴紅,咳嗽痰喘,身生疿瘡等[3]。《證治匯補》卷二:“咳嗽痰喘,風疹潮熱,此火郁也。治宜發之。發者,汗之也,升舉之也。”可用發郁湯、發火湯或通火湯等方[3]。

5.3 土郁

土郁為病證名[4]。五郁之壹[4]。指脾胃之氣郁滯之證[4]。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證治匯補·郁癥》:“食滯中焦,痰凝脾臟,熱蘊腸胃,皆土郁也。”癥見心腹飽脹,腸鳴瀉利,嘔惡痰涎或清水等[4]。治宜奪之[4]。《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奪者,直取之謂也。濕滯則土郁,臟應脾,腑應胃,……滯在上宜吐,滯在中宜伐,滯在下宜瀉,皆奪也。”可用奪郁湯、善奪湯、疏土湯等方[4]。

5.4 金郁

金郁為病證名[5]。五郁之壹[5]。指肺氣郁閉之病證[5]。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證治匯補·郁癥》:“癃閉、氣喘、脹滿、不眠,皆金郁也。治宜泄之。泄者滲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氣也。”可用泄郁湯、和金湯、善泄湯等方[5]。

5.5 水郁

水郁為病證名[6]。五郁之壹[6]。指水氣郁阻之證[6]。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證治匯補》卷二:“水腫脹滿,二便阻隔,皆水郁也。治宜折之。折者制禦之也,伐而挫之也,漸殺其勢也。”《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水之本在腎,標在肺。實土可以制水,治在脾;壯火可以制水,治在命門;自強可以帥水,治在腎;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謂之折。”可用折郁湯、補火解郁湯等方[6]。不效者,或發汗,或通利二便[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