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壹書是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醜等著。
《孟子》是戰國中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同著述的對話體典籍,成書於戰國時期。全書***七篇,以問答駁論為主要論證方式,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是反映先秦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著作。
《孟子》整體上註重氣勢,善於說理,著重刻畫了孟軻這壹人物形象。歷朝歷代的《孟子》註本數量繁多,《孟子》學影響深遠。宋代《孟子》由“子”入“經”,成為了“四書”之壹,後又被列為“十三經”之壹。此外,《孟子》壹書在海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朝鮮乃至西方國家都對《孟子》有專門的研究。南朝時期的文學評論家劉勰稱贊《孟子》是“理懿而辭雅”。
作品賞析:
《孟子》的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其中的論辯文,巧妙的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應手地運用類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復詰難,迂回曲折的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結論中,如《梁惠王下》。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征。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欲,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文氣磅礴,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