牾的讀音:wǔ。
解釋:
違背;不順從:抵~。~意(違背心意)。
牾:
形聲。字從午,吾聲。逆也。
(1)相逢 [meet]。
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背逆 [violate]。
牾,逆也。――《說文》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牾。――《漢書·嚴延年傳》
(3)又如:抵牾(矛盾。也作牴牾);牾逆(違逆,觸犯)。
逆,不順:抵~(抵觸,沖突)。
鄭碼:MBXJ,GBK:EAF5。
筆畫數:11。
方言集匯:
◎ 粵語:ng5。
◎ 客家話:[梅州腔] ng3 [陸豐腔] ngu6 [客語拼音字匯] ngu4 [臺灣四縣腔] ngu2 [客英字典] ngu5 [海陸豐腔] ngu2。
古籍解釋:
《集韻》《正韻》?訛胡切,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壹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字匯雲:五故切,與忤同,謬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