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神話中的女神有哪些!!!求大神幫助

中國神話中的女神有哪些!!!求大神幫助

之壹: 洛水女神宓妃 中國上古的時候,有許多關於女神的傳說,其中以美著稱的,當推洛神宓妃。她是上古大神伏羲的小女兒,在洛水遊泳時溺死,但她沒有像炎帝的小女兒精衛那樣化為厲鳥,以銜石填海的方式展開可笑的復仇行動,而是轉型為主管洛河的水神,大約是企圖阻止它再度肆虐、淹死其它的無辜孩子吧。這種釜底抽薪的統治方式,顯然比精衛的復仇主義更為理性有效。 宓妃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聰明理性,而且還在於她的美艷性感。據王逸註《楚辭—天問》宣稱,當年後羿在世的時候,曾經在夢中與洛水女神宓妃做愛。這壹傳說強化了宓妃的風流語義,令她成為眾多文人的“意淫”對象。 楚國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訴說政治失意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回顧了他單戀宓妃的心路歷程。當年他曾命令雲神豐隆乘雲駕霧,去尋求宓妃的所在。他把蘭佩解下來拜托了月老蹇修去向她求愛,而宓妃起初半推半就,忽然又斷然拒絕他的求愛。對此,屈原的失望難以言喻,他說,宓妃晚上回家時在窮石那個地方過夜,清早梳頭時在洧盤那個地方盤起雲鬢,壹味只圖守護美貌而自我滿足,成天都歡快地在外遊玩,雖然貌美卻不懂得禮節,於是屈原宣布自己將離棄她而另作它求。屈原對宓妃的這壹道德批評,並未擊中女神的要害,反而露出了自己的“酸葡萄”心態。 魏晉詩人曹植在洛水邊上寫下《洛神賦》,形容她外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遠遠看去,就像是太陽從朝霞裏升起,又像是芙蓉站在綠色的波紋上,雙肩瘦削,小腰婉約,秀頸修長,皎潔如玉,雲鬢高聳,丹唇娥眉,明眸皓齒……,在她身上幾乎堆砌了壹切贊美女人的語詞。盡管曹植筆下的洛神只是前女友宓妃的壹個隱喻,但宓妃的美艷和魅力,似乎已成不可動搖的定論。 唐代詩人徐凝的壹首《賞牡丹》詩,也透露出對這位上古美神的懷念:“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詩人懷疑洛陽牡丹是宓妃親自設計和創造的偉大作品,因為它的美麗香艷,很像是宓妃小姐本人的化身。但除了美貌,宓妃的真正事跡,古籍卻很少提及,由此顯得更加神秘莫測。 宓妃守望的家園洛水,是中原最重要的河流之壹,滋養了漢文化的發育生長。據說當年洛水裏出現過壹只神龜,背上負著“洛書”,也就是壹種奇特的龜文,記錄了有關八卦方位的密碼,世人稱之為“洛書”,與另壹部“河圖”並列為中國史上最神秘的文本,向我們昭示了洛水的雙重本性:壹方面貢獻美女,壹方面出產玄理。從肉體和精神的兩個方面,它勾勒了中國文化的上下邊界。 之二:巫山神女 中國歷史上最好色的女神是巫山神女。《文選—宋玉<高唐賦>》註稱,當年楚懷王出遊巫峽,住在名叫“高唐”的賓館裏,大白天昏然入睡,夢見神女前來傾訴她的愛情,引得懷王龍心大悅,跟她熱烈地雲雨了壹番,事後又在巫山南面修建“朝雲觀”,以紀念這場短暫而美妙的“壹夜情”。後來楚懷王之子頃襄王在禦用詩人宋玉陪同下遊玩同壹地點,也做了壹個類似的美夢,頃襄王醒來後訴說了夢中奇遇,並下令宋玉作《高唐賦》和《神女賦》來描述這兩場令人惆悵的夢交。其中的《高唐賦》以巫山雲雨為整體性象征,誇張而熱烈地描述了國王和女神的交媾過程。宋玉的辭賦制造了壹個悠遠的文化後果,那就是“巫山雲雨”從此成為指陳男女交合的隱喻性代碼。 上古時代的女神,幾乎都出自名門望族,這是中國神譜的壹個重大特征。巫山神女似乎也不例外,《高唐賦》註說她是炎帝的第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太平廣記》則說她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瑤姬尚未出嫁就夭折了,葬身於巫山南坡,被稱為巫山之女,生前沒有任何驚天動地的事跡,卻洋溢著了罕見的情色光輝。《山海經—中次十壹經》說她還叫“女屍”,這並非指她的死亡之身,而是指壹種職業名稱,即代神受祭的女巫。 瑤姬死後化成壹株瑤草,葉子重疊茂盛,果實像菟絲子,據說吃了後可以增加妖媚指數,眼見得是壹種用來催發情欲的藥草。有人認為“瑤”字通“淫”,“瑤姬”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淫姬”的另壹種稱謂。在壹個以生殖力為標記的母系氏族社會,淫蕩就是最高的美德。 “瑤姬” ,是女巫、催情草及其媚術的三位壹體,她的使命,就是用藥草和儀式來制造情色的氛圍,為部落男女的交媾、生殖和繁衍做出安排。在她身上,疊印著楚民族祖先女神的模糊原型。 宋代詞人陸遊無法壓抑對巫山神女的好奇,曾經專程前往奉節憑吊。他在旅遊隨筆《入蜀記》裏寫道,民間將巫峽十二峰中最纖麗奇峭的壹座命名為神女峰,從前,這裏每逢八月十五月圓的時候,就有音樂聲在峰頂盤旋,引發壹片遙相呼應的猿聲,直到次日清晨才慢慢終止。陸遊登山的那天,天空萬裏無雲,只有神女峰頂出現了幾片白雲,猶如鳳鶴在上面起舞徘徊,久久不散。陸遊為此深感驚異,以為那是壹種小小的奇跡。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在所有這些奇妙的地理景象背後,鐫刻著遠古風俗的不朽生命。 之三、四: 娥皇與女英 中國歷史上最可歌可泣的性神是娥皇和女英。她們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又是舜帝的愛妃,劉向的《列女傳》記載,她們曾經幫助大舜機智地擺脫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後卻鼓勵舜以德報怨,寬容和善待那些死敵。她們的美德因此被記錄在冊,受到民眾的廣泛稱頌。 大舜登基之後,與兩位心愛的妃子泛舟海上,度過了壹段美好的蜜月。晉代王嘉的《拾遺記》稱,他們的船用煙熏過的香茅為旌旗,又以散發清香的桂枝為華表,並在華表的頂端安裝了精心雕琢的玉鳩,這是記載中最古老的風向標,它可以為水手調整帆具提供依據。但這項發明卻不能預測突如其來的噩耗。 舜帝晚年時巡察南方,在壹個叫做“蒼梧”的地方突然病故,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記載說,娥皇和女英聞訊前往,壹路失聲痛哭,其情形很象孟姜女和韓娥,而她們的眼淚灑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麗的斑紋,世人稱之為“班竹”。她們在哀哀地哭泣了壹陣後,居然飛身躍入湘江,為偉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狀之壯烈,真是曠世罕有,顯示她們自始至終都是忠於丈夫的模範妻子。但《水經註-湘水》對她們的死因,卻有截然不同的說法,它宣稱大舜出征南方,而這兩位妃子是隨軍家屬,在湘水裏淹死,或許是因遊泳時發生了不幸的意外。但《水經註》的文字過於簡略,使我們完全不得要領。 娥皇與女英生前是賢妻良母,而在死後卻成了風流成性的“湘君”,有的典籍則統稱“湘夫人”,還有的則望文生義地弄出了壹對“湘君”和“湘夫人”,並把被稱為“湘君”的娥皇誤認作男人。歷史文本在漫長的轉述過程中發生了嚴重失真。 《山海經》扼要地描述了湘夫人們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水系裏興風作浪的過程。她們死於湘水,此後突然性情大變,行為方式充滿了哀怨,出入總是風雨大作,雷電交加,仿佛要把冤死的怒氣灑向人間。她們四周還時常會出現古怪的神仙,長相很像人類,腳下手上卻纏握著毒蛇,儼然是娥皇與女英的護法。這使她們的氣勢變得更加囂張。這種氛圍長期纏繞著湘楚人民,令他們的生活散發出詭異動蕩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