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是什麽

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是什麽

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與人類對動物的馴化有關。從人類接觸動物開始,經過馴化狗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人類馴化動物中,只有狗與人類形成了密切的交流,隨著社會的發展並形成了文化。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它幫助人們看家護院,陪伴家中的小主人。

狗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布於世界各地。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大約在12-18年。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壹,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在中國悠久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關於狗的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壹。

1、古代各階層普遍養狗。人類自從創造文字開始,就有了關於狗的文字記載。《殷虛文字類編》中有狗的象形文字,《詩經》中有“無感我悅兮,無使尨也吠”的詩句。古籍中狗的別名很多:狗崽叫“猶”,善鬥的狗叫“猁”,善捕獵看田者謂“良犬”。《周禮》稱養狗的人為“犬人”。漢代開始設訓管狗官職叫“狗監”。壹些有名的歷史人物亦曾在狗監中任過職,如李延年就曾“給事狗中”,文學家司馬相如得見漢武帝,與他有壹位任事狗監的同鄉楊得意有很大關系。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再入龍樓稱綺李,應緣狗監說相如”和王勃的“漢廷狗監深知己,有日前驅負弩歸”的詩句,說的即是此事。漢武帝甚至為狗修建了“犬臺宮”。《三輔黃圖》載:“犬臺宮,在上林苑中,去長安西二十八裏”,“犬臺宮”外又建築了“走狗觀”。漢代史籍中經常以“雞鳴犬吠之聲”來描述壹個地方的社會穩定。

2、古人視狗為祥貴之物。在歷代“祥瑞誌”中,狗都被列為祥瑞富貴之物。《古今圖書集成》中有許多以白狗為祥瑞和以獻白狗為貴的記載。在民間也有“王者仁德則見白狗”的傳說。古代陰陽學家說狗在二十八宿裏屬金命叫婁金狗。

3、古人愛以狗、犬取名。古人視狗為富貴祥瑞之物,所以往往以狗、犬取姓命名。翻開壹部中國古代史,以狗、犬來取名者大有人在。在近代出土的文物及考古資料中,也屢見不鮮,如以“狗”、“犬”命名的王侯就有:西漢桃陽侯劉向,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別名“犬兒”,東漢梁冀有子名“胡狗”,亦爵至襄邑侯。文學家司馬相如亦字“犬子”,晉代詩人陶淵明的小名叫“溪狗”。至於平民百姓取狗為名的就更多了。人們動輒以狗、犬取名,除取其吉祥之意外,還因為古代社會愛狗成風,父母愛狗,故以狗、犬給子女取名。到了宋代,因宋徽宗趙佶是屬狗的,宋人更是視狗為神靈,不僅天下不宰狗、不吃狗,而且爭相以狗為姓、為名。

4、狗是古人的得力助手。《論衡》雲:“亡獵犬於山林,大呼犬名,其犬嗚號而應其主。人犬異類,聞呼而應者,識其主也。”《秦記》雲:“秦襄公時有天狗耒狗枷堡。凡是有賊,天狗吠而獲之,壹堡無患。”晉朝的陸機因事被隔阻在京城洛陽,就由他的家犬來往京師和故鄉之間傳遞書信。唐朝詩人李賀的“犬書曾去洛”的詩句指的就是這件事。用狗直接服務戰爭者,亦累見不鮮。《五代史·張敬達傳》記載:“契丹兵圍晉將張敬達,四面有犬掩伏,晉軍有夜出者,犬鳴報警,終無突圍者,為契丹所敗,晉將張敬達被殺。”狗還有預報地震的本領,它在地震前半個小時至兩天內有異常反應。

5、古人言語中的愛狗風。古人常以狗喻事,這在古代文獻中也是常見的。例如,劉邦統壹天下建立漢王朝後,以蕭何功勞最顯封為酂侯,引起了曾浴血拼殺疆場的武將們的不滿,劉邦巧妙地以“獵狗”、“人狗”以及“功狗”、“功人”為比喻,說蕭何是功勞無人可比的“功人”,武將們是受之調遣的“功狗”,眾人遂服。古人常自謙為犬馬,如趙充國自稱年齡為“犬馬之齒”。還有以“犬馬之決”表示幹脆果斷的,如“其有犬馬之決者,仰藥而伏刃”。有以犬牙表示地形的交互錯雜、地勢險要的,如“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之宗也”。有以犬吠之警喻邊防戰事的,如“三世無犬吠之警”。有以狗吠非主喻臣之忠義的,如“跖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非其主”。

從古到今,狗確實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關於記載狗的文獻以及與狗相關的出土文物,乃至描繪狗的古典文藝作品,可謂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壹部分。我們在探討祖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探討古代養狗的風俗,對我們是有壹定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