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因此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許多未解之謎,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業,作為壹個新興的學科也逐漸發展起來,為我們了解過去理解歷史打開了壹扇窗。然而,在河北省涿鹿縣有這樣壹座古墓,被壹個家族世世代代守護了四千多年,為了保護該墓,守墓的人世代嚴守墓主的身份,就算是考古專家前來考察也多次被他們攔下,這究竟是怎麽壹回事呢?
我們先來說說該墓如今的守護者,他叫周瑞德,壹個年過半百的老人,老人說,他也不知道家族守護了古墓多少年,他是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這個任務。根據周家的祖訓,他們必須壹代又壹代把這個任務傳承下去又不能向外界透露墓主的身份。當大家遠遠地看見墓上這塊壹米多高的石碑時,總是多想要了解壹些關於它的信息,然而,除了肉眼看到下半部的壹塊無字石碑和上部雕刻的壹條龍外,剩下的也只能猜測。因為周姓老人,要麽壹直閉口不答,要麽死守著路不讓專家們進去。
就這樣,反反復復很多次,考古專家們可能也猜測到了老人的想法,也許是怕他們的發掘考察會對古墓造成破壞。於是,他們又多次給老人做心理工作,詳細地交代了他們的身份和來意,並承諾壹定不會破壞到古墓。最終,周瑞德老人終於開口了,原來壹直被家族精心守護的墓主人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人物蚩尤。
提到蚩尤,如今的人沒有多大的感觸,但是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這個人跟“惡魔”沒什麽兩樣,在被定為官方統治思想的儒家學說中,這個人是個十足的反面人物。他曾經組織了“九黎”部落入主中原,和中原地區的炎帝和黃帝部落在涿鹿之地展開大戰,壹開始他的勢力所向無敵,戰鬥力爆表,但由於後來炎帝和黃帝聯合,蚩尤終寡不敵眾在涿鹿被殺死。這之後,黃帝成為了中原正統,後世子孫被稱為炎黃子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被埋葬在逐鹿的蚩尤在後來的正統典籍中被貼上了“反面”的標簽,在古代,統治者很重視對人們思想意識形態的管束,因此,蚩尤的墓壹直未遭到破壞也算是壹件幸事。
而幾千年都完整無損的重要原因就是作為守墓人周氏家族的努力,數千年來,他們始終恪守祖訓,不肯透露墓主的身份,將使命傳承。其實,作為歷史人物,蚩尤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過不少的貢獻,據記載,他是第壹個發明冶煉金屬兵器的人,也首創了法制,可能正是由於壹部分沒有隨波追流,理性地認識到了蚩尤的貢獻,才會壹直保護著他死後的安息之地。
如今,周氏守護的古墓之謎終被解開,對蚩尤怎麽評價也顯得不那麽重要,可是怎樣看待壹個歷史人物,能不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每壹個人,每壹個現在的時刻都終將成為別人眼中的歷史。